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是学习优秀就可以当官吗?

3个月前 (10-04 12:55)阅读2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804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087
  • 回复0
楼主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早已是流行颇广的名言,并且常常把它当作孔子的话,其实这话是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学而优则仕的本义是什么呢?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优”为“优秀、美好”,“仕”为“做官”。

  依照这种字面解释,“学而优则仕”应理解为“学习优秀就能做官”,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道路,很符合许多人的官本位思想,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仕进。这种理解表面上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以此推理,前半句“仕而优则学”就可以理解为“当官优秀了还要加强学习”,从道理上讲也能说得通,但是,从根本上曲解了这句话的本义。

  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为。。①优良,美好;②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为:①旧称做官;②通“事”;③审察。如果采用“优”的第二条解释和 “仕”的第二条解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 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时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

  ”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比如,现代日本语中的“仕”就保留了“做事”的意思。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 仕”的本意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古人非常现代地把“做事” 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交替、业余学习、处理好工学矛盾、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想是一致的,其本义中没有半点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学 习优秀就能做官”的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 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释读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耀南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 实践。学有余力则推其学于万民,让万民得享其益;仕有余力则总结其经验教训而 成一家言,让自己有理论上的建树。“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所以朱熹有“益深”、“益广”之言。

  《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历 代朝廷认可的释读《论语》的标准版本,它的解释的正确性和权威性是毫不置 疑的。当今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理解,有些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认为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这种“读书做官论”的最佳信条就是《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

  因此小 孩子一入学就被有些人反复灌输“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的思想,而社会的现实是学 习优秀者大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似乎恰恰验证了“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的结果。 其实,这是“优秀者必然是优秀选择”的结果。与“学而优则仕”并不搭界。春秋时 期的子夏不主张“学问高就可以做高官”,他的老师孔子也不主张,甚至整个儒家全体都不这样主张。

  但是这样理解这句话还是可行的,已做官的人,在闲暇之时,多去学习 知识,探索真理,充实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为官者的人格修养和管理艺术,而且 会有效提高政绩,树立威望。学习优秀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妨去做做官,走走仕途,把自己的智慧,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造福一方,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如此,似乎也就合了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与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也算是一致的吧。

0
回帖

“学而优则仕”是学习优秀就可以当官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