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伴侣发来的手机短信:祝端午节快乐。猛然想起今天是端午节。伴侣的祝愿语后面是一段搞笑的文字,趁便附在那里以搏一笑: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人多势寡,见了包着的就打,糖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到墙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晰我是卧底。
诚然,端午节做为传播了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有其丰硕的内涵。不外,我想任何一个传统的节日都是有一个主题的,好比中秋节的主题是“百口团聚”,春节的主题是“一岁之元”、“面目一新”。端午节的主题应该是“祛毒辟邪”祈求身体安康。以下试举几个民间风俗的例子以证之。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江淮地域,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全国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造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单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粉饰之风。香囊内有墨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类差别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耀眼。
饮雄黄酒:此种风俗在长江流域很流行。雄黄灭五毒驱避百邪。“惟有儿时不克不及忘,持爻簪蒲额头王”。额头王,即指每逢端午节时,用雄黄酒在孩子额上画个“王”字。也有的在鼻尖、耳垂上涂上一些,还有的将雄黄调入白酒加热后间接下肚或抹身。雄黄酒是有毒的,前人讲究“以毒攻毒”。
游百病:那是流行于贵州地域的端午风俗。那一天许多生病的人都要喝雄黄酒,以及参与各类驱除病魔的户外活动。
端午是祭祀诸神的节日,享祀者除了屈子,还有孝女曹娥、药王、蚕神以及善降鬼怪的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端午的食物如粽子,最后也非为投祭屈子,而是用以祭祀水神。祭仪之外,游戏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除了常见的赛龙舟,射柳、击球、斗草、端午景等也是节日期间的娱乐形式。总之,一个最后为祭祀水神或龙神的祭仪,后来演酿成丰硕多彩的处所节庆风俗,那就是端午节。现实上,端午的许多风俗都与驱鬼避邪禳疫祈福有关。说到底,前人的端午节很象我们今天的“全民健身活动”,无非是期盼身体康健,百事安然。
前人咏.端午的诗也表示了那一主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慨叹生;
不效艾符趋风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埋没几垂名。
(唐)殷尧藩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
记忆中的端午节,外婆把用白酒调造的雄黄在我的额头上写下一个王字,然后说端午此日所有的害虫都不会呈现。公然那一天我即便寻遍所有的墙角、草丛也没有看见诸如蜈蚣、百脚、蜘蛛之类的毒虫。至于为什么端午此日所有的害虫城市消逝,天然界会如斯清平。那个事理外婆说不上来,我也不断就没有搞不大白。
由端午节我联想到,人类在和天然界的持久斗争中寄寓了许多美妙仁慈的希望。我们的祖先斌予一个通俗的日子那么多抱负的人文色彩,让我们看到一个没有病灾没有虫害充满了安康快乐的安好安然平静的世界。那是多么美妙的想象!
但是,人类美妙的想象老是被人类本身突破。人类对本身的损害已经远远超乎于天然的损害。我们有理由发出如许的疑问:非典是怎么来的?禽流感又是怎么来的?爱滋病又是怎么来的?有毒的食物是怎么被造造出来的?情况污染又是谁形成的?昨晚正都雅到浙江电视台的新闻报导,有50%的儿童服拆经检测含有毒性——诱癌物量。
今天早上,我还看到一则新闻:花3万美圆从韩国人手中买下“端午节”的域名。还有前二年闹得很凶猛的“端午节申遗”问题。那莫非很重要吗?若是我们只晓得损害本身(我指的是中国人),那么端午节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当我们吃粽子、挂艾叶的时候,是不是该想一想端午节的精神安在!
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不良商人,他们也在假模假式地过端午)的心里面都悬挂一张大大的钟馗驱鬼图——驱除迫害,还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