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家族,属党项族,世代尚武,占有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一角之地,在宋、辽、夏、金比赛的舞台上活泼了200多年。宋代最重视肃清割据权力,为什么答应如许一个特殊家族存在?它的经济、家风、婚姻、丧葬等有些什么特征?它如何影响着社会,社会又如何影响了它?那都是值得切磋的问题。
关于折氏家族,戴应新写过《折氏家族史略》一书,公布了考古查询拜访中发现的墓志,并做了初步摸索。本文操纵那些素材,连系宋代文献做进一步研究。上篇从纵的角度分阶段研究,下篇从横的方面做专题性切磋。
折氏家族的汗青,依其差别期间的特征,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 折氏家族的鼓起(唐末至950年)
党项族,在隋末唐初栖身于今甜、青、川接壤区。贞看以后,在吐蕃的强大攻势下,被迫北迁至陕、甜、宁接壤区。汤开建:《隋唐期间党项部落迁移考》,载《暨南学报》,1994年1期。中唐以后,一部门党项族又东迁至今陕、蒙、晋接壤区。此中权力最强的两收即是拓跋氏(即李氏)与折氏,拓跋氏后来成立西夏国,与折氏成为死敌。折氏的指导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兴起,被录用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戎马使。《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之一,下引此书简称《宋会要》。振武军,唐乾元初建,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领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榆林南)、麟(今陕西神木县)、胜(今内蒙古托克托)等州。《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一。
折宗本身后,子嗣伦(862~911年)就任麟州刺史,《折嗣伦碑》云:“享年五十,末禄麟郡。”未说卒的时间。戴应新《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书社,1989版)第15页认为“死在李克用死前两三年即905年摆布”。按碑载嗣伦卒时,从阮任府州副使,府州建于911年,即后唐庄宗天八年(《资治通鉴》卷284注引宋白《续通典》)。又《旧五代史·折从阮传》云:“弱冠居父丧”,从阮生于892年,弱冠则为911年,可证嗣伦之卒当在911年。管辖范畴缩小了。后回附于晋王李克用,晋王在其家族所在地设立府谷镇,后唐天七年(910年)升为府谷县,第二年以县建府州。折嗣伦碑称他能“持戎丑,疆境之内,民无杂居,杜烽戍之虞”,“勋业惟新,敷五教以在宽,阐六条而弥政,农事有通政之咏,庶民无剥削之怨”。《折嗣伦碑》,《折氏家族史略》,第54页。碑文不免有溢美之处,但至少能够反映他不只有抵御异族侵扰的将才,也有连合部族、不变民气、运营农牧的才能。
折嗣伦子从阮(892~955年),是那一期间折氏家族最出色的人物。20岁为河东牙将,后唐同光时任府州刺史。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奉送给契丹,府州也落进契丹手中。契丹为了间接掌握府州,要将折氏强行迁往辽东,从阮勇敢回绝,重回后晋。正逢晋、辽关系恶化,从阮衔命北征,于开运二年(945年)占据胜州,《辽史》卷4《太宗纪》、《旧五代史》卷83《晋少帝纪》。升任本州团练使兼振武军节度使。从此,折氏与契丹完全处于对登时位。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四月,府州升为永安军,从阮为节度使兼领“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乾二年(949年),“举族进觐”,从阮调任武胜军节度使,镇邓州,子德裔任府州团练使。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从阮加同平章事,四月移镇滑州,八月移陕州,次年十一月移州,三年蒲月,衔命平定庆州野鸡族。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郑国公,七月加兼侍中,次年往世。《旧五代史》卷125《折从阮传》、卷99《汉高祖纪》、卷113《周太祖纪》、卷114《世宗纪》。从阮成为后周权贵,原因在于折氏家族拥有府州,是一收站在后周立场反契丹、北汉的武拆力量。
以上折宗本、嗣伦、从阮三代奠基了世袭府州的根底。
二 助后周、宋平北汉(951~979年)
951年,郭威建后周王朝,刘崇在太原成立北汉政权,投靠契丹,与后周为敌。折氏则回附于后周。北汉待折氏不薄,为何折氏不肯与北汉友善?那是因为折氏与契丹为世仇,北汉臣属契丹,与其立场完全相反,更兼折从阮身在后周境内为官,其势不克不及不做如许的抉择。
如许抉择,使折氏立即面对严格的形势,府州与契丹、北汉接壤,易受夹攻,而距后周中心甚远,难以得到援助,它必需依靠本身的实力保存。折氏在那严格的考验中培育提拔出两名上将:折德裔与折御卿。
折德裔(917~964年),曾任马步军都校,949年为府州团练使。952年2月,北汉大举进攻府州,折德裔勇猛迎战,消亡北汉军2000人,随即乘胜渡黄河,占据岢岚军(今山西岢岚县)。《旧五代史》卷112《周太祖纪》。显德元年(954年),北汉乘周世宗刚继位,结合契丹军南下攻潞州(今长治),周世宗在高平将其击败,曲攻太原。折德裔率师共同,攻占河市镇,斩北汉军500余级,至太原城外朝见周世宗。世宗于府州重建永安军(汉乾三年已罢),以德裔为节度使。《宋史·折德裔传》;《资治通鉴》卷292。
折德裔地位的上升,引起权力更大的党项领袖李彝兴的不满。他任定难军节度使,拥有夏、银、绥等州,掌握着府州通往中原的道路。显德二年正月,李彝兴命令不准折氏使者通过,那等于逼折氏陷进孤掌难鸣的窘境。折、李矛盾该若何处置?后周宰相认为夏州是边防重镇,府州偏小,无妨舍往,周世宗则从上下关系考虑,折氏一贯忠实,从战术角度看,保全府州,能够夹攻北汉,于是下诏训斥彝兴。彝兴其时羽毛尚欠充沛,在朝廷压力下,被迫赔罪。《资治通鉴》卷292。
折氏通道固然处理,折、李矛盾仍然存在,折氏事实上处于契丹、北汉、夏州三大权力的包抄之中,几乎无法安枕。显德三年三月,周世宗征南唐返京时,折德裔晋京迎谒,要求迁进内地,那当然是保全折氏家族的万全之计。周世宗则考虑府州地位重要,又是蕃汉杂居之地,折氏是本地大族,深得民气,无人能够代替其地位,因而禁绝内迁,赐与优厚恩赐,命他返回府州。此时,代办署理州事的折德愿在沙谷砦(在今保德境)大失利汉军,斩其将郝章、张钊,《宋史·折德裔传》记见世宗事只说:“时世宗南征,还次通许桥”,未点明时间。考世宗曾两次出征南唐,一在显德三年正月出征,蒲月返,二在四年十一月出征,次年四月返。两次都有可能,而第一次与李彝兴塞其通周路时间更近,可能性更大,故暂定此事于显德三年蒲月。再一次展现了本身的实力。
