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第11个记者节 10年坚守实在的言论主阵地

1天前 (12-03 02:06)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90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12
  • 回复0
楼主

今天是11月8日,屈指算来,本年是新中国正式设立记者节的第10个岁首,今天是我们第11个记者节。

10年过去了,中国的新闻事业在笔录着中国的脚步,我们在笔录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为本身恭喜着那个节日,也为社会点点滴滴的朝上进步而恭喜。虽然傍边有荣光,也有不服,但我们始末希望着见证中国的每一个踏实行进的脚印,更希望那种行进永不断歇,从不撤退退却。

    在第11个记者节降临之际,就让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我们以出格的笔录来鼓励本身,为如许的希望,为时代的朝上进步骄傲不已。

    我们是笔录者也是被笔录者

    非典病房,冰雪现场,地震灾区,泥石流划过的坡地……10年过去了,在突发事务、严重灾祸的最前沿,我们用手中的笔、电脑、拍照机、摄像机,发布第一手信息,廓清事实本相,化解心理危机,凝聚抗击灾难的力量。

    在非典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屡次进入非典隔离病房采访一线医护人员、非典患者和家属。《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在SARS的时髦前线:一名广东记者的采访全笔录》那些蘸着眼泪用心采写的报导、册本成为其时最有力量的声音之一。

    在四川地震灾区、在玉树高原震央、在舟曲泥石流的殇痕中,我们履历着余震、塌方、滑坡,以及搭不着车、吃不上饭甚至高原反响等困难和危险,采写了大灾之中现大爱、安设哀鸿急需帐篷、救助还需鼓舞自救、灾区需要持续的关爱与撑持等动静、通信、评论以及系列深度报导。

    以至在海地地震发作后,我们也第一时间奔赴遥远的大洋彼岸,冒着余震、瘟疫等各类未知的风险,从海地发还了中央媒体之外独一一家处所媒体的现场报导,同时在国际严重新闻报导中发出“南方声音”。

    当然还有神舟系列的“飞天”、嫦娥卫星的“奔月”;还有举世注目的百年奥运、世博传奇,以及近在天涯的亚运盛会……在盛世大事的绚烂面前,我们以人本、及时、通明、全方位的报导,博得了世界的赞誉和尊重。

    在我们笔录着汗青改变过程中的进退和起伏时,汗青也笔录下我们的身影。

   我们是察看者更是参与者

    力量源于任务。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有着更严重的责任担任。

    2003年湖北青年孙志刚被打死案,被新闻媒体曝光并持续播发跟踪采访报导,中央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涉案立功嫌疑人相继归案,多名责任人遭到处分,最末,收留遣送办法那一已不符合现代法治文明的律例被废行。

    2007年,恰是对“重庆钉子户”命运的持续存眷,公家才气够深切参与《物权法》等公共事务的议论。

    2008年9月,一篇关于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导,掀开了乳操行业的“三聚氰胺”黑幕,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量量问责风暴,那一问题的曝光也鞭策了一系列法令律例的修改完美。

    还有太湖蓝藻事务、黑砖窑事务、九江断桥之祸、邓玉娇案、宜黄强拆事务……笔端之下,我们透过个别命运的变迁,察看着社会开展的脉络。参与此中,我们困难地捻着繁重的文字,展开公平和公开的论述。我们报导的目标不只是披露本相,仍是深思与警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缺陷与不公,更是为了化解灾难背后的开展矛盾。

    我们是保卫者更是坚守者

    当然,我们也需要深思,尤其是在“纸包子”事务、“鲁迅撤离门”等虚假、肆意强调事实等失实报导见诸报端后,我们理应感应羞耻和危机。

    在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公家因接触而有了“晓得”,因晓得而有更多的聪慧,因聪慧而有更多理性,因有更多理性而有了选择。若是我们不勤奋保卫言论监视的实在荣光,却在本相面前说假话,或者有意不去发现本相,公平就会越来越偏离,公家就会离我们远去,新闻就失去生命,而我们将不再有时代笔录的笔触。

    对实在荣光的坚守,同样也需要保卫。2003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新闻工做者因为采访遭到人身进犯的案例,见诸媒体都有数十起之多。

    我国一方面逐步成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分的新闻发言人轨制,另一方面也采纳了多种办法,标准新闻采访次序,加强对记者权益的庇护。去年,国度新闻出书总署组织力量,在普遍调研的根底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办理办法》、《新闻记者证办理办法》,并别离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本年11月4日,在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办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办理办法》施行一周年座谈会上,新闻出书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再次明白,“新闻出书总署立场历来十分明白,撑持记者和新闻单元敬服合理权益,庇护记者不受人身损害,关于损害记者合法权益,以至采纳不法手段阻遏记者一般采访活动的行为,将坚定避免,坚定训斥”。

    从呼吁信息公开的“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到进一步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尊重媒体的采访权,再到通过法令律例的建构来保障知情权和采访权,每一步都紧贴着时代的历程,也付与了我们更多责任。

    为应对新形势,我们的传统媒体平台纷繁测验考试拓展新媒体平台,呈现了个性化新闻信息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末端等新的传布形式;与之相照应,我们也向着“多媒体记者”转型,能说会道,长“秀”善“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中坚守着实在的言论主阵地。

    10年过去了,我们不断在为一个不竭朝上进步的社会建构书写笔录;下一个10年,更远的未来,我们始末不忘,一个要求朝上进步的社会和民族需要抱负,如许的抱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奠定于实在的笔录,我们就是那执笔的人,鞭策着汗青,促动着朝上进步。(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杨大正见习记者汤凯峰   练习生张妙琪李玲芳郑雪瑜 采访统筹张蜀梅胡念飞编纂统筹王长庚)

0
回帖

中国迎第11个记者节 10年坚守实在的言论主阵地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