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火宫殿听书  (转载)

2天前 (12-08 03:46)阅读1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691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839
  • 回复0
楼主

  长沙老帮子是把火宫殿喊成“火宫庙”的。

  以前,火宫殿是供奉火神菩萨的寺院,香火红旺;民国时用庙产办了一所丽泽私塾,是长沙的名校;用今天的话讲,是做慈悲、兴教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私塾改名火后街小学。我在那里读了六年书,后又教书九年,也就和它有了一段俗缘。

  在各人的印象中,火宫殿是以臭豆腐和糖油粑粑、姊妹团子、脑髓卷、水煮馓子、麻油猪血、荷兰粉、米粑粑等小食出名,是饱口福的处所。

  其实,在我细时候,到火宫殿听书,却更让我心里发痒。

  那时节的火宫殿是一座好大的寺院,横排三开间,供人烧香拜佛。庙前一大块平地,就是给小贩们做生意的,尽是些摊摊担担,冇得楼房;一副炸臭豆腐的担子、一个馄饨挑子、或米粉担子……再加几张矮桌板凳,摆开来约有横竖丈余的地皮,就是一个个摊位,四路里排着,挤挤挨挨;炎天里再收几根细竹篙,扯起一块白细布,就是一个蛮好的、遮太阳的凉棚。那书场呢,就是在摊担中间辟一块地搞起来的。

  一进了阳历蒲月间子,火宫殿就架场搭书场哒。往皮的原枝杉木是搭建书场的主材,先在地上用杉木框起一个长方形的地框,又在地框上竖起六根杉木,并钉起天框,搭起人字形的房顶架子,书场的架子就起来咯哒;又宽又粗的篾垫子就显神通了,先展几块到房顶架子上做顶棚,再围几块在那六根杉木架外头就是书场的墙壁。朝南的那头还留了一个三尺宽、一人高的口子,供人出进。

  那时节看片子看戏都有蛮贵,听书就成了苦力码子(挈板车的、挈人力车、挑夫、卖沙水的卖黄泥巴的……)和一般市民最喜好的消遣体例。食嘎晚饭,摇一把蒲扇,打个赤膊,穿条扎头子短裤,擂到书场往,泡一杯茶,往竹靠椅上一坐,就只等收场听书哒。

  “啪!”的一声,醒堂木一响,“昨晚讲到杨志等人在黄泥岗被梁山豪杰用蒙汗药麻翻,丢咯哒生辰纲……列位,听好哒啊,今天就接哒讲:‘青面兽杨志卖刀’……”

  从门口往里头看一眼,啊呀咧,里头坐得拍满的,尽是人脑壳!往迟了的就冇得座位,只能找个站位。

  一群细伢子和几个冇得钱听书、又瘾重超越体重的大人子,就只好在外头听“壁脚子”。那也是多少高兴的事哦,不要钱唦。那篾垫子只隔住人影,隔不住声音啵。笑声、喊好声,还有吃茶品茗声……那实是“声声进耳”。常日里扯起喉咙吆饮的游走小贩,也压低了嗓门。

  书场里的位子凡是是“二三二”或者是“三四三”的排法,茶船脚是两三分钱一位,坐的位子是竹靠椅;你如果出哒五分钱,那你就坐在前五排的中间位子上往哒,仍是竹躺椅,温馨些,泡的茶也好点吖子。咯些座位八九不离十都是固定的。一场书,凡是是要听到晚11点摆布才散棚。此刻,“火炉”的暑气也消失了六七分。

  书场门外吊一块水牌,上面写哒每晚平话的名称:《孔明借东风》、《薛刚反唐》……

  也有下战书场,听书的只能坐个四五成,那看门人就会网开一面,让我们咯些蹿熟哒的细伢子免费进往听一场。

  火宫殿的咯号热闹场所不断要到阳历11月间子才收场。

  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火宫殿的书场就不开了。么子原因?我细伢子一个,搞不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仓后街中段看到过一个家庭书场,内部格局和火宫殿的大致不异,听书人就不大多了;播送电台天天中午和晚上也在播出刘兰芳、单田方等人的评书,都是些章回小说。

  近几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走俏,我几看了一点;只是在我眼中,随何什也脱不了火宫殿书场的影子,看来看往,就是少哒一块醒堂木,多哒一个小麦克风,内容倒仍是说旧事、讲前人,“涛声照旧”。当然啰,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承中华文化,与时俱进,是再好不外的事。

  现在长沙老城陌头巷脑,还有老茶馆的“尾巴”。而雄踞一方的火宫殿,整天门客不竭,却也让小食厅供老茶客吃茶品茗,只是那书场再也找不到了。

0
回帖

在长沙火宫殿听书  (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