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宝鉴》:中国译介到西方的首本典籍(转载)

6小时前 (20:45:27)阅读1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568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375
  • 回复0
楼主

  《明心宝鉴》:中国译介到西方的首本典籍

    自秦汉期间,中国典籍便起头了绵绵不停的东传汗青。两千年间,规模不竭扩大。好比,从1693年到1803年的111年间,仅日本长崎港,就有43艘中国商船,共运进中国文献典籍4781种。

    中华书局本年3月出书的严绍璗撰《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共收录至今仍在日本保留的汉籍善本约1.08万种,比起《四库全书》所收还多出几百种。

    在传播海外的浩瀚中国文献典籍中,有一本书叫《明心宝鉴》。

    一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编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那本书由二十篇共六七百段文字构成,内容网罗儒、释、道各家学说。做为一部修身养性、安居乐业的国粹“通俗读物”,此书从明初起即极为流行,屡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让人重辑修订一遍。与此同时,此书快速向东亚、东南亚及中国周边列国传布,持久普遍传播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

    自成书至今700年间,《明心宝鉴》不断是朝鲜、韩国社会普遍阅读的“国粹普及”读本。去年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长今与各地官衙的医女们承受医女训练时,典范课开篇就是进修《明心宝鉴》。剧中提到此书《天理篇》的开头几句:“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不唯如斯,《明心宝鉴》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中国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典籍,1592年以前就由上帝教教士高母羡(JuanCoho,1529-?)在菲律宾将其译成西班牙文。1595年,高母羡的手抄双语译本被带回西班牙献给王子斐利三世,那一手本现藏于马德里西班牙国立藏书楼,2005年,马德里大学还出书了该书的校订本。校订本封面选择了一幅光景图,内页右边是西班牙文及正文,右边是中文。

    而在那本书的故土,自清代以后,它便逐步淡出国人的视线,以致于除了少数专业研究者外,今天的中国人几乎谁也不晓得还有过那么一本书。

    那实应了那句话:墙里开花墙外香。

    二

    有着附近“出身”的中国典籍还有良多。《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收录的传播至日本的1.08万种善本中,有3000多种版本在国内已经失传。

    北京大学比力文学比力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璗认为,与其可惜那些典籍在国内的失传,倒不如把它们在域外的传递和收藏做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对待,思虑其生命力源泉及对本地文明的参与和影响。

    “文化的传递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感化,一是本国的综合国力,二是对象国的强烈要求。而对象国的内在需要归根结底源自汉文化的强烈魅力”,严绍璗说,汉籍在域外的传递和收藏,尤其是在古代东亚地域传布的汗青之长远、规模之宏大、保留之无缺,底子原因在于汉文化的庞大吸引力。

    严绍璗在日本二十四载,他告诉记者,日本关于汉籍始末怀抱尊崇的立场,一般情状都保留得十分无缺。那与日本重视文化教诲,珍爱文化财富有必然关系,但深层原因仍是汉文化早已渗入日本文化的内核,尤其日本老一辈常识分子受汉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入。如今日本国民生活中汉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日本文字中保留着很多汉字,良多物品名称前有一个“唐”字,阐明是古代从中国传入,中小学课本中选有汉文文章、唐诗,NHK电视台也会播放朗读中国古诗的节目,1900多个当用汉字仍是日本公事员测验的一项内容。日本民族文化中也透露出大量汉文化的影响。好比每年七月的祗园祭,31个彩车在街道巡行,每个彩车表示一个故事,有七八个彩车上安插的是中国古代故事。

    三

    汉籍在传递我国悠久绚烂文化的同时,也参与了世界文明的历程和文化的开展。严绍璗认为,我们存眷那些典籍不寻常的传布履历,更应该思虑它们与对象国文明的对话,足够认识中国典籍和文化的世界性和汗青意义。

    据中国做家协会副研究员李朝全介绍,《明心宝鉴》荟萃了明代以前中国先圣前贤有关小我道德涵养、修身养性、安居乐业的阐述精华,忠、信、礼、义、廉、耻、孝、悌那八方面传统美德教诲包罗万象;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循分、故意、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等20篇几乎囊括了一小我安居乐业、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如许一部“惩恶惩恶”的人生教科书在日本、韩国的思惟史上都曾产生过庞大影响,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度也遭到差别水平的重视,很多学者对此已有阐述。此后那些优良的中国典籍还将持续发扬它的感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说,美国粹者孟德卫有一本书叫做“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那三百年间确实是文明之间的公允对话和交换。汗青证明,中国的典籍和文化,无论东传仍是西传,都对本地文明发作了重要感化。中国文化对西方走出神权统治,对西方现代思惟的构成功不成没。能够说,中国参与了世界史、世界文化的变化。

    严绍璗也认为,列国的文明在文明的活动中得到提拔。典籍自己承载着文化开展的功效,对象国在文明开展过程中根据本身的需要从传递来的文化中吸收养料,发作变异,从而呈现文明的新值。那些在文明的活动中产生的新值聚集交融就成为新的文化增长点,培养出新文明。文明持续向前,新文明又逐步成为汗青的传统,传统自己就是一个不竭丰硕开展的概念。

    但文明的活动其实不总在安然平静不变的形态下停止。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大量汉籍以被掠夺的体例传播域外,域外的中国粹研究也常常难以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藩篱。张西平说,很多现代学者努力于研究中国典籍在域外的传布、影响与承受的汗青,就是要勤奋掌握中国文化在全球传布和开展的脉络,为现实的文化传布供给借鉴。如今对中国的曲解很多,成见也很多,迫切需要我们承担起文化传递的使命。中国文化不是博物馆文化,不单单是一个遥远的失去的绚烂文明,我们要把活着的中国、青春的中国、开展生动的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中国文化焕发出应有的荣耀。

  来源:《光亮日报》

0
回帖

《明心宝鉴》:中国译介到西方的首本典籍(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