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八景是:桃川仙隐、白马雪涛、浔阳古寺、梅溪烟雨、菉萝晴画、楚山春晓、漳江夜月、潼舫夜渡。
桃川仙隐就是指桃花源,被列为桃源县八景之首。
自古以来,人们付与桃花源几斑斓动听的名字:桃源仙境、世外桃源、洞天福地......若是从桃源县城乘车南行驶15公里,或搭船溯沅水而上,于“问津处”登岸,再“沿溪行”,即可一睹她的芳容。她就象一颗熠熠耀目标明珠,镶嵌在万山丛中;又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以动听的笑容驱逐着游人来宾。
桃花源系一建筑群。它的范畴,按《桃源县志》记载:“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所定山界:工具阔七里,南至障山四里,北至大江五里。障山在祠堂南四里,以山顶分水为界......”又据清嘉庆《桃源县志》所载:“桃源之山,西尽水溪,东逾桃花之溪,群山环拱,四周五十里,其首曰桃源洞山,一曰武陵之山......”唐宋年间,那里已被封建王朝重视。据有关材料记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曾规定桃花源一带“三十户蠲免税赋,永充洒扫,守护山林。”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诏隶二十户,免徭,以奉洒扫。”
桃源八景之潼舫晚渡
潼舫洲位于桃源县城东北靠近延溪口的处所,居沅水之中,洲面不大,四周环水,就象一叶小舟隐现于滚滚的碧波之间。落日西下,阳光照到洲上,洲头洲尾霞光成道,金碧灿烂,就象那里埋藏有许许多多的黄金,潼舫晚渡便成为桃源八景之一。
桃源八景之漳江夜月
漳江从东北标的目的绕过桃源县城,汩汩滚滚地汇入沅水。就在漳江与沅水的集合处,屹立着一座宏伟的建筑,那就是漳江阁。
阁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桃源县志.营建志.城池》载:阁“在县东,久废,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县令于文灿复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圮,知县屈宜申重建,后又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知县王述周复建,十七年(公元1812年),知县李英竣修。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知县余坚重修。”阁分三层,为六方形砖木构造建筑。外围用青砖砌墙,粉刷成赭红色,三层檐一般齐,滴水均下落至地。每层的各个檐角皆悬有小铜钟一个,墙内三层木阁楼,可沿扶梯而上。第一层南北相对开门,无窗;第二层在墙壁上凿有四个圆形窗口,内供奉一些小佛像;第三层内有“纯阳卧宫”塑像,吕洞宾左肩挎剑,右手撑头侧卧,如有所思,神志如生。漳江阁三面环街,三面对江,倒影映进碧波荡漾的沅水,巍巍的,颤颤的,倾泻了一江柔情。登阁远眺,沅水两岸的山色水影尽收眼底,加上悄悄拂来的清风,明丽的艳阳,叫人非常欣慰。
桃源八景之楚山春晓
县东南四里,此山狭而卑、园如弹丸。气暧春早、花木先发,鸡亦先鸣。
楚山堆叠画难成,花树当春树树荣。
百舌间关残月白,锦屏高展曙光生。
那是前人留下的一首描写桃源八景之一楚山春晓的诗句。读着那首诗,我们面前似乎铺开了一幅灿艳的画卷:万木争春,树树富贵,当残月刚落,曙光初生的时候,楚山就象高展的锦屏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们不能不喟然长叹:楚山实美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