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此波疫情刚刚发作之前,我到婺源虹关一游。固然我到过婺源不下10余次,但仍是第一次到虹关,盖因虹关地处偏僻,它位于婺源县东北,距县城近50公里,不在次要的旅游线路上,除非专门到此玩耍,不然外人很难一窥虹关的实面目。
1、婺源浙源乡虹关古村,始建于南宋,由詹姓建村,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
2、虹关村是中国汗青文化名村。
3、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树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焰不凡,是古村虹关的标记。
4、"下根澎湃达九渊,上枝摇摆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
5、虹关有"徽墨名村"的佳誉,是徽墨的次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越歙县、休宁造墨家,在徽墨中是一大派别"。那是在古樟树旁的一家手工造墨做坊。
6、仅存不多的出名墨师的宅第。
7、科技的朝上进步,裁减了一多量汗青上曾经灿烂的器物,如算盘、计算尺等。同样,文房四房之一的墨,如今也已近乎绝迹,只要少少数的书画家还在利用。徽墨名村如今只剩下两家还在造墨了,实是“迫不得已花落去”。不外,通过对联,我们看到,墨的最末产品----书法艺术,在那里仍是得到了发扬光大。
8、“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9、徽饶古驿道,始建于唐代,全由青石板铺成,蜿蜒于青山旁,绿水边,村子间,构成一道亮丽的光景。能够曲通安徽的休宁,全程15公里摆布,十分合适户外喜好者的穿越体验。
10、并世无双的“长人巷”,虹关村有世界汗青上更高的人、清朝的詹世钗,身高到达3.19米。《婺源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婺源虹关有"长人之家"。父詹实重,身高约2.48米,二子世钟,身躯也达八尺;老四世钗,身高竟有十尺三寸(约3.19米)。
11、那是长人的故宅,门高约2.4米,长人入内仍是要哈腰。
12、清晨,村民挑着农家肥颠末长人故宅。城里人趋附者众的无污染的蔬菜,靠的就是它了。
13、江西盛产樟树,几乎每个古村头,都有大樟树。江西安福县,是全省樟树最多的处所,在安福严田(对,与有一株出名古樟的婺源严田名字不异)有江西最古老的一株樟树,称之为“五爪樟”,是汉代的,近两千年了。
14、据称,古村内还保留了约60栋明清的古建筑,可惜的是,我只看到那一栋,仍是十分标致的。其他的古宅,或者被锁了,或者走进还有人栖身的古宅时,不被欢送,几近被赶出。看来,开发旅游带来的效益,还没有落实到每户人家。
15、大门舒展,不克不及进去。据介绍,那里面有道光皇帝御赐的“七叶衍祥”匾一块,是纪念村中一位高龄老妪,家中有七代人。那位老妪,我想,至少当在120岁摆布。
16、万安水池,又称"承平缸",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是一口消防池。池用五块长2米、宽2米,厚12公分的青石板拆砌而成。虹关村街坊民居密集,那些消防用水,庇护了村庄安然。
17、徽饶古道穿过了古村。
18、村头的“通津桥”,石筑单孔拱桥,长16米,宽4米,"通津桥"始建于南宋中叶,复建于清同治年间。"津",古义为"渡口",意思是说颠末那座桥可通往远方,前人在那里不雅景时曾写下"四面烟云绝顶下,一湾溪水夕阳中"的诗句。
19、3月上旬,是油菜花初开时分,那是婺源最美的季节。
20、全国闻名的虹关古樟,又称"江南第一樟"。上海市做协 赵丽宏曾为其题词:"六合汇胸襟,华冠盖人世"。
21、山林郁郁葱葱,长虹锁钥,碧水如镜,风光之秀美,在徽州一府六县其实不多见。
22、青丁壮人都外出了,村中多见的是中老年人。
23、老来乐。
24、虹关村曾是一个穷困的处所,朴实的语言鼓舞人们勤奋脱贫致富。
25、村办企业,让人们足不出村,也能够致富。墙上挂的标语是:“脱贫致富、自力更生、勤奋工做、不等不靠。”
26、那是我们住的民宿:“留耕堂”,从外表上看,很象是一栋古宅。
27、但现实上,内部已全数革新成现代的旅店标间,看不到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只要那个匾,才让人晓得,那里曾经是个叫“留耕堂”的处所。婺源有许多如许革新的民宿,那事实是对古建的庇护、仍是毁坏呢?
28、庭院里有一个古石槽。
29、从那张平面图能够看出,所保留的“留耕堂”只占一小部门,且革新的气概是现代的,其他的都是客房。
30、关于古樟的年龄,寡说纷歧,一般认为当在千年摆布,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笔迹班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几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一株老樟树,使人们记住了虹关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