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方阵之所以被罗马战败除战术问题外还有戎行来源问题

1个月前 (11-25 09:17)阅读1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85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191
  • 回复0
楼主

罗马人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初次打败马其顿方阵。多年后,较马其顿方阵灵敏得多的罗马军团战术在与地中海地域最初一个强大仇敌,希腊人的叙利亚王国的战争中,轻松地在狭小的谷地中展开,并把同样是挤在山谷中却无法展开的摆着马其顿方阵的叙利亚四万大军全歼。在那一仗后,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完全消逝了。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作于前200年——前197年,交战两边为罗马和马其顿帝国,但此次罗马的盟友包罗珀加马和罗德岛。战争成果腓力五世遭遭到大败,马其顿失去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和色雷斯所有领土,而罗马颁布发表所有的希腊城邦将获得自在。那场战争标记着罗马起头大幅干预东地中海事务,以至最末征服整个区域。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完毕后,马其顿被迫与罗马联盟,疆界回到早期的鸿沟,成果马其顿在希腊的权力遭到彻底破坏,丧失了地中海大国的地位。

马其顿方阵系统

威名远播的马其顿方阵系统。它次要由四部门构成:

1、常备兵利用长达六米的萨里沙长矛,右臂照顾轻型盾牌,穿戴胫甲和有金属庇护的胸甲。常备兵的根本做战单元是团,每团一般体例1536人,分为营连等单元,最小单元为一列16人。亚历山大大帝凡是把它减到8人。

2、轻拆兵编成三个营,每营1000人,配备传统长矛和较大的盾牌,灵活性更佳,做为右翼快速马队和动作较缓的方阵之间的联络。

3、辅助兵配备标枪,弓箭和投石器,凡是摆设在阵列第一线做为长途冲击力量,同时保护己方长矛兵免受敌军马队和长途火力损害。

4、重马队每团1500——1800人,是马其顿系统的灵活突击力量。他们配备精良,训练有素,穿戴青铜盔甲,手持3.6米长的马队长矛冲击敌阵,并利用希腊式反曲双刃短剑停止肉搏战。

马其顿方阵战术的精华在于多军种结合。做战时,常备兵方阵排成斜线阵,斜面向外,像一块铁砧一样钉住敌军正面。当仇敌面临马其顿方阵时,一名敌兵将遭到4——5收长矛的进攻,没人可以阻挠那种进攻。辅助兵投射标枪、石块和羽箭停止远距杀伤,同时侵扰敌军阵形。马其顿重马队则在轻拆兵的助攻下策动强大的侧翼突击,就像一把铁锤,击碎敌军心脏。

展开全文

军事立异是罗马军团获胜的重要原因,罗马人对方阵停止革命性改良

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都是步卒方阵,罗马军团是原则的重步卒军团,并且罗马方阵最早确实是希腊式方阵的模仿者。但是在持久与高卢人的做战中,罗马式军团起头愈加重视整个军团的灵敏和灵活性,以及在复杂地形做战时,军团的适应才能。

依靠马其顿方阵的战斗才能,腓力同一了希腊,亚历山大消亡了波斯成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方阵的弱点就象他的长处一样彪炳,更大的弱点就是它的战斗力集中在前方,侧面只能依靠互相的庇护,一旦对方打破侧翼,矛阵中的长矛兵别说抵御,连逃生的时机也没有。

罗马人在与高卢人的做战中起首尝到那个滋味,当高卢的剑盾兵攻破了罗马人的侧翼后,三万罗马人和联盟军毫无对抗才能地就在阵位上被杀死。那埸惨败令罗马人意识到,长矛阵若是被打破就很难抵御剑兵的进攻,于是对方阵停止革命性改良,招致了罗马小步卒方阵战术的产术,也就是罗马军团三线阵列的战术系统。

亚历山大大帝

反不雅做为过去马其顿方阵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大帝身后马其顿方阵战术也逐步僵化,根本遵照了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马其顿方阵战术,没有任何的改良。

罗马军团的四个军种组合构成三线阵列的军种队形战术系统

在前390年,罗马执政官卡米卢斯停止了影响深远的军事变革。他突破以部落为单元的传统编组,以年龄为原则划分差别军种,承担差别使命,从而让每个兵士都能发扬所长。那种新的战术系统也由四部门构成:

1、少年兵欠缺经历和训练,配备标枪、投镖和小圆盾,做为轻步卒利用。

2、青年兵有必然战斗经历,构成军团的第一阵列。配备一收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卵形长盾。

3、丁壮兵是军团的核心,年龄在30岁摆布,构成军团的第二阵列。配备两收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卵形长盾。

4、成年兵年龄更大,经历最丰硕,构成军团后备队。构成军团的第三阵列。配备一收3.6米的长矛和一个卵形长盾。

罗马军团

以上四部门构成了早期罗马军团特有的三线阵列系统。每一线阵列一排20人,纵深6列。两人之间间隔1.8——2米。阵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织摆列。

各阵列兵士根据小组-小队-百人队-大队—军团的单元编组,每个军团由6000人构成。此中青年兵2400人,丁壮兵1800人,成年兵1800人。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辅助军团,两者的建造类似。一名执政官能够批示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辅助军团构成的队伍。

为应对高卢人的威胁,罗马三排阵战术十分强调灵活灵敏,对单个兵士的肉搏才能要求很高。做战时,由青年兵构成的第一阵列起首推进,当间隔仇敌18米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起头疏开队形。青年兵起头冲锋,前2列兵士与仇敌用短剑停止肉搏。后4列兵士扔掷标枪。

