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伯戡黎”看纣,不是暴君

18小时前 (08:20:33)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53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069
  • 回复0
楼主

  《尚书 西伯戡黎第十六》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国]。祖伊恐,奔告于受,做

  《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

  讫我殷命,格人至人[与]元龟,[皆]罔敢知吉。非先王不

  相助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

  [汝]不虞本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

  不降威?大命[曷]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功多参在[天]上,乃能责命于

  天[而拒诛乎]?殷之即丧,指乃功[所致,天将]不无戮

  于尔邦。”

  ※被骂不还口,那个纣好象十分尊崇老臣祖伊。祖伊指着纣鼻子骂“淫戏”、“罔弗欲丧”、“功多参在上”,如骂儿子,纣显然是个“马大哈”,竟不生气。纣明显非暴君,乃一胡涂虫耳,不外此段文字象故事,也可能正因为纣的智商仅小学生程度,太蠢,而忠臣又老俗无能,被文武父子乘隙,纣才落得人民公敌下场。据说纣还曾让文王在狱中演《易》,后来放虎归山让文王从头掌权,可见纣不单不残酷,并且很愚笨。

  文王是三公之首,不断是首席大臣,若是纣不精明,他夺权易如反掌。祖伊是个愚懦的大臣,“周人乘黎”,当罚之,何恐之有?何言天“讫”我大殷之命、“自绝”天命、“天弃我”?如斯自毁,长它人志气?所以子贡诚恳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贱,全国之恶皆归焉。”(《论语》)《论语》里除了子贡上面那句话,孔子只字未提过“纣”。纣看来也确实未必如斯之坏。周的反象不断能够逃逆到大王古公亶父,墨熹说得很中恳:“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强大……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墨熹《论语集注》),殷待周家不簿,但早在大王时周已生反心,而泰伯、仲雍除了驯服古公的意愿而让位,还因为不肯做反贼才逃至荆蛮,情愿做野人的。文王西伯昌在纣指导下曾任三公之首,除了有一次被小人离间受了一些勉强外,不断深得信赖,有目共睹。后来姬发公开造反的时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尚未丧失正义感,所以挺身叩马而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多么清脆的训斥!姬发摆布的打手欲刃之,幸被太公行住,兄弟俩才拣回了人命。姬发阴谋得逞后,孤竹君的那两个儿子深感“新政府”无耻,逃进首阳山不食周粟,唱着歌绝食,最初以尸抗义。其时连太公都不能不认可他俩是“义人”,看来太公却是个比力宽大的长者。所以武王得全国后,“逃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史记 周本记》)古公其时迁岐下有意不带人,很可能是试探人心,成果许多人跟来,显出王瑞来,非常令他欣慰。姬发若是是正能量好人,弒纣后理应将箕子扶正,自任辅国公。姬氏祖孙四代处心积虑,太史公用春秋笔法说他们“乃阴修德性”而“滋大”,最初毕竟胜利谋反大业。

  所以庄子把圣人比做悍贼实是讲到了节眼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从古到今窃国悍贼都无不破例地要把本身打扮成救世主,好象太阳从头升起一样。

0
回帖

从“西伯戡黎”看纣,不是暴君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