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和“睚眺必报”是同义词。“睚眦”指瞋目怒视,瞪眼看人,借指
极小的怨恨,连极小的怨恨都要报复。而“锱铢必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对极少的钱都 要计较,引申指对极小的事都要计较。那么,“锱铢”到底有多重呢?
《说文解字》:“锱,六铢也。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锱”和“铢”都是古代
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可见其重量或数量之 微,古人因此就用“锱铢”来比喻极其微小的重量或数量。
《礼记。儒行》篇借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描述了孔子心目中真正的儒者到底是什么样
子的,其中孔子说:“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 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其规为有如此者。”
“上不臣天子”,孔颖达说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就是这种人;“下不事诸侯”,孔颖达
说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长沮、桀溺就是这种人;“虽分国如锱铢”,孔颖达解释说:“言君虽 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不贵重也。”即使分国作为俸禄,也视之轻如锱铢,这才是真
正的儒者的“规为”。
所谓“规为”,孔颖达解释说:“谓不与人为臣,不求仕官,但自规度 所为之事而行。”
“轻如锱铢”,当然是表示重量;“锱铢”还可用来表示数量。《庄子。达生》篇中记载
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孔子去楚国,从林中出来,看到一个驼背在捕蝉,像在地上捡拾一样容易。
孔子问
道:“您的手太巧了!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回答说:“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 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练习五六个月,在竿头
堆叠起两颗弹丸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时候就很少;堆叠三颗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时候 十之有一;堆叠五颗而不坠落,就像在地上捡拾一样容易了。
驼背接着描述自己的状态:“吾处身也,若厥株拘”,我站定身子,像折断下坠的枯树
根;“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我举竿的手臂,像枯木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蜩翼之知”,虽然天地很大,万物众多,而我的注意力只在蝉翼上。
孔子听完这番话,赞叹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疱倭丈人之谓乎!
”运用心志而 不分散,精神就会高度凝聚,说的不就是这位驼背老丈吗!这里的“锱铢” 一词表示极少 的数量、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