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个月前 (09-29 08:56)阅读14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80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619
  • 回复0
楼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气候旧亭台。落日西下几时回?

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小园香径独盘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慨叹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面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天然,意蕴深厚,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气候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腔调中能够体味出,词人在面临现境时,起头是怀着轻松喜悦的豪情,带着潇洒安适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那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想:也是和本年一样的暮春气候,面临的也是和面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琼浆。然而,在似乎一切照旧的表象下又清楚觉得到有的工具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革,那即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忍不住从心底涌出如许的喟叹:“落日西下几时回?”落日西下,是面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妙景物情事的流连,对光阴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妙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那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现实上已不限于面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小我生,此中不只有感性活动,并且包罗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落日西下,是无法阻遏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光阴的流逝、人事的变动,却再也无法反复。

“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委婉,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逼真方面表示出词人的巧思密意,也是那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却是那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磨灭,光阴的流逝,都是不成抗拒的天然规律,固然可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迫不得已”,那一句承上“落日西下”;然而在那暮春气候中,所感触感染到的其实不只是迫不得已的凋衰磨灭,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了解吗?那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面前景,但一经与“迫不得已”、“似曾了解”相联络,它们的内涵便变得十分普遍,带有美妙事物的象征意味。在可惜与欣慰的交错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一定要磨灭的美妙事物都无法阻遏其磨灭,但在磨灭的同时仍然有美妙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磨灭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外那种重现究竟结果不等于美妙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了解”罢了。

此词之所以到处颂扬,广为传诵,其底子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习以为常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条理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久而人生有限如许深广的意念,却表示得非常委婉。

做者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出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身世。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示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协调,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气候旧亭台,落日西下几时回?

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小园香径独盘桓.

那首《浣溪沙》恰是晏殊写富贵闲愁的佳做,出名的“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协调,寓意深婉。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可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存亡,同花开花落一样,情不自禁,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实,所以说“似曾了解”。渗入在句中的是一种稠浊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淡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0
回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