赵匡胤成立宋朝,折氏即回附于宋。折氏期看宋廷早日平定北汉,如许能够打统统往中原的道路,脱节孤掌难鸣的窘境。建隆元年(960年)蒲月,折德裔主意向北汉进攻,占据沙谷砦,斩首500级。第二年进朝,“陈太原可取状”,宋太祖赐与优厚恩赐,并许诺“此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下引此书简称《长编》),《折继闵神道碑》载《折氏家族史略》第67页。事实上确认了其近乎藩镇的地位。乾德元年(963年)闰十二月,北汉出兵数千攻打府州,德裔奋勇做战,生擒汉将杨霖。《长编》卷4、卷5,《宋史·折德裔传》。子御勋(938~977年)知府州,曾三次朝觐宋太祖,后病卒。弟御卿知府州。
折御卿(958~995年)是一员能干的武将,知府州时年仅19岁。承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太原,三月,命御卿与监军尹宪攻岚州。四月一日,御卿打败岚州千余名北汉兵,七日,攻破岢岚军,生擒军使折令图。十八日,攻占岚州,杀死宪州刺史霍翊,擒夔州节度使马延忠等。《长编》卷20。蒲月五日,北汉主刘继元在孤掌难鸣的情状下向宋投降,折氏在平北汉一役中立下了汗马勋绩。
三 抗击契丹的折氏家族(980~1004年)
宋太宗灭北汉后,立即向辽进攻,以收复幽云,高梁河一战,宋军大败。尔后宋辽战事不竭发作,折氏经常在侧翼发扬感化。承平兴国七年(981年)蒲月,辽3万骑分三路伐宋,东路攻高阳关,中路袭雁门关,西路曲逼府州,折御卿在新泽寨打败西路军,“斩首七百级,擒酋长百余人,获刀兵羊马万计”《长编》卷23。。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辽上将韩德威率万余骑自振武军南下,折御卿率马队在子河汊邀击,斩首500级,获马1000匹,杀敌将20余人,俘吐浑领袖1人。《长编》卷38,《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二。
咸平二年(999年)十月,辽攻宋遂城、瀛州等地。十一月,府州知州折惟昌与宋思恭等出兵渡黄河,进五合川,攻破辽言泥族拔黄太尉寨,焚器甲、车帐数万,斩千余级,夺回被辽掳走的300余人。《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三。“言泥族拔黄太尉寨”,《宋史·折德裔传》做“言泥族拔黄砦”《长编》卷5做“巴罕太尉寨”,按“巴罕”当即“拔黄”的同音异译。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军大举伐宋。十月四日,折惟昌率部自火山军攻辽朔州界,攻破大狼水寨,生擒数百人,获马牛羊铠甲数以万计。围攻岢岚军的辽兵恐惧回路被割断,赶紧撤军。《长编》卷58,《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五。十二月,辽宋议和。
四 持久与西夏苦战的折氏(1005~1124年)
折氏与党项李氏(即拓跋氏)矛盾由来已久,淳化五年(994年)、至道元年(995年)、咸平二年八月、九月、景德元年二月曾屡次交战,互有胜败。《长编》卷39、卷45;《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二、之四;《宋史·折德裔传》。1038年,元昊成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尔后,宋、夏间经常发作战争,折氏也卷进到那场旷日耐久的战争中,先后涌现出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等一批优良将领。
折继闵(1018~1052年)字广孝,喜读兵法,能攻能守。1039年任知州。次年(即康定元年),元昊进攻延州(今延安),大败宋军,俘虏上将刘平等。继闵奉诏三次收兵牵造敌军,斩获2000。《折继闵神道碑》。庆历元年(1041年)春,宋将任福率重兵攻夏,三军覆没,形势恶化。七月,夏兵数万围攻麟州,不克,又围攻府州逾月,折继闵与宋将率官军6100余与居民全力防卫,激战数日,杀敌千余,《宋会要》方域二六之六;《涑水记闻》卷12;《宋史·折继闵传》。夏军又转攻丰州,八月十九日,攻下丰州,又四出钞略,割断麟州与府州的联络。十月,继闵率兵近2000人给麟州护送军衣,在中堠寨遭万余夏军袭击,溃退。《长编》卷133;《涑水记闻》卷12。
庆历二年(1042年),继闵与张亢统兵3000为麟州护送军粮,途中被数万夏军包抄,继闵奋勇突围,在险隘处留下精兵数百,当敌骑逃过险隘,即回身与伏兵夹击夏军,斩首700,夺马500。三月,为加强麟、府间联络,重修建宁寨。《折继闵碑》,《宋史》卷324《张亢传》。九月,夏兵围镇戎,在定川攻杀宋将葛怀敏。继闵衔命捣敌空虚,在■泊打败夏军。三年冬,夏兵攻掠清寨等堡,继闵乘敌回时,逃战之,斩首400,夺回所掠物品。《折继闵碑》。
庆历四年,宋廷为能否舍弃麟、府发作争议,那几年麟、府各城寨几乎都被夏兵攻下毁坏,居民流散,麟、府之间交通被割断,戍守困难,仁宗派欧阳修实地察看,欧阳修从战术高度考虑,不克不及舍弃,并提出详细定见,被仁宗摘纳。《宋会要》方域二六之六;《长编》卷148,庆历四年四月己亥。尔后数十年较为平静,继闵及其后任继祖、克柔尽量招抚流民,恢复农牧消费。熙宁七年(1074年),府州发作灾害,克柔向朝廷借粮赈济。《长编》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甲戌条。此举既阐明他关心民户,也表白府州经济凋敝,已无力自救。
元丰二年(1079年),折克行(约1040~1107年)出任知州,他勇猛善战,早在熙宁三年宋夏在环庆发作战争,克行率兵3000护饷道,在葭芦川打败夏军,斩首400,招降千户。《折克行碑》;《宋史·折克行传》。元丰四年,西夏内乱,宋乘机收兵五路伐夏,夏将咩保吴良率万骑袭击克行部,克行乘敌半渡险隘时出击,杀死咩保吴良。十月十七日,霸占宥州。二十一日,遇敌千余,败之,斩900余级。《涑水记闻》卷14;《长编》卷318,元丰四年十月癸酉、甲戌条;《折氏家族史略》87页引《折克行碑》。次年四月、九月,连败夏军于青冈岭、厮罗川。六年三月,在三角川斩夏将吴埋保。《长编》卷334,元丰六年三月戊戌条,《折克行碑》。元二年(1087年)、六年,克行先后在怒摩川、折水川打败夏军。绍圣三年(1096年)护修葭芦城。元符二年(1099年),进筑宁边等堡,从此麟府与延相连,不再孤立。《宋史·折克行传》;《折克行碑》。大看元年(1071年)卒。《宋史》称其:“在边三十年,善拊士卒,战功最多,羌人唤为折家父。”
与克行同时,折氏还涌现一位善战的将领折可适(1050~1110年),他是从阮五世孙,克行的族侄,持久在环庆、泾原、熙河一带任职,与夏屡次做战,累立战功,官至泾原路经略抚慰使、知渭州(甜肃平凉),《宋史》卷253有传,是府州知州以外折氏唯一在《宋史》中立传者。
五 抗金战争中的折氏(1125~1139年)
抗金初期,折氏出了两个名人,一是最初一任府州知州折可求,一是官至签书枢密院事,进进朝廷更高指导集团的折彦量。
