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改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

2个月前 (10-04 05:01)阅读2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654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095
  • 回复0
楼主

  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原因:

一、中苏在改革路径上存在差异。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即改革的动力最先出现在民间,而后得到正府的承认与批准。而苏联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即戈尔巴乔夫试图从正府高层开始推动改革进程。

二、经济改革在中国的民意基础更为深厚。

  在中国,于自然灾害中忍饥挨饿的情景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所以人们迫切的希望进行改革。相比之下,当时的苏联人对自己的国有经济体制还是比较满意的。

三、两国在农业改革上的差异。尽管中、苏都有过强制性农业公有化的经历,但是后来的农业私有化改革,在中国进行得要成功得多。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苏联更丰富。在苏联,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而中国“十亿人民八亿农”,农业劳动力很充足。这为农业改革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二,中国农民的福利保障基础较差,因此改革的内在动力较强。其三,中国的历史传统便是“耕者有其田”。

四、两国在国内市场改革的差异。实际上商品经济早已在中国萌芽,而中国正府所做的只是默认并进而批准了个体经营。而苏联则是试图利用国内的影子经济,以使国内的合作社逐渐转变为企业,从而增加商品供给。但结果适得其反,苏联的改革“不但没有增加消费者的福利,反而被合作社社员钻了空子,把原本属于国家的利益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别,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动力来自草根阶层”。

五、两国融入国际市场能力上的差异。尽管在改革之前,苏联的各种条件与中国很相似,在科技发展及人才储备上甚至强于中国,但是中国在吸引外资和产品外销上要比苏联成功得多。

六、国有企业的差异。这个差异在于变革的紧急程度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0
回帖

20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改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