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袁术兄弟关系的本相,陈寿《三国志》隐藏实在情状的无法之举

10小时前 (11:41:22)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66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336
  • 回复0
楼主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二)兄弟本相

  文:小A斯蒂芬

  在我们大大都《三国演义》读者的认知里,袁绍和袁术是一对亲兄弟。罗贯中在小说第三回中明白写道“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那是我们读者那种印象的底子来源。

  但是可能良多人都不晓得,袁绍和袁术之间的那种兄弟关系在汗青上是有过争议的。争议的焦点就是他们两个的兄弟关系事实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

  据《三国志》和《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记载,袁绍和袁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兄弟”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那三本书中的记载:

  《三国志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

  《后汉书袁术传》“术从兄绍因坚讨卓未反,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初,太尉袁汤三子,成、逢、隗。成生绍,逢生术。”

  也就是说从汗青的角度来看,袁绍和袁术是公认的从兄弟关系。

  所谓从兄弟,又以年龄长幼而别离称为从兄或者从弟,就是指两小我在血亲上拥有统一个曾祖父或者祖父,而又差别父亲的平辈男性亲缘关系,一般也被称为叔伯兄弟或者从兄弟。

  固然那种从兄弟的关系也是兄弟,但是在血缘上来讲仍是有远近亲疏的。那种远近亲疏的关系可能也是产生袁绍和袁术之间“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斯。”的原因之一。

  那么袁绍和袁术之间的关系事实是如何的呢?兄弟和从兄弟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是事实呢?

  要想答复那个问题,我们起首要搞清晰,那两种说法的实正来源。也就是《三国志》和《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中从兄弟说法,以及《三国演义》中兄弟说法的理论根据。

  我们先来讲从兄弟的问题。

  从《三国志袁术传》中“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的记载来看,袁术必定是袁绍的从弟,并且袁绍还应该是袁逢的侄子。但是在那里有一个奇异的处所,就是《三国志》的做者陈寿固然是以私家的身份创做编撰的《三国志》,可是在他担任佐著做郎以及著做郎职务的时候,是有时机接触到晋国的官方文史档案的,那些应该是他创做《三国志》的第一手文史材料。所以他在编撰《三国志》的时候,必然是参考了魏国官史,也就是《魏书》里面的内容。可是在《魏书》中关于袁绍和袁术的关系却有着别的一种说法。

  据《魏书》记载“(袁)绍即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出后(袁)成为子”

  所谓庶子,就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轨制下,非正妻所生之子。其地位与嫡子相对,不具备承袭父辈的地位、爵位以至是家产。

  也就是说按着《魏书》中的说法,袁绍也是袁逢的儿子,只不外是袁逢的庶子,他是袁术同父异母的亲哥哥,他们是亲兄弟。

  那就十分的奇异了,要说陈寿从没有看到过那段记载,打死我也是不信的。但是他在看到那段记载后,照旧做出了袁绍和袁术是从兄弟关系的记载,还无视了袁绍亲爹是袁逢的记载,无论若何都让我十分的不测。那种现象只能阐明一点,就是陈寿判断,袁绍和袁术的关系就应该是从兄弟的关系。陈寿的理论根据可能是有两个。一个应该是前面《魏书》中记载的最初一句话“出后(袁)成为子”。

  袁成,字文开,官至左中郎将。史乘记载他与其时的上将军梁冀交好,并且梁冀对他是“言无不从”,以致于京师中传出了“事不谐,问文开”的传言。据《华峤汉书》记载,袁成是袁汤的次子,他与袁汤的长子袁平“并早卒”,由袁汤的三子袁逢继承了袁汤的爵位。《后汉书》则认为袁成是袁汤的长子,底子不存在一个叫袁平的人,袁成也是因为某种关系过早逝世。根据我国古代的传统,人身后若是没有后代是不吉利的,所以《魏书》中说是袁逢将本身的儿子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以延续其香火。所以从那一点上来看,陈寿说袁绍是袁术的从兄也不算失实。究竟结果过继之子也可称为从兄弟。

  陈寿所依靠的第二个可能性的理论根据是在《英雄记》中。据《英雄记》记载“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逃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

