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怙恶不悛”语出《左传。隐公六年》:“五 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 ’遂不 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 也。
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五月十一日,郑伯入侵陈国,得到全胜。往 年,郑伯请求与陈国讲和,陈国君陈侯不答应。五父劝陈侯说:“亲近仁义而 和郑国友好,这是国家最宝贵的国策。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把咱们怎么样? ”于是就没有答应。
有 道德的尊者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侯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未必办得到! ”)这说的是陈侯不以 “亲仁善邻”对待郑国。郑国虽曾向他求和,他认为郑国打不过他,给自己不 能形成威胁,所以拒绝了郑国。
如今被郑国打败,无法再挽救了。“怙恶不悛”即由引文中“长(滋长了)恶不悛(不悔改)”演化而来。“怙”指坚 持,“恶”指作恶,“不悛”指不肯悔改。全语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如 《金史。许古传》:“其或怙恶不悛,举众讨之,顾亦未晚也。”(他如怙恶不悛,就发动群众讨伐他,考虑这样做也不会晚。
)章炳麟《宣言书》:“必 苦怙恶不悛,住用虎狼,则义师所指,固当无坚不摧。”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 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三文中的“怙恶不悛”均是。也作“讳(隐瞒)恶不悛,,。
如《后汉书。朱穆传》:“讳恶不悛,卒至亡 灭。”此中的“讳恶不悛”即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