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入口袋的书香

5小时前 (23:01:27)阅读1回复0
niannian
nianni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513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260
  • 回复0
楼主

   一本拆进口袋的书,能够让回家的路变得漫长,阴暗的车厢会在某一瞬亮堂起来,在我们顿悟的喜悦中,你、我,还有他,是不是都能感触感染到那温馨的一瞬?一个出行或回家的人,完全能够带上一本随意的口袋书,一小我的路途将不再孤单,你随时能够用心灵切近一本书的灵魂。

   当然并非什么书都合适放在口袋中的,那些动辄上百万字的煌煌大著显然很难做成精巧玲珑的口袋书,口袋书自己精巧高雅,其内容也应以清新可人之做为宜。每天带着康德、海德格尔的人究竟结果稀有,也比力可疑。而像《小银和我》那类短小隽永的诗性篇章,还有《诗经》、《道德经》一类可随手翻阅而屡能有所得之做,天然是适宜的。口袋书的特点是当然是便于照顾,在车上、在漫步时随意打开一本口袋书,那是一件天真烂漫的工作。在轻松的场所把一些砖头厚的工具搬来搬去,不只鸠拙,且有做秀的嫌疑。

   读书永久是一件小我的工作,外表的阅读姿势其实不重要,然而当那种姿势酿成了具有某种普及性的现象,也会改动我们每小我的阅读。好比在我们栖身的城市,人们习惯在拥挤喧哗的室外捧着一张晚报阅读,那是一个普及的阅读姿势。也确实,我们生活的情况使人很难轻松地进入书的境界,现在,晚报、扎啤、陌头的蜚语是我们室外文化生活的根本要素。在只读晚报而几乎不读书的人群中生活,你的思路不会离开我们庸常的生活。

   响应地,一个爱书人住往只能去藏书楼或在本身的书房读书,那些大部头也确实太繁重了,不宜于随身照顾。那种阅读是需要的,但太正式了,有一种令人不快的庄严感,它把我们的生活分红了两个部门:一部门是喧哗的现实,另一部门则是安好的阅读。书香在每一间书房每一处阅览室和陌头的书摊之间洋溢,为什么不把书的馨香放入本身的口袋,让它进入每天的生活呢?

   1935年,英国出了一套名为“企鹅丛书”的口袋书,在3年间发行到了2500万册,从此改动了许多人的阅读,引领了一种风潮。在今天的欧美、日本,口袋书已成为群众文化传布的重要路子。像日本的地铁阅读一族,已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一道景不雅。但口袋书的开山祖师并非英国,而是中国,它在中国古代叫巾箱本、袖珍本,也叫掌上本,多为秀才攻读功名的经史子集一类。然而具有挖苦意味的是,巾箱本的呈现并非为了日常阅读的便利,而是因可藏在袖中便于考场做弊而时髦于世。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总把读书那一行为看得过于神圣,那种近乎沐香摩拜的心态间接形成了大量百无一用、毫无创造力的书蠢。而在前人清风明月的世界中,掌上书之所以没有成为阅读的支流,我想,一方面是缘于阅读者的心态,随意、轻松的阅读体例为大都读书人所不取;另一方面应该是遭到印刷手艺的局限。

   我买过一套山东画报出书社1998年印行的“二十世纪华人名人小列传丛书”,64开,150页摆布,每本印刷1万册。收录人物远至林语堂、李叔同,近至金庸、三毛,带在身上,随时翻阅,可知许多名人掌故,颇有意味。遗憾的是那套书的做者程度良莠不齐,阅读的称心不时被突破。口袋书阅读的形式随意,内容却不成随意,就鄙意来看,傅雷译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严文井译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丰子恺的《静不雅人生》一类,都能够印成口袋书,不要精拆,卷舒自若,文章馥美清新,想来必有一番韵致。

   口袋书也能够成为某种时髦,想像一下,一个游览者身上除了通信东西、打火机、瑞士军刀、数码像机、食物、帐篷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几本常日更爱的口袋书?在山野村落间留连之余,在清风花香之中,若是再有一缕书香相伴,无论若何也是一种实正的享受。当然那只是矫情的想像,但平心而论,当我们每小我都筹算把珍爱的文字拆进本身的口袋,即便陌头卖生果的小伙子,也会在安逸时从口袋掏出一本意天良爱的书时,我们的生活会发作如何的改变呢?

   有伴侣指摘中国口袋书的品种太少,我想当每小我都能说出本身喜欢的几本书并想随时阅读的时候,市场没有理由不去称心各人的心愿--那会产生实在的利润。又有伴侣告诉我有许多口袋书在传布色情,呵呵,生果刀还能够充任功犯的凶器呢,但那不是它的底子用处。

   仍是让我们去想象一下,我们最想拥有的一本口袋书是什么呢?先说出我的谜底,那应该是《小银和我》,阿谁异国的大胡子和心爱的小银,他们已在远方逝去,但我想让他们陪同在我的身边。伴侣,说出你自已的谜底吧。

0
回帖

放入口袋的书香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