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有感于“国人至今疏远古典音乐”

6小时前 (22:16:03)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29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581
  • 回复0
楼主

  音乐对一般人(专业人士除外)来说,次要应当是一种对声音的觉得罢了。听过一段音乐后,你本身有什么觉得(绝不要听他人若何若何说)。那是最重要的:起首是有没有觉得,那决定着你会不会再次听它;觉得到什么,有没有点联想(不管是联想到有关本身的什么、或是联想到你所关切的什么、更多的可能是联想到一些完全与你无关的什么),那反映了你能否被触动;再就是你的觉得带给你什么:好比喜怒哀乐呀、持重、神圣、轻飘、调笑......。那些就是“你”听音乐所需要关切的。那些什么乐理呀,什么曲式、调式、调性、构造、和声、配器......,以至音乐的声学原理呀等等,那些根本与你无关,或者完全与你无关。

  为什么国人对古典音乐至今目生。原因当然良多,此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被“音乐难懂”、“西洋音乐更难懂”的说法的宣扬给骗了。从中国古代就传播下来的“知音难求”到如今的那一大堆曲式、调性之类的深邃莫测,都是爱乐之路上的“拦路虎”。我的概念就是:完全不要管那些,只重视本身的觉得,用本身的“心”去听音乐。关于绝大大都人来说,“你是音乐专业人士吗?”,若是不是,你管那些干什么。音乐创做出来就是给你听的,绝不是只给专业人士听的。音乐专业人士才需要曲式、调式、调性、构造、和声、配器......等等那些常识,然后才气够创做出听寡愿意承受的做品。绝不是反过来要懂得了那些以后才气够“听”懂音乐。

  再就是你想听懂什么呢,想听懂做曲家在音乐中说了点什么?其实良多做曲家是不肯意太曲白地说出他的音乐中说了点什么的。好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做的“天方夜谭”,本来每个乐章都有个题目的,但是他说“我不肯人们在我的做品中寻访过于明白的故工作节”。所以再版时他把每个乐章前的题目去掉了。再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详细描述了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占领了莫斯科,但最初大败而归的汗青事务,该做品不断享有赞誉。但就因音乐描写的过于贴切,他本身反而认为“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见于他给梅克夫人的信)。批示家历来都是根据他本身对做品的觉得、体味去诠释、去演绎做曲家的做品的。所以同样一个做品,在差别的批示家、差别的乐团手下会吹奏出差别的效果。你说阿谁“对”、阿谁“错”呢?那里没有对、错,只要差别的理解和演绎罢了。那么你在听音乐时,为什么必然要逃求“听懂”他人的觉得呢?根据本身的觉得去听、去理解、以至也能够去演绎(若是你本身也能够吹奏、演唱的话)。

  当然,国人至今疏远古典音乐(更切当地应当是说“疏远西洋音乐”)。最次要的仍是因为那些工具到底是进口货,我们那里不是它“土生土长”的处所,当然没有那种气氛、贫乏那种土壤。音乐,是一种文化,人们的文化都是从教诲得来。那里说的是广义的教诲,绝不但是学校教诲,更多的应当是潜移默化,是来自社会的,教诲的过程是从生到死,所以人们的文化必然是带有强烈的地区性的,那无可厚非。进口货的西洋音乐,在中国如果像在欧美一样普及,那就怪了,那样的话从文化的角度讲,我们不是又成了殖民地了吗?当然,近三、五百年来欧洲的音乐开展的比力快,无论从理论、仍是从理论上都非常的深切、生动并且丰硕多彩,值得我们引进、进修、仿效。那几十年我们确实从那种进修、仿效中收成了很多、进步了很多。回想我的中学时代,那是五十年前,我们的民乐团几十个演员几十件乐器,各人用的是统一张单声部的谱子,因为那时我们的民乐多半都是“大齐奏”,没有声部之分。如今呢,不消我多说,我们朝上进步了良多。我那不是妄自绵薄,其实我恰是要据此反对“妄自绵薄”,认为我们对西洋音乐应当像欧美一样“普及”才是有文化。那种概念之错误,能够如许来阐明:欧美国度中中国京剧为什么不普及呢?是中国的京剧程度不高?当然不是,不是有种说法说,中国京剧是世界三大演出系统之一吗?是不是欧美国度如果普及了京剧才是“有文化”呢?那和要求我国普及西洋音乐才算有文化一样荒唐。如今的概念认为文化不该当定胜败、文化应当是多元的,我们应当进修西洋音乐如许的进口货,但更应当连结我们本身的文化传统,使之发扬光大,二者不该当偏废。

0
回帖

[娱乐首页]有感于“国人至今疏远古典音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