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有怎样的成语故事?

2个月前 (10-03 18:12)阅读2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631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625
  • 回复0
楼主

  兵不血刃的成语故事:萄况在《议兵》篇中,称颂上古时候尧伐驩兜(音都)、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等几次正义戏争,说:“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意思是说:由于这些战争是正义战争,他们的仁义之师行于天下,近者亲附,远方的也慕其德,不用动刀剑杀人,远近都来归顺了。

   战国时尉缭也曾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尉缭子·武议》:“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晋书‘陶侃传》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305年,右将军陈敏起兵作乱,派兵攻打武昌。荆州刺史刘弘让江夏太守陶侃出兵迎击。陶侃治军严明,自己又能处处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所以他深得部下的拥戴,在战斗中连连获得胜利,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后来,陶侃被升任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在此之后,他又先后受朝廷的派遣,南征北战。陶侃在担任广州刺史期间,一度局势平静,军务比较空闲,他每天清早,总要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外,傍晚再搬回屋来。别人问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说:“中原还没有收复,我怕过分安逸了,将来不能再为国出力。

  ”在任交州刺史时,陶侃每天都要亲自接待宾客,批复公文,工作十分繁忙。当时,有个屯骑校尉叫郭默的人,平素间骄横跋扈,因为发泄私愤,杀害了平南将军刘胤。陶侃奉命讨伐。郭默虽说以往作战一向很勇猛,但听说陶侃要亲自来讨伐,心里非常恐惧,便想率军离开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南下豫章(今江西南昌)。

  可是还没来得及动身,陶侃的军队就把他们包围在江州城里了。这时,郭默手下的部将宋侯看到大势已去,知道郭默不是陶侃的对手,便把他抓起来,开城请降。这样,陶侃终于兵不血刃地便平定了这场叛乱。所以,《晋书》在记载这件事时,写道:“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 根据这些记载和故事,后来人们便把“兵不血刃”引申为成语。

0
回帖

兵不血刃有怎样的成语故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