折可求,大约在政和七年(1117年)任知州,政和六年四月,折可求之兄可大尚在知府州任上(见《宋会要》职官四一之一三○),折克行葬于政和元年(见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折氏家族史略》98页),葬后第八年,即政和八年,知府州已为折可求(见《折克行碑》),则可求初知府州很可能在政和七年。是一员善战的将领,政和年间,累立战功,宋徽宗赐以忠勇之旗。宣和元年(1119年),童贯又上奏其战功。《折继闵神道碑》。他统率的戎行号称折家军。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十八日,金左副元帅粘罕南下包抄太原,可求率兵2万搭救,经岢岚州,至天门关,遇金兵据守,转而取道松子岭,至交城,被以逸待劳的金兵打败,退屯汾州(今汾阳)。《三朝北盟会编》卷25。
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二十七日,可求领兵北上,赴太原得救,在文水县郭栅被金兵打败。八月十八日再战,又败。九月三日,金兵攻占太原,可求退守府州。《三朝北盟会编》卷50。
建炎元年(1127年),可求奏改府州靖康军为保安军。《宋会要》方域六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下引此书简称《系年要录》。次年十一月,金将娄宿攻占延安,府州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娄宿派人劝降,许以关中之地,可求遂以麟、府、丰三州降,又为娄宿说降晋宁军未成。《系年要录》卷18,建炎二年十一月壬辰。按折可求降金事,《三朝北盟会编》卷120,在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金史》卷3《太宗纪》在三月二日戊辰,《宋史》卷25《高宗纪》做建炎二年十一月。说降事,见《宋史》卷447《徐徽言传》;范浚:《香溪集》卷21《徐忠壮传》。三年十二月,与娄宿结合攻打陕州。《系年要录》卷30,《宋史》卷448《李彦仙传》。建炎四年,金人筹议拔擢伪政权,可求与刘豫同在考虑之列,最初从命实权派挞懒定见,立了刘豫。《金史》卷77《刘豫传》、《挞懒传》。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挞懒废刘豫,事前,左监军撒里曷曾向可求许愿代替刘豫,被挞懒否决,撒里曷怕可求怨而生变,于八年九月用计将他毒死。九年三月,西夏乘机攻占府州,可求之子彦文携家奔河东。《系年要录》卷122、卷127,《宋史》卷29《高宗纪》、卷86《夏国传下》。熊克:《中兴小纪》卷23、卷24记可求死于七年十一月,夏占府州于八年三月,李心传以其失之过早,而据张汇《节要》及《两国纪年》纠正之。西夏恨折氏持久抗夏,将折氏墓摧毁。
折彦量(约1080—1160年)字仲古,是彦适次子。崇宁时中进士,《元一统志》卷4《折彦量传》。是折氏家族中唯一的进士,才兼文武。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围攻开封,彦量与上将姚古、种师中率兵勤王。《宋史》卷349《姚古传》。六月,宋以李纲为河东宣抚使,率大军挽救被金兵围困的太原,纲不懂军事,以彦量为勾当公务。《三朝北盟会编》卷48。七月,彦量随造置副使解潜自威胜军(今沁县)收兵,至南关与金兵交战四天,杀伤相当,后金人增兵,宋兵失利。《三朝北盟会编》卷51,《宋史》卷23《钦宗纪》。李纲夺职,九月,太原失陷。十月五日,彦量以“知兵”升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三朝北盟会编》卷57。十一月十二日,金兵至黄河,彦量领兵12万出战,次日失利。十五日,彦量被贬官,永州安设。《宋史·钦宗纪》,《宋会要》职官六九之二九。金兵渡河,闰十二月,攻占开封。绍兴二年(1132年)六月,复龙图阁曲学士,十二月为湖南抚慰大使兼知潭州。《系年要录》卷55、卷61。四年六月改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十一月为枢密都承旨。《系年要录》卷77、卷82。金将彦量在开封的子女7人送至府州,《系年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癸未。以此箝造彦量。五年闰二月,彦量为工部侍郎兼都督府顾问军事,为抗金出谋献策。《系年要录》卷86。六年二月晋升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与抗战派宰相赵鼎、张浚共掌朝政。十二月赵、张政见不合,张选举秦桧,挤走赵,折也随之夺职。《宋史》卷213《宰辅表》,卷28《高宗纪》;《系年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甲寅、壬戌,卷107,绍兴六年十二月戊戌、丙午。第二年九月,张以处置军务失误免,赵再相。一年后赵被秦桧挤走。彦量于绍兴七年十二月升引知福州,九年二月免。《系年要录》卷117,绍兴七年十二月癸酉;淳熙《三山志》卷22。后以训斥秦桧投降行径,连遭贬逐。《宋会要》职官七六之五一。而“刚曲之气很多屈”,自号葆实居士。《元一统志》卷4《折彦量传》。秦桧身后,彦量于二十六年(1156年)正月,从头升引知广州,“八月改知洪州(今南昌),二十七年十二月罢,三十年卒于潭州”《系年要录》卷171,绍兴二十六年正月戊申,卷174,八月壬辰,卷178,绍兴二十七年十二月丁巳,卷185,绍兴三十年八月癸丑。。“彦量每以门第忠节不得回中原为恨”《元一统志》卷10《折彦量传》。。著有《葆实居士集》、《时政记》等。
六 折氏的式微
北宋消亡,府州被西夏攻占以后,折氏已不再是一收独立的军事权力。它分为南北两收,南收系折彦量后嗣,此中有彦量之子知常。知常字子明,乾道九年(1173年)时任将做监丞,前去浙西处置出卖营田等事。《宋会要》食货五之三五。淳熙七年(1180年)六月,时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权知黎州,因部落来攻、戍军做乱而遁,八年正月夺职,汀州栖身。《宋会要》职官一二之二八,《宋史》卷35《孝宗纪》。与墨熹(1130~1200年)为友,曾请墨熹为其父撰碑文,墨以受庆元党禁之祸,答信婉辞。《白文公函集·续集》卷8《答折宪(名知常)》,四部丛刊本。《白文公函集》卷60《答折子明》。娶知泉州范如圭长女为妻。《白文公函集》卷94《范曲阁墓记》。家中躲有旧石本乐毅论,《白文公函集》卷84《跋旧石本乐毅论》。看来已弃武习文。又有折知刚,淳熙间任泉州通判。同治《泉州府志》卷26。淳熙十五年四月至泉州南安九日山祈风,爬山泛溪,见泉州南安九日山石刻,载宋:《宋史研究论丛》(一),第162页。疑为折知常之兄弟行。
折氏家族大多留在北方,尚武者较多。如折彦若,继闵曾孙,投伪齐,阜昌八年(1137年)任吴堡寨主兼将。吴堡摩崖刻石,载《折氏家族史略》第115页。折彦颜,天兴二年(1213年)正月,崔立策动政变,自立为太师、尚书令、郑王,以彦颜知开封府。刘祁:《回■志》卷11,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29页。折彦文,可求之子,曾知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北距府州100多公里。彦文力求匡复府州,引起夏兵侵扰,金朝廷为了平息事态,命彦文迁知青州(今山东益都)。《金史》卷128《张奕传》;《西夏纪》卷24。还有一位折某,曾任麟州知州。元好问《续夷坚志》卷3楷石方条载:“繁王文汉卿得此方于麟抚折守,折守得于国初洛阳帅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疏豁,亦无风虫。”按《元一统志》云:“金皇统八年(1148年),以麟府地陷西夏,未曾复立。”《元一统志》卷4,神木县条。则此折某知麟州应在金初,但折可求享年不外60明年,此折某当为可求平辈之人。
