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头换面”做新人的习俗有哪些?

3个月前 (10-04 12:13)阅读2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25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509
  • 回复0
楼主

随着结婚吉日的到来,男女双方两家都忙碌起来,新娘新郎也要精心打 扮一番,以求漂漂亮亮地迎接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典礼。精心打扮的新娘 新郎除了换穿特定的婚礼服外,重要的礼俗就是“改头换面”了。其中,新 娘既改头又换面,新郎一般只是改头而已。

新娘改头是通过上头仪式实现的。上头本来是我国女子的成年礼。据 《礼记》记载,女子十五岁要行笄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绾成一个 髻,用黑布包住,然后再用笄插定发髻,表示女子已是成年人,可以许嫁。 五代时期的花蕊夫人有宫词“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鬓便上头”,吟咏的就 是女子的笄礼。

  上头本来是女子成年礼,后来渐渐成为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 节。在江苏高邮一带,新娘在出嫁前夕上头。届时,新娘要沐浴更衣,点上 花烛,面对梳妆台,先喝两口“闭口茶”,寓意从此姑娘要成为人妻,应该遵 守妇道,不能多嘴多舌。然后,请两位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福命妇女为她 上头:先将发辫解开,连同额前的刘海一起梳向脑后盘成发髻,再用两盘叠 成双层的红纱带从前额箍到脑后,要紧紧箍上12圈,俗谓“十二月太平”。

   根据风俗,即使头被勒疼也不能叫喊,寓意新娘要学会忍耐。在天津,上头 在迎亲花轿到来之后举行。其发式是将一绺头发横盘在头上,用红绒绳系好, 称为“抓髻”,取“结发夫妻”之意。盘头上戴簪子一支,冠子一个。上头 时,新娘要口含一粒块糖,脚踩两条“喜船”(两个船模),糖寓意今后的日 子甜甜美美。

  喜船一名“麒麟送子”,一名“葫芦万代”,与头上的冠子合意 为“官代流传”。上头时,随迎亲花轿来的称作“公鸡凉席”的两个童子要 站在新娘的屋外窗下,抱公鸡的男童要打公鸡使其鸣叫,叫“打鸡上头”。抱 凉席的男童则在其左右来回走动。在四川地区,新娘上头俗称“上梳”,梳头 时,新娘必须把脚放在一个斗上,斗里装有米,口上封有红纸,上面扣着竹

器具,取意“脚踩金斗四角方,荣华富贵米粮仓”。

  山东沂蒙山区一带,新娘 上头时,通常坐在马鞍上或圈椅上,取“马上来,轿上去”荣华富贵之意。 在河南长垣,新娘上头时还有仪式歌:“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 婆家发了两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哪里哪里发,走到半路发庄稼。”不 仅婆家娘家的前程受上头的影响,甚至庄稼都能因此而长得茂盛,着实有趣。

上头外,新娘还要开脸,真是“改头换面做新人”。开脸又叫“开面”、 “绞面”、“绞脸”、“择脸”等,是对新婚女子面部进行的一种仪式性修饰^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来完成这项仪式,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地 区是嫁前在娘家开脸,有些地方则在婆家进行;有的是在入洞房后闹洞房前, 有的是婚后的第二天早上,还有婚后三天才开脸的。

  为新娘开脸的人,有的 地方是用全福人,有的地方是新娘的妯娌或婶婆。鲁南地区则常常是陪新娘 到婆家去的年纪很大的伴娘,当地称嬤嬤。开脸的具体做法各地大同小异: 由开脸人先在新娘脸上均匀地扑上香粉,然后用合好的彩色丝线撵花,两手 拉着线的两端,用牙齿再咬起线的中间,三处协调加力,一起一落,一松一 紧,利用线的绞缠把新娘面部主要是额前和鬓角的汗毛揪掉,并把眉毛修齐。

   这一 “开”,除掉了脸上的一层茸毛,绞去了鬓角的乱发,眉亦变得弯曲细 长,新娘整个的面容就显得云开雾散,阳光灿烂。在江苏高邮,开脸是在新 婚后的第二天早上进行。届时,婆家专门请一位“换新妈”为新娘子开脸。 换新妈要先用两只煮熟的染红的鸡蛋在新娘的脸上滚几下,再用红纱将其前 额的头发往后抹,在脸上涂一层厚厚的香粉后,就用双股棉线将新娘脸上的 汗毛绞去,并修整眉毛。

  开脸时用鸡蛋在新娘脸上滚动的做法比较普遍,山 东枣庄一带开脸时还有喜歌唱道:“红鸡蛋,满脸转,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 年吃你的红鸡蛋。”在当地,喜馍馍是结婚的象征,红鸡蛋是生育的象征,今 年结婚明年就生子,其祝福女子早早生育的用意是多么明显。

新娘既改头又换面,新郎不换面,却也常常要改头,时间总在结婚前。

   在浙江湖州,新郎上头要请剃头匠。届时主家要燃放鞭炮,奏响鼓乐。屋内 新郎端坐在椅子上,两只脚分别踏在两个盛有枣子、栗子、花生和红皮蛋的 盒子上,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同时,要向女方家送上头盘和开脸盘。 上头盘中盛有新娘上轿时要穿的衣服;开脸盘六个,分别盛着鱼、肉、鸡、

喜果、鞭炮、红烛和胭脂花粉等。

  在绍兴,新郎请剃头匠前来上头,剃头匠 进门先贺喜,然后拔下七根或十根新郎的头发扎成花结,派人送往女家,这 些头发要与新娘开脸时拔下相同数量的头发合在一起,搓成丝线并扎在新娘 的发髻上,取意“结发夫妻”。理发时,剃头匠还会说些祝福的话语。

新郎的上头礼也总有成年礼的意蕴。

  在我国古代,礼以男子二十岁成年, 以加冠取字作为标志。宋代以后,作为完整仪式的冠礼渐废,伴随着“成家 始成年”观念的盛行,标志成年的冠礼渐渐融入标志成家的婚礼之中,成为 婚礼诸多仪式中的一部分。比如在山东东平,新郎在迎娶前一天要到亲戚家 中行礼,就叫“告冠”,亲戚送礼则称作“冠敬”。

  在福建莆(P⑴田涵江一 带,上头礼的成年礼意蕴十分明显。仪式在结婚前夕的“上头瞑”举行。届 时,新郎要剪发,沐浴更衣,里面穿上白色大领衫和裤(婚后收起,到临终 时再穿上),然后请“福寿双全”的老长者为新郎行“上头”大礼:用木梳 轻轻地梳头三下,束发、加冠(戴上礼帽),帽上插金花五蕊;厅堂壁上高挂 “表德”,上面分三行直书新郎的名、字和排行序数。

  “上头”时,往往还有 人喊赞语:“今早上头喜苍苍,东来紫气满华堂。二姓联姻成佳偶,佳儿佳妇 振家风。”挂表德也有人喊赞语,所谓:“挂起表德真及时,金鸡报晓会佳期。 亲戚朋友来贺喜,一举成名天下知c/’

“改头换面做新人。”无论是上头还是开脸,都不仅仅是为了让一对新人 结婚时更加漂亮精神,而是富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们标志着少女少男时 代的结束,标志着成家成年的开始。上头改的是一对男女的社会角色和权利 责任,开脸所开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0
回帖

“改头换面”做新人的习俗有哪些?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