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率土同庆。其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良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路的,至元宵节此日人们不但食元宵,看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此日要燃灯祭奠“太乙神”。此俗历代沿袭,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浩大灯会,招待列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行于十八。更为昌隆。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并且在宋代呈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
“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构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不断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