慈禧带着朝廷逃往西安,对清政府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错误。
西逃的慈禧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第7天(1900 年 8 月 20 日),发布了一道自责上谕,诡计弱化那一错误的影响。
自责之余,慈禧于 1901 年 1 月 29 日指示光绪发布重启变法的上谕,对变法的需要性停止了查抄: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俊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取利之符。公务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现实。人才以资格相限造,而日见消磨。误国度者在一私字,困全国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造造器械罢了。此西艺之外相,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外相而又不精,全国安得强盛耶!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抖擞,当议更张。①
对慈禧来说,在结合义和团那一原来反清排外的民间草根力量处置反对洋人的测验考试失败后,允许光绪发布如许一个上谕,乃形势所迫,其实不表达她弄清了不起不流亡的底子原因。
单就帝造国体之皇权享有的无上权势巨子来看,光绪上谕对时弊的认识,也算不容易。
上谕要求各级官员,“各就如今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务”等事项,提出因革变法的定见。
尔后,1901年4月成立了督办政务处(庆亲王、荣禄、李鸿章为主管,张之洞、刘坤一协同打点)来规划和审查因革方案。
7月,张之洞和刘坤一三次联名上奏,就变革科举、设立新式学校、废行捐纳、末行陋规、接纳西法练兵、开展农业、工业、铁路和贸易等,提出了普遍的新政方案。慈禧便以那些方案为主,在张之洞和刘坤一撑持下,起头了一场与1898年光绪维新变法根本附近的宏大社会革新方案。
那一革新方案及 1905 年起头的君主立宪运动,被称为晚清的变革新政。
慈禧自认为精明,认为通过变革能够延续满清政权,但现实上每一项变革办法,都恰好是在削弱那个政权。
因为变革所释放的社会力量,在慈禧错误地阻遏1898 年的变法、又错误地丢弃北京逃往西安后,都最末成为反对满清政权的力量。
更底子的是,那些社会力量的生长,是陪伴着中国农业-士绅系统之社会构造的崩溃,而在寻求重生之梦中涌现出的新社会力量。
正文
①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过程:史料荟萃,第 35-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