南宋、金代,折氏任知州一级官员者虽不胜枚举,但再没有世袭之事,也不见出名人物。能够说折氏分开了世袭的府州,意味着丧失了根据地,失往了他所掌握的蕃汉公众,失往了地处三国冲要的特殊前提,也就失往了政府赐与的特殊政策,武的特长不克不及足够发扬,文才又难于和文化兴旺的南方合作,因而不成制止地式微了。
宋、金以后,因为杨家将故事、小说、戏曲的影响,佘太君成为民间传颂的出色人物,折氏家族又以那位女性形象出名于世。
折氏后代虽欠缺名人,其散布地区愈来愈广。在清代,岢岚仍有其后人,县城西北三里建有折家祠。光绪《岢岚州志》卷2。康基田《晋乘搜略》载:“岢岚州掘地得石,拭视之为杨氏墓碣,载折太君事。”惜书中未笔录碑文,难以确证能否为杨业之妻。如今岢岚有佘、摄二姓,均为“折”的同音改字。《岢岚县志》,文化艺术出书社,1990版,第619页、第720页。为何改为摄,已难查考。岢岚折氏应为折德愿的后代。如今府谷、神木、榆林、佳县、米脂等地均有折姓居民,系折氏家族的后嗣。
府州知州从折从阮到折可求,共7世14人,其传袭特征有五:
1除一、二世外,多为弟继兄位。为什么不间接传子?那是因为他们年寿不高,从已知7人享年看,均匀448岁。他们死时,儿子尚小,而知州与皇位差别,他需要有才能统率蕃汉各部抗击辽、夏,年龄太小,是无法胜任的。《折克行碑》说得很清晰:“初,公(指克行)当秉承,太尉公(指继闵)以公幼(按其时克行9岁),表授其弟继祖。”至于折从阮间接传子,则是因为他年寿较高(64岁),其子知府州时也已33岁。
2上文说多为弟继兄位,但与商代的兄末弟及造差别,他们没有让所有兄弟轮流秉承,如折继祖熙宁四年死时,弟继世尚在世,继祖并没有传其弟,而传子,因为此时,子克柔已年过30,而弟继世已到老年末年,第二年便往世了,从统兵兵戈角度考虑,年迈当然不及青丁壮适宜。
从习惯上看,折氏崇尚的是父子继续造。上引折克行碑说父继闵死,克行“当秉承”是一例。再看继祖死,“其子当袭州事”,只是继祖特意上奏“请授其兄子克柔,朝廷从之”,克柔才袭位。从此例连系表一,还能够看出,兄弟秉承之后,绝不再传给长兄之子,一般传给最初一位当知州的兄弟之子,惟继祖破例。
3何时传袭?一般帝王、藩镇都是前任死,后任继位,折氏的情状则比力复杂,身后继任7例,占对折。因病改任4例,调任者1例,罢免者1例。最初1例降金,无继任者。之所以如斯,是因为任免权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让他们世袭的目标在于御敌守边,而不是单纯享受特权。
4初任知州的年龄,切当可知的7例,最小19岁(折御卿),更大33岁(折从阮,折德裔),均匀264岁。如将大致能够揣度的6例一并计算,则更大者约37岁,均匀28岁。那是驰骋沙场的更佳年龄。
5在任期限,没有限造,最长者28年(折克行),次为25年(折从阮),最短2年(折惟正)。14人147年,均匀每人105年。宋代规定,知州任期3年,事实上往往不到2年,如潮州在305年中知州知姓名者156人,姓名不详者二三十人,均匀每人任期仅1年半。李裕民、黄挺:《两宋潮州知州考》,《潮学研究》(四),汕头大学出书社,1995年版。折氏均匀任期相当于一般知州的3~7倍。历任知州比力表
姓名生卒年享年任职年龄任期在任年数卸任原因
折从阮899—955年6433约924—949年25移镇
折德裔917—964年4833949—964年15往世
折御勋938—977年4027964—976年12进朝抱病
折御卿958—995年3819976—995年19往世
折惟正约976—997年后约20995—997年2病进朝
折惟昌978—1014年3720997—1014年17往世
折惟忠约982—1033年约52约331014—1033年19往世《长编》卷113,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癸亥朔:“府州言:简州团练使折惟忠卒。”《折氏家族史略》第21页做景初卒,误。
折继宣1033—1039年6罢免
折继闵1018—1052年35221039—1050年11病
折继祖1020—1071年52311050—1071年21往世
折克柔约1040—1079年后约321071—1079年8病《长编》卷296,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丁亥:“以知府州折克柔弟西头供奉官克行为礼宾使知府州。先是克柔以目病乞致仕,仍乞以克行秉承。诏克柔与宫看差遣而有是命。”《折氏家族史略》第27页做元丰元年,误。
折克行约1043—1107年约65约371079—1107年28往世《宋会要》仪造逐个之二五:“秦州看察使折克行,大看元年(1107年)四月赠奉国军节度使。”赠官一般都在身后一二个月内,据此知克行之卒当在大看元年春,《折氏家族史略》28页做“大看年间(1107~1110年)病死”,不确。
折可大约1079—约1116年约38约291107—1116年9往世《长编》卷493,绍圣四年(1097年)十一月戊辰:“麟府都巡司预备勾当、西头供奉官折可大迁一官为■门祗候,以帅臣上战功也。”此年前可大已任职,此时又以战功晋升,则其年至少已20岁,以此推算当生于1079年或稍晚。
折可求约1090—1139年约50约281117—1129年12降金按折可求为继闵第13孙,而可大为第4孙,可存为第18孙,可存生于1096年,可求之生年应在可大与可存之间,而距可存更近些,故揣度其生年约在1090年。
二 宋廷半数氏的政策
北宋朝廷半数氏摘取许多特殊政策,它能够回纳为优厚与掌握两个方面,优厚政策次要有下列4条:
1秉承后唐以来的政策,容许折氏世袭知府州之职,凡是情状下是末身造,特殊情状特殊处置,若有病不克不及胜任时,则提早换人,如折御勋病,即以其弟秉承。折克柔患眼病,让位于其弟克行。折氏在府州能够“用其部曲,食其租进”《折继闵神道碑》。。
2宋承后汉、后周造,在府州设永安军节度使,进步其地位,但并不是刚任知州即赏此头衔,而须论功加封。如折御勋,乾德二年(964年)知府州,至开宝二年(969年)始擢永安军节度看察留后。折御卿,开宝九年(976年)知府州,至淳化五年(994年)擢永安军节度使。尔后不再利用那一头衔,改用级别稍低的其他官职,如折惟昌为兴州刺史,继宣为恩州刺史,继闵为果州团练使,继祖为康州刺史、麟州防备使,惟忠为简州团练使,克行为秦州刺史,可求为康州刺史,可大为荣州团练使。
3折氏权限在必然水平上扩展至整个麟府路,此路是隶属于河东路的二级路,含麟、府、丰三州,丰州知州系躲才族王氏世袭,所管地区生齿远不及府州。当丰州需要遴选继续人时,朝廷曾诏令折继忠等察看,折氏则压制蕃官,要改立本身中意之人,以致引起王氏不满,向朝廷起诉。《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一二。麟州也是党项、汉人杂居之地,但知州其实不世袭。三州中核心是府州,折氏常兼管麟府路之事,折御卿充麟州戎马都总管、夏银府绥都巡检使,折继闵兼任麟府路驻泊戎马钤辖,折克行兼麟府都巡检使,克禧麟州戎马都监,可求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同管勾麟府路军马公务,《折继闵神道碑》、《折克行神道碑》、《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可求曾统率麟府兵2万搭救太原,后以三州降金,也与其掌管三州之军事有关。
