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大道”这个成语原指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为什么用“康庄”来指称大道呢?这跟古人对道路区分的名称有关,在《尔雅。释宫》中有详细的对 道路的命名。这些命名以“达”为单位,“达”指畅通的道路。“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一达”即一条道路,故作为道路的总称;“二达”叫“歧旁”,歧道旁出,即双岔路;“三达”是指三面相通的道路,因为旁出的歧路更多,故曰“剧旁”;“四达”叫衢,通往四方的道路;“五达”叫“康”,指通达五方的大路;“六达”叫“庄”,指通达六方的大路;“七达”叫“剧骖”,“骖(can)”是三匹马,三条道路交会,旁出一条歧路,故称“剧骖”,指通达七方的大路;“八达”叫“崇期”,“崇”通“充”,充满,“期”的本义是约会、会合,“崇期”指通达八方的大路,因为道路多又四处通达,人充满其上就像在上面会合一样,故称“崇期”;“九达”叫“逵”,指通达九方的道路,只是今天已不知道如何算是通达九方了。
“康庄大道”取其中的“五达”和“六达”统一形容四通八达的道路。白居易《和松树》中有这样的诗句:“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路旁的槐树相夹的就是“康庄大道”。古人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这些道路的名称就是最好的例子。“康”既是通达五方的大路,因为交通便利,道路两旁的百姓做生意就方便,家里通常都很富有,于是把这种生活称作“小康”和“大康”,“康”是丰足安乐的意思。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汔(q?),庶几,差不多。这句诗 的意思是:百姓也已经够劳苦了,差不多该过上小康生活了。“大康” 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大”读作td。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过分享乐,还 要考虑一下本职工作。
“小康”是儒家理想中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孔子认为大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这六个人的统治时期达到了 “小康”的标准。“小康”又低于 “大同”,大同社会才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礼记。礼运》中记载过孔子描述的大同社会的面貌,语意很明白, 照录于下,不再注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