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题文诗:
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倘君不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
子不象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上下有分,
各正名分.子曰片言,可折狱者,其子路欤?
由无宿诺.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非讼,
使无讼乎.子张问政,孔子答曰: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可弗叛道.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也,问政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患盗,孔子谓曰:
子苟不贪,虽赏不窃.季康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斯何如?孔子对曰:
子之为政,焉用杀也?子欲善而,民自善矣.
君子德风,人小德草,草上之风,其必偃也.
君子至正,至正实情,实情所至,无所不正.
【原文】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正文】
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若何治理国度。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若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固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评析】
春秋期间的社会变更,使其时的品级名分遭到毁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作,孔子认为那是国度骚动的次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如许的品级次序,国度就能够得到治理。
【原文】
12.12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正文】
1片言:诉讼两边中一方的言辞,即全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
2折狱:狱,案件。即断案。3其由也与:可能只要仲由吧。
5宿诺:宿,久。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译文】
孔子说:“只听了片面的供词就能够判决案件的,可能只要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评析】
仲由能够以“片言”而“折狱”,那是为什么?历来有如许几种阐明。一说子路明决,笔据方面的陈说就能够做出判断;二说子路为人忠信,人们都非常信服他,所以有了纠纷都在他面前不讲假话,所以凭一面之辞就能够明辨长短;三说子路忠信,他所说的话决无虚假,所以只听此中一面之辞,就能够判定案件。但无论哪种阐明,都能够证明子路在刑狱方面是卓有本领的。
【原文】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正文】
1听讼:讼,音sòng,诉讼。审理诉讼案件。
2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他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需使诉讼的案件底子不发作!”
【原文】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若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懒惰,施行君令要忠实。”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谈的若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答复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本身,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度和苍生,通过教化的体例消弭民间的诉讼纠纷,施行君主之令要实在勤奋,如许才气做一个好官。
【原文】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
【正文】
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原文】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功德,而不滋长他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
那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串了儒家一贯的思惟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若何治理国度。孔子答复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邪道呢?”
【评析】
无论为人仍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惟中,对为官者要求非常严酷,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可以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布衣苍生,就城市归于邪道。
【原文】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担忧偷盗,问孔子怎么办。孔子答复说:“假设你本身不妄想财利,即便奖励盗窃,也没有人盗窃。”
【评析】
那一章同样是孔子议论为官从政之道。他仍然阐释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事理。他希望当政者以本身的德性传染苍生,那就表白了他主张政治道德化的倾向。详细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斯。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造裁偷盗立功,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苍生,以使人免于立功。
【原文】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正文】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若何治理政事,说:“若是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苍生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道德比如风,鄙人的人的道德比如草,风吹到草上,草就肯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苍生就不会犯上做乱。那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残酷的统治者滥行无道,一定会引起苍生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