  那里的“二公”指的是袁逢和袁隗。也就是说袁绍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袁成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袁逢和袁隗的偏心和护佑之下生长起来的。在那段记载中还特意提到了袁绍“逃行父服”的工作。说是在袁绍母亲逝世的时候,袁绍根据礼制规定为母亲服丧三年,之后又为父亲逃加了三年的丧期,前后一共服丧守孝了六年。

  如许一看,似乎袁绍又实的是袁成所生,他与袁逢应该确实是叔侄关系。

  裴松之在正文《三国志》的时候曾经评论过那件事,他说:“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斯记(英雄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逃服所生,礼无其文,况於所后而能够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裴松之的意思很明显,他认为从《英雄记》的记载来看,袁绍确实应该是袁成所生。他的理由是袁绍逃行父丧的那种“逃服”补丧的行为,从礼制记载和规定上来讲都没有明白的要求,更何况他如果一个过继给袁成的儿子的话,就更个没有那个需要了。所以他的那种行为只能是出于本意天良意愿的为本身的亲生父亲停止补丧。

  固然裴松之最初认为《魏书》和《英雄记》对那件工作都没有说清晰,是“未详孰是”的,但是他的那种概念,根本上被后世所承受,成为了汗青支流。好比在《后汉书袁绍传》中就间接承受了《英雄记》中的那段概念,不外参加了对袁绍“逃服”补丧行为的一个阐明。原文是如许:“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逃感幼孤,又行父服。”也就是说范晔认为袁绍之所以“逃服”补丧是因为“逃感幼孤”。

  那么,如许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两种情状,也就是陈寿之所以认为袁绍和袁术是从兄弟关系的原因,要么是根据《魏书》袁绍被过继给袁成的说法,要么是根据《英雄记》停止的阐发而得出袁绍是袁成所亲生的原因。

  现实上,我们如今很难切确的判断陈寿所根据的是那一条,因为究竟结果那已经是近两千年前的工作了。但是我们能够根据一些现象来阐发一下陈寿的企图。

  起首,在《三国志》中历来就没有明白提到过袁绍的父亲是袁成那件事。陈寿在介绍袁绍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袁绍父亲和祖父的工作,而是间接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动手。原文是如许的: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全国。”

  可是陈寿在介绍袁术的时候却是明白标了然袁术生父是袁逢。原文是如许: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

  如今我们能够必定一点,做为一代良史,陈寿不成能不晓得袁绍过继给袁成和袁成亲生的那两种说法,那么陈寿不明白标明袁绍父亲是谁的做法,就代表着陈寿的一种立场。也就是说陈寿固然认可袁绍和袁术是从兄弟的关系,但是其实不认可袁绍的亲生父亲详细是谁。那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悬念,埋下了发掘本相的伏笔,会对读者起到必然的引导感化。

  我想,那可能就是陈寿的实在企图。陈寿的那种做法在《三国志》中其实不鲜见,他经常性的会对本身判断不了,或者存在矛盾,或者不便利明说的情状停止必然的言辞上的处置后,再保留下来。以此到达即严谨不失实,又供给发掘不合的线索,同时又可以表达本身概念的目标。好比我之前在本系列《公孙瓒篇》中关于“会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邑,督六州”记载的阐发,也是陈寿如许的一种企图。原文题目是《曹操借刀杀人的故事,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段训坎坷幽州行》。各人有兴致能够再去看一看。

  那么,陈寿为什么要如斯大费周折的对袁绍的出身来停止那种处置呢?间接了然的记载下实在的情状欠好吗?

  我觉得,陈寿应该不是不想间接记载本相,而是他不便利间接记载。我的理由,或者说是陈寿不便利间接记载的原因,应该是遭到其时以曹魏为正统的支流思惟的摆布,惧怕会遭到言论的训斥甚至当局的虐待。

  从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其时的史料来看,关于袁绍和袁术关系的记载,是以过继给袁成的说法为支流的。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魏书》中的记载以外,还有《袁山松书》中所记载的“绍,司空逢之孽子,出后伯父成”一段。那里的“孽子”与庶子等同。所谓的《袁山松书》是东晋时名流、史学家、音乐家袁山松所编撰的《后汉书》,为了与范晔《后汉书》来停止区别,所以一般被称为《袁山松书》。

