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起头重读《家书》。根据以往的体味,预先列出了需要分门别类摘抄的条目。
初始方案按(1)修身(2)教子(3)持家(4)交友(5)用人 (6)处世(7)理财(8)治学(9)治军(10)为政(11)健身(12)书法等共十二项,分类编录其嘉言警句,以求其精华大义,同时方案枚举《家书》中所涉的册本及人物,并特意要求本身“务求笔笔端楷,详录确实。”
2012年10月20日,《家书》末于全数分类录完,并按内容回纳为:
(一) 曾国藩人生总结及遗嘱共二篇
(二) 家书中频频提及的册本共五十七种
(三) 各类别条目(按所录条目多寡摆列)
(1)处世81条
(2)治学72条
(3)持家69条
(4)修身44条
(5)健身21条
(6)书法19条
(7)用人14条
(8)教子10条
(9)交友11条
(10)治理5条
共计346条。
此中“为政”与“理财”条目所列内容,因汗青原因,与目前的现实区别较大,且蕴含在其他条目中,所以最初没有抄录。
那是数十年以来,本身第一次认认实实、甘拜下风地读一书本、往抄录一本书。觉得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宝物一样,不想放过。但百密亦有一疏,因为手头没有东西书,对前人手札中的姓名字号称唤常识所知甚少,成果对手札中的相关人物没有认实梳理,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别的,手札是彼此的,有来信则有往信,后来含辛茹苦找到了一本曾国藩其他亲属其时给他的手札集,内容十分全,可惜排版太密,且内容复杂,仅按书写者枚举,时间有限,没法互相参阅,只好做罢。
同时,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一次次萌生过翻译的设法,但无论如何翻译,都贫乏了曾文正公原文的神韵,最初只好消除了那种念头,想着仍是别再糟践了那份精神文化遗产。
虽然如斯,当本身按页拆订成册之后,觉得实是爱不释书,视为宝物。
一年以来,在闲睱的时候本身经常会打开那册条记,一次次重读。在本身很失意很消沉的时候,禁不住长叹,仍是没有认实体悟践行,因而又蕴发了从头编纂的念头,想与本身的思惟与行为比拟照,既整理条记,又整理本身的思惟。
为此,根据条记原文,部门地按序列再次整理一番,同时对某些章节做些引语,以利于阅读。
(一) 曾国藩的人生总结
【注】同治九年六月初四,老年末年的曾国藩,在赴天津处置教案前,写信给曾纪泽、曾纪鸿,预立了遗嘱,对本身的一生停止总结。虑及形势求助紧急,同时告诉儿子假设本身往世该若何扶枢南回。人之将逝,其言也实,不成不谓其发自肺腑。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克不及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将欲造福,先往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成胜用也:将欲立身,先往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成胜用也:忮不往,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往,满腔日即卑污。
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拂拭净尽。尔等欲心地清洁,宜于此二者痛下时间,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做《忮求诗》二首录右。
其一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已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已无好闻看,忌进文名著。
已无贤子孙,忌人后裔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工具骛。
但期一身荣,不吝别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
末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末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弭忌恨心,普天零甜露。
家家获不祥,我亦无恐惧。
其二
知足六合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团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忕。
岁燠有时冷,日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往生灾怪。
诸福不成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看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末古,曾不肯乎外。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克不及勤。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克不及俭,今署中表里退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因为前在军营,规模宏阔,沿袭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造。由俭进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意有此,然似此罢休用往,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禁绝亏欠。衙门豪华之习,不克不及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其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肯子孙过于贫苦,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罢了。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存养之道多疏,后来辗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致皆沅叔搀扶帮助之力。我身没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从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从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相互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经常以不祥善事代诸伯仲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浦、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实在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二) 曾国藩遗嘱
【注】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那是一个令曾国藩哀思的日子。15年前的此日,曾国藩的父亲往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往花园漫步。他对纪泽说:“我那辈子打了很多仗,兵戈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兵戈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唤"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克不及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 而学业一无所成,德性一无可许,白叟徒伤,不堪悚惶惭赧。今将永别,挺拔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克不及适用其力,认为善往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别人所不及知,罢了独知之。故《大学》之“诚心”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往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所谓戒慎惧怕,皆能实在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擅长寡欲,皆不过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能够对六合量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觅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医生亦常言之,至程墨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洁严厉,敬之时间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苍生,笃恭而全国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六合自位,万物自育,气无反面,四灵毕至。伶俐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天然之征应,虽有颓龄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求助紧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寡寡,事无大小,逐个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壮,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常人之生,皆得六合之理以成性,得六合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孤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唤,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斯,乃可谓之人,不如斯,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全国之人,尽达全国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回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常人之情,莫欠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小,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当,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认为彼白手起家也。若农人织妇末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末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唤百诺,此全国最不服之事,鬼神所不准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无不勤奋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身手,磨炼筋骨,困知勉行,费心危虑,然后能够增伶俐而长才识。为全国计,则必爱人如己,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进,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全国,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奋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辛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做劳者,皆鄙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抵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颓龄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然后有复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然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末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待儿子念完,曾国藩勤奋把手伸起,指指本身的胸口,纪泽纪鸿一齐说:“我们必然把父亲的教诲服膺在心!”曾国藩脸上露出一线含笑,便撒手尘寰了。
曾国藩遗嘱对子孙的影响是深远的。曾家后嗣恪遵遗言,没有一个带兵兵戈的。曾纪泽在曾国藩身后才承荫出仕,处置外交;曾纪鸿一生不仕,专研数学;孙子曾广钧虽中进士,长守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无一涉足军界、官场,全数处置教导、科学、文化工做,很多成为闻名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