4朝廷还赐与其他优宠遇遇,如容许知州及其夫人进朝,并赐与恩赐,如折德BF24、御勋、惟正、惟忠妻刘氏等。政和五年(1115年)折可大曾奏:“臣家亦尝贡方物,或遣母妻进觐,盖祖宗眷遇特厚。”《宋会要》方域二一之八。景年间,刘氏与子继闵进朝,仁宗“慰劳以至”,即封继闵为右侍禁。折氏家族往往很年轻就授予官职,如折继闵7岁即“以父任为三班奉职”《折继闵神道碑》。。折氏除世袭府州外,还出任麟府路其他官职,如折继长任百胜寨主,可褒为麟州通津堡戎马都监。更有人出任麟府路以外官职,如折可致为环庆路预备将领,可久为河北第十一将,可与为河东路第一将部将,可规为实定府元氏县尉,可通知岢岚军,彦野为秦凤路第一副将。《折惟忠妾李夫人墓志》、《折渭州墓志铭》。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函集》卷116《条列文武官材能札子》。
宋朝廷为何半数氏摘取上述优惠政策?那是因为麟府路地处辽、宋、夏接壤处,而府州又是该路的核心,宋如丧失此路,河东就会遭到间接威胁,太原若有变故,势必影响宋朝的统治。麟府路又是蕃汉杂居区,党项人居多,如宋方派汉人统治,一旦处置欠好民族关系,党项可能投奔西夏,麟府路就会落进夏人之手。更好的办法是用党项人往统治,而折氏是更佳代表,它有相当强大的实力,足以统治该地域。又因为它与辽、夏为世仇,绝无叛降之可能。宋廷既然要依靠折氏,天然要赐与优惠政策,使之能为宋效忠出力。
宋廷政策还有另一方面,即加以掌握,不让他成为新的藩镇,详细办法有:
1宋廷掌握知州的任免权,对不称职者能够撤换,如折继宣“虐用威刑”,“人用流移”,《宋大诏令集》卷188《府州敕榜》。宋廷即将他撤换。对做战失利者降职,如折继闵庆历元年十月之战失利,免往宫苑使之官。
2宋在麟府路屯驻禁军,起初为2000人,庆历四年增加到1万多人,《长编》卷152,庆历四年十月壬子。其使命既为御敌,而更重要的是“疑其强大,别置戎马一司,以视其行为”《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五。。此司全称管勾麟府路军马司,其指导职务一般不授予折氏,仅北宋末国度大乱时授予折可求破例。任此职者有大中祥符时的韩守英,天圣时的王应昌,庆历年的康德舆、张亢、王凯,嘉年的郭恩、贾逵,元丰年的高遵一、王中正、张世矩、邢佐臣,元年的张之谏、赵宗本,绍圣年的张世永。《长编》卷52,咸平五年六月癸酉,《长编》卷78,大中祥符五年六月戊申;《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五;《长编》卷133,庆历元年九月庚戌、癸酉,卷138,庆历二年十月壬寅,卷185,嘉二年蒲月庚辰;《宋会要》兵二七之四二;《长编》卷290,元丰元年六月戊辰,卷314,元丰四年七月癸丑;《宋会要》职官六六之一八;《长编》卷356,元丰八年蒲月甲午,卷379,元元年六月甲午,卷408,元三年正月己卯,卷437,元五年正月己丑,卷485,绍圣四年四月丙戌。他们多以并代路钤辖兼摄,回知并州的河东路经略使指导,其实权大于知州,如庆历元年,知府州折继闵得知西夏未来进攻的动静,即告康德舆,康不信,到夏人来攻时,赶紧封闭城门,以致城郊蕃汉人全被夏人掳杀,折也迫不得已。《长编》卷133,庆历元年九月癸酉。
3宋对府州,与其他州一样,设置通判一职,以牵造知州,此职一般不由折氏充当,如庆历元年府州通判为张旨。《长编》卷133,庆历元年九月壬申。负责办案的府州录事从军也由审官院铨司选任。还有其他一些官员也非折氏担任,如府州军事判官杜陟、府州签订判官公务史谭、府州录事从军赵安易等。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75《府州军事判官杜君墓志铭》,《欧阳文忠公函集》卷116《条列文武官材能札子》,《宋史》卷256《赵安易传》。
4皇元年(1049年),宋在麟府路设走马承担,为皇帝侦伺本地情状,及时上报,孙逢吉:《职官分纪》卷35;《长编》卷166,皇元年蒲月庚申。任此职者嘉年黄道元、熙宁年全惟几,《长编》卷185,嘉二年蒲月庚辰;《宋会要》兵四之六,兵二八之二二。元丰年陆中、《宋会要》兵二八之二二。《长编》卷304,元丰三年蒲月丁丑做“陵中”,按《长编》卷311,有环庆路走马承担“陆中”,当为统一人,“陵”应为“陆”字之误。贾宗元,政和年杨延宗。《宋会要》礼六二之四六,职四一之一二九。
5河东路监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对府州均有监察之权,嘉五年时,监司掉臂朝廷对府州的特殊政策,“一以公约绳之,尤为烦密,以致(知州折继祖)内不自安,遂欲解往”。朝廷知悉后,命知州梁适“密加抚存”,折氏才安下心来。《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七。
宋朝摘取上述办法,将府州牢牢掌握在中心手中,使折氏只能赤胆忠心为朝廷效劳,不致成为难以把握的藩镇。
三 折氏的经济
折氏是个各人族,嘉年间,有300多人。《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七。他们靠什么庇护生计呢?考其经济来源有下列几方面。
1府州的租税。折氏世袭知府州,能够“用其部曲,食其租进”《折继闵神道碑》。。详细数目不详,但府州由府谷县升格,地位固然进步,管辖范畴仍只一县之地。其地北部平衍,水草丰富,适宜畜牧,南部丘陵,沟壑纵横,多险隘,利防卫,而未便耕耘,仅河流两岸宜于农耕。其地居民稀少,元丰时1340户,崇宁年间,府州仅1242户,3185人。王存:《元丰九域志》卷4;《宋史》卷86《天文志》。其租税收进是有限的。
2俸禄:除世袭知州之官俸外,子孙们有各类官衔者甚多。如折继祖卒时,三子各迁一资,二孙并为三班借职。《长编》卷226,熙宁四年九月甲午。
3开垦闲田的收益。
4朝廷的恩赐。折氏贡马、进朝觐见、做战犯罪,朝廷均有优厚的恩赐。“折御卿进本朝,尤为太祖皇帝所相信,数下诏书奖谕,赐赍不赀。”《姑溪居士后集·折渭州墓志铭》。嘉元年,赐折继祖“钱五十万”《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七。。战没时抚恤尤厚,如咸平二年与李继迁部战,折海超、折惟信阵亡。“奏至,本日遣内侍劳问,赐金丹、法酒、锦袍、金带、名马、器币。”《宋会要》方域二一之四;《长编》卷45,咸平二年秋。
5义庄、别业的收进。府州地盘有限,折氏便向外开展,在保德州阳■“有世遗产”。折可适“置别业于长安,以孤遗。又置义庄于岢岚,以赡近亲”。《姑溪居士后集·折渭州墓志铭》。保德遗产当指地盘、房产,义庄大约仿范仲淹的义田而设,以其租税收进供养亲属,“别业”可能指开邸店之类的行业。
6鸿沟商业的收进。府州次要以缯锦换取战马,天圣时一度停行,但随即恢复,“复市如故,而马进岁增”《长编》卷109,天圣八年正月己卯。。与唐龙镇的互市,有时发作将镇人“邀杀,尽夺赀畜”之事,下诏存抚,始恢复一般。《长编》卷54,咸平六年蒲月庚子;《宋史》卷491。
7战争的掳获。如至道元年,获辽马千匹,咸平二年,夺李继迁部牛马、骆驼,获辽马牛羊万计,景德元年获辽牛马、铠甲万计,熙宁三年获西夏家畜万计,元丰四年发夏人窖躲糜谷,绍圣四年获西夏牛羊马3000余。