  袁山松,本名袁崧。据材料显示,袁崧是汉灵帝时司徒袁滂之子袁涣的收系后代,祖父袁乔参与过晋灭成汉之战,父亲袁方平做过琅琊太守。袁崧本人袭封长合侯,先后出任过左将军和吴郡太守。所以他其实是陈郡袁氏的后代。

  我们在上一篇曾经讲过,贯彻东汉期间的两大袁氏家族收系,一收是汝南袁氏,一收就是陈郡袁氏。在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权力相继陨灭之后,汝南袁氏失去了权倾全国的地位,而在曹魏政权成立以后陈郡袁氏的地位逐步得到提拔。尤其是在袁涣跟随曹操之后,深得曹操的信赖与重用,奠基了陈郡袁氏后世数百年“世有名位”的政治根底。

  陈郡袁氏除了在政治上“世有名位”以外,最重要的是在晋朝期间出过许多的文史官员,以及史学家。除了袁崧以外,《后汉纪》的做者袁宏也是陈郡袁氏的后人。固然在袁宏《后汉纪》中并没有找到关系袁绍袁术关系的记载,但是从《袁山松书》中的记载来看,那很可能是代表着陈郡袁氏的一种一脉相承的同一概念的,那种概念的来源很可能就是袁涣。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年轻时在郡衙里担任功曹,后被公府征辟,先后被“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刘备为豫州牧的时候推荐其为茂才。后避乱于江淮之间,先后效力过袁术和吕布。在吕布白门楼死亡之后,袁涣正式成为曹操的属下,先后担任过沛南部都尉、谏议医生、郎中令,代领御史医生等职务。在曹魏初期,也就是曹操的时代,袁涣不断都长短常重要的人物之一。因为他曾经效力过袁术,又都是袁姓成员,所以他对袁绍和袁术之间关系确实定应该是起到过必然的感化。

  裴松之正文《三国志》所引用的《魏书》,一般认为是由王沈、荀顗、阮籍一同撰写。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66年,也就是晋司马炎篡魏的泰始二年。

  荀顗,字景倩,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他是三国时荀彧的第六个儿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74年,即西晋泰始十年。

  阮籍,各人应该比力熟悉了,他是出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生于公元210年,卒于公元263年,也就是司马昭三路伐蜀,蜀汉消亡的那一年。

  通过如许的一个列举,我们能够曲不雅的看出,王沈、荀顗、阮籍三小我都是曹魏期间的大臣。那么他们所编撰的《魏书》应该就是其时的官修史乘。他们在编撰《魏书》的时候,关于袁绍袁术之间的问题必然会征询袁涣或者袁涣的后人。也就是说曹魏的官修《魏书》和《袁山松书》中关于袁绍袁术的记载拥有统一个来源。那也应该是其时的支流思惟,而那种思惟也必然会因为遭到曹魏朝廷以及后来的晋朝廷的官宣影响,而其实不实在。《晋书》的做者房玄龄等人,就在《晋书》中评论过王沈等人的《魏书》,说他“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而当陈寿编撰《三国志》的时候,他既要考虑到事实本相,又要制止与其时的支流思惟相违犯,以免陷入到对本身倒霉的境地。于是乎就呈现了,陈寿在书中关于袁绍袁术从兄弟关系的记载,却又隐藏袁绍生父是袁成的事实本相的做法。那应该才是陈寿的实在企图。

  那么,曹魏官史为什么必然要对峙认为袁绍是袁逢庶子,是被过继给袁成的,与袁术是亲兄弟的那种概念呢?其实那个问题也是不问可知的,那就是袁绍和袁术的血缘关系越近,他们兄弟反目“兄弟携贰”的背面效果就越凸起。说白了就是曹魏出于政治目标的需要,是诽谤以袁绍袁术为首的汝南袁氏家族的手段之一。

  至于《三国演义》中关于袁绍袁术是亲兄弟的说法,既是遭到曹魏官史的那种影响,也是遭到后世文学创做中市井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定成果。那也是小说家创做文学做品时,为了凸起主次人物的一种需要吧。

  小A斯蒂芬颁发于2020年1月30日。

0
回帖

袁绍袁术兄弟关系的本相,陈寿《三国志》隐藏实在情状的无法之举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