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诸葛亮是在什么地方耕读、寓居十年,然后受刘备“三顾” 出山的呢?在《出师表》中,他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如此看 来,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但是,东汉晚期的南阳是一个郡,地盘很大,作为一个行政区相当于 今天的地、市,下辖若干县,当时郡政府的所在地为宛县,即今南阳市。
因此,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郡,是对的。但是,具体在南阳郡的什么地方呢?《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汉晋春秋》一书,是东晋襄阳人习凿齿所著,他的记载是可信的。他指出,诸葛亮“躬耕陇亩”时的家,在南阳郡的邓县,这地方在离襄阳城西二十里处,名叫隆中。
也就是说,隆中距襄阳城近,离南阳郡的治所宛县远,而在行政区划上,它则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这是泛指,是对的。诸葛亮躬耕的地方在襄阳城西隆中,所以他十年耕读生活中交往的 朋友,也都是襄阳人或流寓在襄阳的人士。刘备也是流离失所到荆州的襄 阳、樊城,依附刘表的。
他三顾茅庐,不是北去当时曹操的地盘宛县,而 是在刘表的地盘,襄阳城西的隆中。襄阳属荆州的南郡,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坐镇f此。刘表在开始很长一 段时间没有介入军阀混战,襄阳一带相对安宁。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能 在隆中耕读、游学、拜师、交友,从容而潇洒地过了十多年。
南阳的邓县,在南北朝的北周时撤省,隆中就归属襄阳,诸葛亮的躬耕地成为襄阳隆中。南阳邓县之隆中,也就被忽视了。在襄阳西的隆中,诸葛亮故宅从晋代就受到保护,此后历代都曾加以 修葺,现已形成著名文物风景区,有武侯祠及草庐、抱膝亭、三顾堂、诸 葛井等十景。
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然诸葛亮的躬耕地属于南阳郡,那么南阳人纪念缅怀诸葛亮,当然 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很早,河南南阳市就有卧龙岗,建有武侯祠及草庐、 抱膝石、梁父崖、诸葛井、躬耕亭等十景。现在其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诸葛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一代忠臣贤相,千百年来人们景仰 他,不管他到或没有到过的地方,都纷纷修祠立庙缅怀他,以表达对忠 贞、智慧、勤政、廉洁等传统美德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