以上收进中,租税可能是最重要的,而租税的几取决于所能掌握的人的数量,折氏与夏、辽交战多重视于生齿的争夺。淳化四年(993年),银、夏州蕃汉族3000余帐,驱牛羊数万投奔府州,那当是府州最昌隆的期间。到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夏兵攻下麟、府所属各寨,抢劫、残杀多量居民,麟、府成为两座孤城,后虽得救,民户缺失惨重,以致政府不能不于庆历元年十一月命令,蠲免麟、府州本年夏秋租及来年夏租。《长编》卷134,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折继闵又安辑东渡黄河出亡的公众,回业者3000余户。《长编》卷152,庆历四年十月壬子;《宋史·折继闵传》。比宋初削减多矣。到折继祖时,经济已非常困顿,嘉元年(1056年)以无钱改葬其父,向朝廷提早收取月俸。《宋会要》方域二一之七。到神宗熙宁四年,宋筑罗兀城,打通了麟府与延的道路,继祖乘机招降部落800帐。折克行在任时,又招降了数千家,经济情况才有所好转。《宋史》载崇宁时仅1242户,远没有招降来的户数多,很可能国度的统计只含定居的城村民户,而不计游牧帐落。总之,北宋后期,折氏掌握民户远不及宋初,其经济、军事实力均大幅度下降。到南宋时,折氏很少在各类史乘上呈现,原因甚多,此中没有本来固定的经济收进,当是重要原因。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朝廷以“折彦量惹事素薄”,特“赐官田一十顷”。《宋会要》食货六一之四九。那“惹事素薄”四字,阐了然折氏失往固定收进后经济情况已下降到同情的水平。
四 折氏的家风
府州的风俗,“地处边而民知战”、“民不满十岁,皆谙武艺”。《元一统志》卷4引《府谷旧郡志》。其地产良马,在宋朝边境内,“凡马所出,以府州为最,盖生于黄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种出”。折御卿曾向宋太宗进贡名马“碧云■”,“上下山岭,如履平地”,“上下如坐安舆”。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9。折氏生活在如许的情况中,构成世代尚武的风气,至有折家将之称。折氏除擅长骑射外,也重视阅读兵法,改进阵法,如折继闵“喜读韬略,务通大义,论古今将帅,识其用兵意”《折继闵神道碑》。。折克行则“创五军阵法,团为五部,部为一色,以号□□”《折克行碑》。。
在北宋前期,折氏对用兵以外的常识是不放在眼里的,折继闵见其“部曲有习书数者,辄笞辱之,以谓边兵当以射猎战斗为生活,今更习书数,疲软自是始矣”。《折继闵神道碑》。此“书数”当即《崇文总目》中的天文占书类和历数类的书。到折继祖任知州后,此风有很大改看。嘉二年(1057年)麟州通判夏倚,因公务至府州,折继祖拿出“图史、器玩、琴博、弧矢之具”供他赏识。夏倚慨叹地说:“虽皇州绅家行于是尔,信乎文德之遐被也。”还说“其子弟亦粗知书”文莹:《玉壶清话》卷3。。那是折继闵身后五年的事,阐明折氏拥有的府州100多年后风气已由尚武向文武兼重转化。
神宗以后,便呈现文武兼长的名人,如折可适(1030~1110年),从十六七岁起头“参军斩获,至四十余年,无一日不在兵间,每战必克,无欠亨贯”,“为文长于叙事,做诗有唐人风气”,做有文集10卷,奏议30卷,边议10篇。《姑溪居士后集·折渭州墓志铭》。到宋徽宗崇宁年间,折氏呈现了第一位进士,此人即是可适之子彦量。彦量参与抗金战争,曾任高级武职签书枢密院事,同时擅长诗文,所做有《葆实居士集》、《时政记》,已佚。现存之文有《种师道行状》及《谪居昌化谢表》(残)等3篇,诗数首。其被贬至今海南岛时做《渡海》诗云:“朝宗于海固愿也,一苇航之如勇何。浅著惊唤过又喜,此生是等事尚多。”他虽屡遭秦桧冲击,仍表示了沉着乐看的心绪。当秦桧身后,平反北回时,又写《北回渡海》诗云:“往日惊涛远拍天,飞廉几覆逐臣船。回船陡顿能平稳,便觉君恩更涣然。”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1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60;谢维新:《古今合壁事类备要前集》卷42。彦量子知常亦长于文。《舆地纪胜》卷10引其四六文三条,如“眷惟虞朝财宝之所回,莫若禹会山水之为迩”。“在周则犹镐京之视■邑,于汉则譬咸阳之有扶风”。“千岩竞秀,已储维石之瞻;一苇可航,行做济川之用”。
与尚武精神相关,折氏操行勇猛爽快,忠厚仗义,《折嗣伦碑》称:“临危致命,掉臂其死,见义有勇。”《折克行碑》云:“公勇于用兵而仁于拊下”。《折渭州墓志》:“公不事显贵,不为势利所夺。”墨熹赞扬折彦量“精忠壮烈”。《白文公函集续集》卷8《答折宪》。戏曲小说中佘太君忠良气节亦是那种家风的反映。当然,也有个别不克不及连结晚节者,折可求降金便是一例。
五 折氏的婚姻
折氏的婚姻可从娶妇、嫁女两个角度察看。
先说娶妇。如今就我所搜集到的素材阐发,自折德裔至折彦文11人,娶妇20人,此中妻19人,妾1人,娶妻最多者折御卿共4人。20人平分属13姓,此中张、王各3人,梁、刘、慕容各2人,路、苏、杨、郭、曹、陈、赵、李各1人。13姓中,慕容氏为鲜卑族,王氏可能出自丰州躲才族(属党项族),此系从丰州王氏娶折氏揣度。其余均为汉族。因为持久与汉族通婚,其面孔特征有较大改变,夏倚见到折继粗,说他“不类胡种”。
折家20名妻妾中,可确知身份者3人,折可存妻张氏,父为吉州刺史张世景。折彦文妻曹氏,是仁宗曹皇后的侄曾孙,父为忻州刺史曹普。折惟忠妾李氏,“世居开封,系出仕族”。
成婚年龄,须眉只能据其生子时间揣度,折德裔(917~964年)22岁生御勋(938~977年),其成婚约为21岁。折御卿(958~995年)21岁生次子惟昌(978~1014年),生长子惟正约在19岁,其成婚约18岁。女性中可知者2人,折彦文妻曹氏17岁,折惟忠妾李氏13岁。看来,成婚年龄偏早。
20人中,再嫁者1人,折惟忠妾李氏,夫死时年35,再嫁豪族田氏。
其次说嫁女。现有素材可知,折继闵7女,克禧、克行、可存各1女,可适3女,不成确知父名的折氏女3人,共16人,婿凡12姓,此中王姓3人,慕容、李姓各2人,刘、郭、张、曹、陈、彭、范、墨、魏各1人。
婿与媳姓不异者有王、刘、慕容、郭、张、曹、陈、李8姓。此中有的与折氏有世婚关系,如折彦文妻曹氏,是彦文姑母的长女,折与王、慕容可能也有类似关系。
婿的身份,继闵7婿,此中1报酬进士,其余均有官职:右侍禁、皇城使知邕州、皇城使知戎州、左躲库使、江南东路戎马都监、东做坊使、三班奉职。可适3婿为左班殿曲(2名)、内殿崇班。可存婿进士范圭,其曾祖为翰林学士范镇。范圭:《折可存墓志铭》;李石:《方船集》卷15第19页。克行之婿为知忻州曹普,克禧婿为东头供奉官、权麟州横阳堡戎马监押张天成。另有3名折家女婿为知丰州王承美、通判魏良佐及皇城使李中言。郭彖:《睽车志》卷5;周必大:《周文忠公函集》卷97《李显忠祖李中言逃封和国公造》、《李显忠祖母折氏特赠魏国夫人造》。魏自长沙接其妻,可能是彦量之婿。
以民族而言,王承美为躲才族,继闵二婿慕容令问、慕容令仪为鲜卑族,李中言乃南宋上将李显忠之祖,“世为苏尾九族都巡检使”,则亦为少数民族,其余为汉族。
婚姻大致抉择地位相当的州级长官家庭,没有中心一级官员,惟曹氏曾祖曹佾,乃宋仁宗后之弟,但事实隔了好几代,地位已不显要。折氏不与布衣或商报酬婚。也未发现同姓为婚现象。
