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写的送别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为什么出家人还能饮酒呢?

9小时前 (09:41:02)阅读1回复0
niannian
nianni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610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201
  • 回复0
楼主

此句选自李叔同(弘一法师)《骊歌》做于1908年

  全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落日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寥落。人生罕见是欢聚,唯有分别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往几时还,来时莫踌躇。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寥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冷。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落发,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

一楼的伴侣说的很对。那首诗是在弘一法师落发前创做的。

弘一法师落发前是闻名的学者,喊李叔同。他是个通家,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等都是有很高的造诣的。那是在他要落发前的心境的描写吧。

落发人饮酒本不是什么希罕的工作。

根据敦煌考古材料,唐朝的释教寺庙一般都本身的酿酒。所以,落发人本来其实不制止饮酒。所以,佛家门生以酒进诗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弘一法师,他是属于受近代西方教导的中国常识分子,我想他皈依佛门以后,必定不会饮酒的。史乘记载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并没有放浪诗酒的情状。

因而,在弘一法师的做品中,有“酒”字进诗,其实不代表弘一法师就饮酒,而是在用种规定的情景表达本身的豪情。

借“一壶浊酒”拜托、衬着出一种生离死此外意境,而不是实的饮“一壶浊酒”。

0
回帖

弘一法师写的送别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为什么出家人还能饮酒呢?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