数分钟后,由丁壮兵构成的第二阵列替代,第一阵列后撤歇息。由少年兵构成的轻步卒负责保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利用的标枪,填补给撤回的第一阵列。一场战役凡是停止数轮番换。

若是青年兵和丁壮兵两次进攻都无法击退仇敌,第三阵列的成年兵会投入战斗。颠末前两轮交战,一定有许多仇敌失去盾牌和长刀兵,此时大多手持短刀兵肉搏。老兵利用的长矛正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少年兵和丁壮兵就在长矛阵的保护下停止重组,随后同老兵一路从头投入战斗。

三线战术组织系统

罗马军团的三线战术组织系统能一小我为最小单元动作——他们的摆列其实不密切,当罗马人赶上间隔比来的威胁的时候,好比侧翼,他们能轻松而简单地朝向任何标的目的的正面,只要转个身就能够了。

虽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密集方阵有其奇特的灵敏性,能变更成各类各样的队型以适应各类地形和仇敌阵型,但事实上密集方阵中要到达那点仍是有点费事的,他们的长矛用起来就非常费事,何况还要快速的转身?

并且,马其顿方阵战术中马队退居二线,长矛兵反而成为配角,长矛长度反常地增加到了10米,进攻力更为强大。但那种重拆步卒决战的倾领导致方阵变得愈加痴肥浩荡,灵活性却降低了。做战时,编成密集队形的兵士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运动,不克不及灵敏应变。比起罗马人,那种在亚历山大时代十分灵敏的队型却显得痴钝多了。

罗马军团的那种线式队形战术,在与高卢人、皮洛士和迦太基人的战斗中历经考验,日臻完美。如今,它就要和久负盛名的马其顿方阵正面比武了。

罗马人在库诺斯克法莱战役中怎么击败马其顿方阵?

库诺斯克法莱战役或译西诺塞法拉战役(Battle of Cynoscephalae),发作在前197年的色萨利,是马其顿王国与罗马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腓力五世

那场战役中,提图斯·昆克蒂乌斯·弗拉米宁(弗拉米尼努斯)所率领的罗马联军击败马其顿腓力五世,完毕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马其顿军展开战斗序列快速挺进。数万常备兵手持六米长的萨里沙长矛,前五列向前平举,远了望去,林立的长矛带着无坚不摧的气焰,山呼海啸一般滚滚而来。罗马人底子无法抵御。因而,只要地形适于方阵做战,罗马军团就完全不克不及与其正面比武。

然而,跟着马其顿军往前进击,进入山麓地带之时。因为地形变得高低,方阵的队形就不再可以连结完好和密切了。马其顿方阵起头呈现豁口和空隙。那对罗马人而言太幸运了。

确实,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在战斗一起头以翻江倒海之势击溃了罗马人的右翼,但是费事就来了,战场上地势起伏不服,并且马其顿密集方阵在逃击罗马人右翼的过程中难以连结队型;当罗马人的右翼击退了马其顿人的右翼之时,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得胜的右翼却调不外头来了,罗马人绕开密集方阵的正面,他们利用短剑大盾的优势就立即表现出来——前进中的密集方阵不成能完全的连结的十分整齐,当方阵中呈现空隙,罗马人就从侧翼攻入方阵——用着长达21英尺的长矛的兵士怎么会是用短剑和大盾的罗马人的敌手?那个时候恰是一寸短一寸险,挤在一路的马其顿人连长矛都挥舞不开,何况除了第一排,后排的马其顿兵士并没有重甲和盾牌。

因为10米长矛在肉搏战中毫无用武之地,马其顿人被迫撇掉长矛,用短剑和小圆盾仓皇应战。但那点货色其实不是罗马兵士西班牙白和长形盾的敌手,加之过于密集的队形也没有几空间可供兵士活动。如许一来,方阵的力量和长处全然丧失,马其顿方阵起头瓦解,兵士们丢盔弃甲争相逃命,山坡上四处都是希腊人的尸首。

马其顿军此战阵亡至少8000名流兵,并有5000名被俘,但波利比奥斯记载弗拉米宁在逃击腓力五世时,对已投降的马其顿兵士尽情杀戮,使得马其顿方丧生数到达13000名。而罗马联军丧失1000名,此中罗马军团总阵亡700名,然而那方面伤亡记载不是很可靠,但可确定马其顿丧失相当惨重。战后两边在坦佩谷举行和谈,并在那里签定和约,完毕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证了然罗马军团战术的高度战场适应性、灵活性和能力,也标记着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方阵战术被罗马军团战术所代替的汗青趋向。

马其顿戎行的失败,其实不仅仅只是方阵战术,戎行的构成来源也是问题

1、罗马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造的根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拆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崇高权力。尤其在共和初期,戎行组织几乎是间接做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扬感化的。其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根据年龄和所持财富几被分为4个军种。所依靠的不单单是战术的精妙,而更多仰仗于罗马兵士们朴实而坚定不移的精神。

2、参军队构成来看,马其顿戎行往往也有很大的问题。相关于罗马军团主体为本国公民,那种较为简单军力来源构造,他们的戎行更像是一个庞大的万花筒。好比说塞琉古戎行,此中不只有来自从希腊招揽的移民和佣兵,还有从各地雇佣的各类民族武拆。

而那种戎行构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其戎行核心,一旦遭受大规模的折损之后,就会变得难以填补。同时雇佣兵自己量量的良莠不齐,关于戎行做战批示的协调,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如许戎行的做战意志和决心,与以地盘为驱动力的罗马公民兵比拟,天然无法相提并论。

0
回帖

马其顿方阵之所以被罗马战败除战术问题外还有戎行来源问题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