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被选台北市长,民进党输掉“九合一”选举,能等待国民党吗
台湾地域“九合一”处所选举落幕,国民党获得了庞大成功,在全数21个已经公布成果的市县中,国民党候选人胜利博得13个,而民进党仅仅只守住了5个。
成果出来之后,蔡英文立即颁布发表辞去民进党党主席的职务,以对失败负责。同样,该成果也为国民党博得2024年的台湾地域指导人选举创造了优势。
国民党主席墨立伦表达,此次“九合一”选举的成功,让国民党看到了“走邪道的路,露出了曙光”。其弦外之音天然是说,国民党对峙的种种政策,搀扶帮助他们博得了此次选举。
客不雅上来说,不论是国民党此前执政的表示,仍是本年以来在“九合一”选举中的种种应对办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处所。
若是非要说国民党和民进党有什么明显的差别的话,那就是前者没有搞“台独”,没有承认“九二共识”,没有严峻危害两岸关系。
通俗一点说,八月份美国寡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域,民进党原来是想借此举博得选民的撑持,但随后事态的开展,反而让民进党因而失去了民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民进党把持的媒体都在鼎力大举衬着,称台湾地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撑持他们搞“台独”,但此次“九合一”处所选举的成果,无疑是彻底戳破了那个谎话。
展开全文
事实证明,大部门的台湾同胞其实不想一味地跟着民进党团结祖国,更不肯看到两岸陷入战争,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结局。所以说,国民党博得此次选举,其实有点“躺赢”的嫌疑。不是国民党有多么凶猛,而是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其实太能“做”了。
不单在经济上毫无建树,并且在处置两岸关系时逼上梁山,对峙跟美日勾结,出卖台湾地域利益,引发了新一轮“台海危机”,那反而促使台湾公众感触感染到了和平不变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国民党过去较为迷糊的立场变得明晰了起来。
要晓得,此前墨立伦“访美”的时候,还声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是‘创造性迷糊’”,毋庸讳言,其时国民党显然也是误判了形势,让民进党宣扬的言论给蒙骗了,认为只要像民进党那样搞“台独”,才气得到台湾公众的撑持。
曲到8月份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域,激怒中国大陆,随即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域停止超规格的军事演习,彻底戳穿了台当局之所以能维持一个不变和平的开展情况,并非因为民进党跟美国互相勾结得来的,而是中国大陆为了尽更大可能的鞭策两岸和平同一,而连结极大的耐心、容忍、胁制换来的。
那也让台湾同胞意识到了,民进党的种种偏激行为,给他们带来的亲身危机。
从那个角度上来看,若是墨立伦所说的此次选举,让国民党看到了“走邪道的路,露出曙光”是热诚的,那么那个“邪道的路”,必然是对峙“九二共识”,持续跟大陆相向而行,为实现祖国完全同一,争取和平的希望。
最初,此次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可以获得如斯大的优势,其实也跟他们已经很长时间“不执政”有关。
说得曲白一点,民进党那几年的表示其实是太蹩脚了,蹩脚到让此前台湾同胞对国民党“执政”的怨气,都被抵消掉了。
以台北市长选举,蒋万安可以取胜为例。台北做为政治色彩比力浓重的处所,做为蒋经国的后人,蒋万安一方面享受着蒋氏家族带给他的政治上的便当,另一方面也在接受其时台湾公众对蒋氏家族统治的不满。
现在他能被选台北市长,阐明岛内根底的政治矛盾,已经发作了改变。当初的次要矛盾已经酿成次要,蒋万安都能成为台北市长了,国民党因为汗青原因在台湾政治中的倒霉地位,其实也已经改动了。
总之,目前博得13个市县选举的国民党,在台湾地域看起来“又站起来了”。因而问题也就来了,“又行了”的国民党,可以成为两岸同一的次要推力吗?或者说,实现两岸同一,国民党是能够依靠的力量吗?
当然,提出那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良多读者城市恨铁不成钢地说上一句,“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国民党难当大任。可能还会有人说,如今的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人就是典型的“蓝皮、绿骨”,因而翻云覆雨的国民党不值得依靠。
但需要指出的是,做为曾经台湾地域的指导党派,国民党不断以来都没有放弃“九二共识”那个政治根底。固然一些人有时候立场不定,翻云覆雨,但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那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没有人越过红线。
而且,国民党内部仍是有很多强人、贤人,也有一批坚决撑持两岸同一的力量。因而,在两岸同一的问题上,国民党确实是一股可以发扬重要影响力的“中坚力量”。
并且,台湾此次“九合一”处所选举中,蒋经国的孙子蒋万安,可以被选一贯是台湾地域指导人“选战前哨战”的台北市长,也让很多人抱有等待。
并且在将来,若是国民党实的“从头执掌”台湾地域,那么就会回到“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如许也会成为一个好的初步,以至能为两岸和平同一翻开一扇“大门”。
因而,关于国民党,我们仍是能够寄予希望的。当然,推进同一的关键,仍是取决于大陆,只要我们的综合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岛内的“妖魔鬼魅”就翻不了天。
说得通俗点,我们在寄希望于国民党胜选后,可能会主动改进两岸关系的同时,也要备好惩戒的“大棒”,给他们一些详细的压力,让其大白两岸同一,不只是两岸人民的配合心愿,更是新时代开展的一定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