折氏家族300余人,规模不太大,力量不如李氏集团强,那可能与地处边陲,婚姻圈中欠缺豪族有关。党项族李氏集团的强大,此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与豪族结亲,《宋史·夏国传》称“(李)继迁复连娶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
六 折氏的丧葬
宋代家族墓葬的考古发掘材料甚少,所幸折氏墓葬,戴应新已做查询拜访,颁发于《折氏家族史略》中,惜所叙过略,且未绘图,令人遗憾。从所公布素材阐发,折氏丧葬轨制有如下特征:
1实行族葬。历任知州及其家族的墓地有两处:一在府谷县孤山镇东5里的李家■。该地曾保留有折嗣伦碑,碑文提及“祖茔之摆布”,则其先世亦葬于此。考嗣伦之父宗本始任振武缘河五镇都知戎马使,始有麟府之地,墓地鼻祖应为宗本。又折继祖迁葬御卿、惟忠墓于天平山,可见此地原葬有折宗本以下共六代人,御卿、惟忠墓迁葬后,已下葬的平辈人当仍在此地。因为早期人数尚少,故墓地规模较小。
其二在孤山镇南10里的杨家沟,宋代名天平山,离李家■8里。葬折御卿以下六代人,因为人数较多,墓地规模比前者为大。
墓葬的摆列体例,李家■无材料可考,杨家沟虽做了查询拜访,惜未颁发墓葬散布图,难以揣度其能否按汉族的昭穆轨制摆列。但据已有材料,尚能看出摆列是有序的,大致上按辈分大小自西向东散布。最西端应为鼻祖折御卿,其东当为其子惟忠,又东为继闵、继祖,又东数十米为继闵子克行,又东为克行子可大。可大墓在墓区中部。晚期处于被西夏攻下前夜,摆列似不太标准,如折可复夫妇在可大墓之东,即墓地之东区,可复为继闵之长孙,是可大的长兄,按上述墓葬辈分由大而小自西向东摆列的老例,可复不应排在可大墓之东。揣度如许排的原因是可大为知州,官品高,又死在前,故先葬在其父之东。可复官为武功医生,正七品,从其墓仅有砖志,而无石刻墓志看,其下葬已离府州失陷不远,故下葬草草,已不讲求摆列法式了。
2迟葬。折氏族人往往不及时安葬,如折继闵,皇二年(1050年)卒(一做皇四年卒),至嘉二年(1057年)才下葬。折克行,大看元年(1107年)死,至政和元年(1111年)才与妻和义夫人同葬。此时,又“尽举族人二百余丧葬之”。折可存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折彦文妻曹氏死于宣和五年(1123年),二人均至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四日才葬。折惟忠妾李氏熙宁五年(1072年)死,至政和元年(1111年)葬。以上迟葬4至7年较多,个别则迟达40年之久。
3迁葬。折御卿,至道元年(995年)卒,折惟忠,明道二年(1033年)卒,原葬于李家B07C,嘉元年(1056年)十二月,折继祖将惟忠改葬于天平山。折御卿墓志载“嘉”“岁十月甲戌”“一新,茔兆再完”,考十月甲戌为嘉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嘉二、三年十月均无甲戌日,可见折御卿亦应是继祖于嘉元年迁葬于天平山,时间比惟忠之迁早两个月。
为什么折继祖要迁葬祖、父之墓呢?从折继闵碑能够看出,继闵身后,其弟继祖并没有立即将他安葬。而是推延到嘉二年十月十八日葬于“天平山之先茔”,在那六七年时间内折继祖考虑李家■太小,需另择墓地,到嘉元年选定新址时,他又考虑还不克不及只埋其兄,因为如许一来,其兄成了新墓地的鼻祖,未来他死了,往哪儿埋?他天然要考虑迁葬其父,然而其时叔父惟量尚在世,以其父为鼻祖,未来惟量身后怎么葬?惟有将其祖迁来,做为新墓地的鼻祖,那些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确定了那一计划,天然就呈现了上述成果,按辈分先后,先迁祖,次迁父,后葬兄。
4嫡庶有别。折氏夫妻能够合葬,妾则葬于乱坟堆中,即便妾之子已贵为知州,妾也无资格与夫合葬,最典型的例子是折惟忠之妾李氏,其子继祖已为知州,她不克不及与夫合葬,但她事实与一般妾差别,为了妥帖处置后事,由其孙克禧请示知州折可大,经批准,另择地安葬,地点在今府谷县傅家■,距天平山10里。碑文中特殊阐明:“其亡也,不■崇信(指折惟忠)之兆者,不敢乱嫡庶之分;其葬也,不厝诸姬之域者,盖以尽子孙之孝。”
5旁收别葬。折氏旁收折可适葬地在岢岚军(今山西岢岚县),其墓志云:“葬公军之北安仁乡道生谷武家会领军墓之西。”领军指其父左领军卫上将军克■,克■高祖德源,与御卿之父德■为亲兄弟。可适曾“置义庄于岢岚,以赡近亲,而为松楸洒扫之事”。很可能从德源起头已另立门户,葬于岢岚。
南宋、金期间,折氏分红南北二收,南收折彦量葬于潭州(今长沙),北收葬地不详。
6风水。折氏早期葬地李家■,地处孤山河北半坡上,虽说是面山背水,但地势低缓,无山岗形胜,看来创始之初不太讲求风水。杨家沟(即天平山)墓地情形完全差别,墓地在天平山半坡,山高200米,两侧为小峰,前临沟水,仿佛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很可能是折氏日益汉化后,受风水说影响下的成果。
七星庙 又喊昊天宫,也喊无梁殿,在孤山堡城北门外约1公里处。原寺院的建筑时代和规模,史乘中没有明白的记载。始建年代据民间传播是唐代贞看年间(一说建于宋代初)。明万历五年(1577)开工重修,六年(1578)落成。重修后,七星庙的风气、规模与本来大不不异,建筑规模大为缩小,建筑风气显为明代格局。现保留下来的有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以砖砌成。进深约9米,宽10米,高13米。室内墙壁底部四面竖立,后变成八面收缩,一砖盖顶,无梁无柱,故又称“无梁殿”。前庭建筑与大殿根本不异。从外表看,七星庙的建筑风气似乎与通俗寺院大致不异,但内部构造奇异,风气新颖,施工时精磨细葺,手艺精湛,合成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气,为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成多得的贵重实物材料。它闻名遐迩,被选进《中华名胜辞典》。七星庙之所以驰誉,还因为它拜托着一个标致的传说。
相传别离镇守麟、府二州的杨家将和折家军,在处所割据中,难免有时要发作摩擦,于是经常小动干戈,争争斗斗。有一次两边又发作了矛盾,麟州杨家将出马的是小将杨继业,府州折家军上阵的是女将折赛花。那两位青年英雄武艺超群,两边大战数十回合,仍不分胜败。眼看着天色近晚,折赛花心生一计,便卖了一个马脚,佯拆败下阵来挈枪骑马而逃。杨继业年轻好胜,一心想生擒对方,便穷逃不舍。到了七星庙,折赛花下马进了殿内,继业不知是计,也下马进往擒拿,不想折赛花在门后,反而一会儿把他掀倒,捆了个巩固。那时夜色已晚,不辨道路,两人便在殿内等待天亮。折赛花早已传闻杨继业的英名,就有意扳话。杨继业也早知府州节度使折德扆有个爱女喊折赛花,不单才貌出寡,并且武艺高强,不想今日交战后又相遇于荒郊古庙,并成了她的手下俘虏。两边喜好之心早已有之,扳话之间,渐渐情投意合,只恨相见太晚。后来折赛花亲身为杨继业松了绑,两人就在七星庙中对着神像订交了百年之好。从此,杨、折两家罢了干戈,为庇护边陲双双立下了汗马勋绩。民间传播的古典戏剧《十塘关》,就是演出的那出战场成亲的传奇。后来人们称道那种打破封建意识、争取婚姻自在的勇猛行为,把那出戏曲唤为《七星庙招亲》。孤山群寡为了纪念那两位英雄,世世代代庇护着那座古寺院。1981年,七星庙被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庇护单元。1983年,政府拨专款重修。1993年又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庇护单元。
