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我一生中值得尊崇的人良多,但必然有一位教师,因为他(她)为我们幼小的心灵世界,翻开了一扇扇多彩的窗户。
1977年9月至1980年6月,我在云阳镇初级中学渡过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三岁首年月中光阴。我的体育教师叫王泰山,来自重庆的“知青”,结业于云阳县师范学校体师班。王教师向同窗们搜集邮票,我认为他喜欢画画,因为我也搜集邮票,经常摹仿邮票上的图案。
王教师告诉我那叫“集邮”,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生平第一次晓得了那个词。王教师拿出保藏的“文革”前的《集邮》杂志,给我介绍集邮常识。1980年《集邮》复刊后限量发行,县级邮局不克不及订阅,王教师放假回重庆投亲时,买了寄给我。他还教我若何对邮票分类,怎么鉴赏邮票。其时没有存放邮票的集邮簿卖,他整理本身的邮票后,腾出一本送给我,让我不再用胶水粘贴而损伤邮票品相。
在30多年前落后闭塞的小县城,那位来自重庆的“知青”王教师,给我翻开了书本之外的多彩世界的一扇窗户,用他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学到了新常识。
而另一位教师,又给我的多彩世界抹上了一笔灿艳的油彩。
三年级时,我经常被班主任陈阳灿留校,她家住在学校里,趁便把我带归去,既便利做家务,又监视我补功课。似乎陈教师一家人都与我有缘,她丈夫在乡间电站工做,有点“老顽童”的成份,熟悉了我,爱和我吹法螺。有一天,当他传闻我做文写得好时,给我讲他们乡间有个“知青”,经常给报纸写稿子,登出来后有稿费,在知青屋的油盐钱和煤油灯钱就不愁了。
陈教师鼓舞我也尝尝。第一次传闻写文章会赚钱,我兴致很浓。正好其时学校有位同窗不屈不挠,跳江勇救落水儿童的事,我写成稿子寄给报社。稿子固然没有登载出来,我却起头做起文学梦,后来成为了80年代“文学青年”大军中的一员。
12年后,我出书了第一本散文集,必恭必敬地给陈教师送上一本,靡页上写着魏巍《我的老 师》里的一句话: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教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允,多么伟大的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