折家墓 府谷的折家墓有两处,一处在孤山南5公里杨家沟,土名西堬头,即宋天平山;一处在孤山东3公里李家洼,土名东堬头。两堬头中隔孤山河,工具相距4公里之远。天平山墓地始于折御卿,他的前代宗本、嗣伦、从阮、德扆等墓在李家洼,他以后各代葬于天平山。因年代犬牙交错样和子孙繁衍的关系,天平山安葬的人多,故规模比李家洼的墓地大。至今墓群遗址上,另有很多精巧的宋代石雕,如石羊、石唬、石龟碑座等。据记载,那两处墓地,本来建有豪华的陵寝,一度被西夏兵侵吞。西夏屡攻府州不下,死伤惨重。为了泄忿将陵寝损坏一空,并掘墓剖棺,戳尸弃骨。后经雨水冲刷和文物工做者发掘,先后有《刺史折嗣伦碑》、《宋故武功医生河东第二将折可存墓志铭》、《折继闵神道碑》、《折克行神道碑》等10块折氏墓碑出土。那些宋代墓碑的出土,对研究折氏家族和宋史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如折可存碑,系宋代范圭撰写,范圭与折可存是近亲,半数可存的一惹事迹能够说是深知的。那块碑记的出土,揭开了中国汗青上的一桩疑案。据《宋史》记载,宋代农人起义指导宋江、方腊是韩世忠擒获的,可是据折可存碑的记载,宋江、方腊却是折可存擒获的,那就为韩世忠洗了冤。1975年在评《水浒》时,台湾有个学者还以此碑为根据,阐明方腊不是宋江杀的。1978年北京大学两位学者在《汗青上的宋江是不是投降派?》一文中引用折可存墓志铭并说那是研究宋江、方腊等人结局的一份“最原始最确实的素材”。
史学家毕沉《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底女。”她原名折赛花,太君是后来的封号。
折姓稀有,东汉有折象,其祖封折侯,因认为氏,聚居于陕晋边一带。折赛花是陕北府谷人,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 (读衣)、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五代史》有折从阮、折德底的列传。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五代史》)。
她的祖父折从远,字可久,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名,改从阮。从阮的父亲折嗣伦是麟州刺史,后唐庄宗李存勘镇太原,认为牙将,后为府州刺史。后晋出帝 (石敬塘子)与契丹败盟,从阮以兵攻契丹,取其城堡十余,升为本州团练使,兼领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代后晋为帝,于州府建永安军,以从阮为节度使,加检校太师。隐帝时,又迸封歧国公。后来他儿子折德庆被任为府州团练使。后周显德六年 (959年)自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
折赛花生长在世代名将的家庭情况中,自幼即爱骑马射箭,舞剑耍刀,且进修兵书,颇通兵略,协助父兄把关御敌。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进犯府州,宿将折德扆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又兼身体欠佳,折赛花决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她一方面摘取挈延战术,一方面急派人到火山王杨弘信那里求援。杨弘信是杨业的父亲,与折德扆是世交,弘信即亲率戎行前去府州搭救,辽兵在杨、折两军夹击下大败,耶律敌烈也被杨弘信杀死。此次成功,表示了折赛花的军事才气。
因为杨折二家是通家之好,又兼杨业和折赛花自幼两小无猜,志趣和喜好不异,于后汉乾祐二年 (949年)结为夫妇。婚后折赛花随夫栖身太原北汉 “杨府”。日常平凡,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操练。康基田著 《晋搜略》一书中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 (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如今戏剧上的“杨门女将”大多有其原型,是经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有必然的根据。如八姐、九妹。据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家后代说,杨业有两个女儿,一个喊杨延琪,一个喊杨延琅,是折赛花的得力助手。但 《杨家将世系表》中无此二人。因为旧社会家谱一般郡不录妇女,不管如何,折家军也是一间巾帼英雄。代县杨忠武伺保留的《杨氏族谱》中半数太君做了全面评判: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坤之新渥。爱稽邦典,益迸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候寿母松柏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科太君夫人。”那个评语的根据应是皇帝的浩封,也是后人尊称之为折(佘)老太君的由来。
关于折太君的生卒年月,据杨维森先生所若 《弘农杨氏族史》一书称,折太君卒于934年,卒于1014年,享年80岁。她身后葬在今山西保德县城南20公里折窝村 (乾隆《保德州志》),陕两白鹿原鲸鱼沟有佘家坡头村,村中佘姓皆佘太君母家后代。折氏在府州 五代北宋期间,府谷、神木一带,乃府、麟州的所在地,境内番汉杂居,遍及着党项羌的族帐,以处所土豪折氏为代表的封建割据权力,在契丹(辽)和党项(西夏)的威胁下,为庇护其本身利益而先后依附后唐、后晋、后周和北宋,确立臣属关系,承受封爵和粮饷,爵禄世代传袭,实为独霸一方的小朝廷。值得一提的是折氏在府州,就像李继迁在夏州一样,都是处所豪族,差别的是对其时的中心政府立场纷歧样,一忠一叛。折氏从公元870年前后折宗本奠定府州算起,到1139年西夏攻占府州,折彦文出走为行,共传9传270年,通贯五代北宋。折氏世世将门,子弟多为武艺娴熟、跃马弯弓之健儿。他们的子孙后代历任府州节度使、刺史、团练使等职,世世代代掌管军权。从残唐五代以后,名将良才英武超毅,勇敢决勇,其时称为河东第二将的折可存,就出于折氏门下。他们在风沙滚滚、贫瘠萧条的陕北一角,在大河上下,长城表里,以数千之寡,迎战夏、辽两大强敌,屏障西北,庇护乡里,使得府、麟二州持久得以平和平静,写下了轰轰烈烈又极为悲壮的一幕。在府谷,人们至今还称折氏坟园为“折王坟”。以折氏抗战为题材的戏剧,如《佘(折)太君百岁挂帅》等,历演不衰,到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