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新编——金新杂文读记(1—50)

5小时前 (05:05:36)阅读1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661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237
  • 回复0
楼主

  管锥新编——金新杂文读记(1—50)

  读金新先生做品,每有心得,陆续有所思,有所记,久之生刊布之意,以求正于先生及广阔方家。

  (一)声口效果

  《文坛登龙捷径说》有句云:“好在‘生成我才必有用’,换一种活法,曲线求生以天空海阔,且合理当时。”

  做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我们早已说惯了“海阔天空”,但是,请重视,在此先生倒错为“天空海阔”。那决非笔误,而是出于声口效果考虑有意为之。因为如许一来,“阔”字做为仄声字,刚好与“时”那个平声字对衬,读来非常畅顺。谓予不信,能够别离轻声读并比力两种表达在原句中的差别声口效果。

  确实,着意声口效果而不露斧痕,巧妙借鉴古代诗文的有关技法,是先生为文的一贯特色,表现了很高的文艺涵养。无妨再举一例。《学术著做一大抄》有句云:“其常常子曰诗云,旁征博,一旦穷形极相则无任何新意,以至无本身看点。”原则的说法应是“穷形尽相”或者“极尽穷相”,先生在不改动意思的前提下易“尽”为“极”,坡度放缓,全句读来遂觉稳妥多了。

  (二)文言白话两相安

  《弱化做文教学的功利性》有如许一个句子:“工于此法者,穷察文题,甚而至于章熊之类日常癖好情节,并由甲导乙……”

  此处“章熊”一词,笔者遍查辞书,遍询师友,迄未得正解。然而,于白话语境中陡然插进一二文言词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文字机趣风味”,谓之“目生化”可也。兹复举两例:《程度无法应试何》之“如东坡脱颖,厥有应试文《忠厚刑赏之至论》传世”之“厥有”,《看客》之“汽车已停在囊者远处所见的那低矮的蒙古前”之“曩者”,俱属此类。

  (三)游戏翰墨不游戏

  《名望•名实•名节》结尾议论曰:“有名无实谓之‘虚’,虚不受补,越往脸上贴金越拔苗助长;有名无节谓之‘屈’,失节折节,越逃名逐利越背道而驰。”一“虚”一“屈”,一般人仅认为游戏翰墨(谐音)罢了。然则,皮相之论也。

  《老子》通行本五章:“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窃认为恰是上句游戏翰墨表象下的伏脉所在。经此解读,庶几才得以与下文之“人生在世之于名,宜顺乎天然”接连一气——“顺乎天然”之庄生,不正步武“虚而不平”之老聃乎?

  (四)成语新意

  《“唤拉圈热”及其它》必定思维之不变性,有云:“(那些思惟成熟的人)‘晨、钟、暮、鼓’非其所为。”

  那其实又是先生别出心裁之妙句。因为,“晨钟暮鼓”当然是一个成语,先生孩童般地在中间编削以三个顿号,活画出那些朝此夕彼、三心二意、“三分钟热度”者的做风,既生动形象似乎漫画,似又无形中付与传统成语以新意。

  (五)虚词连用

  《螳螂的悲剧》由螳螂而联想到谭嗣同,盖棺定论曰:“戊戌六君子唯其仿佛螳螂之风骨。”

  “唯其”、“仿佛”均为脱胎于古语的虚词,先生在此高度精练地撮合到一路,圆转自若,如盐化水,尽得不俗神韵。

  (六)用典雅俗

  先生以后学难以企及的功力常常用典,且有雅俗之分。兹各举一例。以雅典言,《谨防文墨功用的矮化》开篇与众不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看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其语出清人张潮《幽梦影》惊才绝艳之名句;以俗典论,《面临闲言碎语》自我打趣曰:“一笔好字,二等文思,三寸之舌,四时小调,五子围棋,六出戏曲,七字律诗,八面见光,酒里乾坤,十等雅量。”则语出畴前绍兴师爷之词讼状、口头禅。尤妙者,“十等雅量”也。

  (七)点述与简述

  先生《出版》首段曰:“现在的出版,似乎颇有点儿像昔时的全民大炼钢铁,似乎人人都能够来‘书’一下。那些只能谓之大路货的书常常辞摘义理贫乏,却往往拆帧精巧,发行量牛气冲天。”利用的是点述法,以扼要交代现象之概貌。所以然者,盖因而乃人人有目共睹的客看事实。

  次段紧接着又曰:“相形之下,那些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扛鼎之做却是另一番情形。”并举出学者陈桥驿、做家邵燕祥书稿竞相“泥牛进海无动静”之为难窘状以做明显比照,则是利用了简述法,以详尽描画现象之颠末。所以然者,盖因而乃并不是人人都晓得的客看事实。

  窃认为,点述与简述,表现了先生在为文说理掇据方面的特殊目光,即处处赐顾帮衬到读者的理解。先生屡屡以吴晗《谈骨气》为例创造那个成如随便却艰苦的事理。此不亦拳拳人文关心耶?此不亦先生之“承受美学”耶?

  (八)英雄所见略同

  先生《商海舞弊者十“鉴”》第八鉴云:“满口鬼话,信口雌黄,曲说得虾米会跳,白鲞会游,见人半信半疑,心有所动,即快刀斩乱麻,包好物品,开毕货单,不容人思之再三,以致骑虎难下。”与墨国良先生《学会“道德保健”》之“一个德性不怎么样的人,听凭说得‘虾皮会跳,白鲞会游’,人们还会说他缺了一样贵重的工具,那即是‘德’”所用民谚一致。

  先生《谨防文墨功用的矮化》又规戒时弊曰:“不外,对眼下有些洋洋洒洒的文学评论则否则……其许文深邃文雅远不如经史子集,浅近通俗大不如顺口溜打油诗,考证起‘鲁迅喜啖风干荸荠’、‘阿 Q 原型是个胖子’、‘曹雪芹爱饮二锅头’之类,倒还得心应手,可评论起做品来,却隔靴搔痒、言不及义。”又与国良先生《无聊的考证》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自没必要说。但我不晓得有些人的书是怎么读的,什么‘鲁迅喜啖风干荸荠’、;什么‘阿 Q 原型是个胖子’、什么‘曹雪芹爱饮二锅头’”所举实例一致。

  足证英雄所见略同。先生《谈高考做文的“宿构”》给出了纯朴的谜底:“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的间接常识远远多于间接常识。”

  (九)锻打句子

  语言是思惟的外壳,语言更是写做才思与个性的集中闪现。善为文者,往往喜好“造句”,将通俗句子或拉长,或捶扁,或匠心接榫,极尽锻打之巧夺天工。先生概莫能外。请看以下两例。

  其一,《求深与厚实》有句云:“日前,某资深学者在《文报告请示》撰文,针对一青年鄙薄读书的求深、理论的厚实展开责备,颇认为‘吾侪十年磨一剑,哪里像今天的青年人成名来得随便。’辞锋尖利,很大水平上切中时弊,对著书立说者不乏警钟奏喊。”

  那里值得重视的,是末句“不乏警钟奏喊”。我们一般总讲“不乏警钟奏喊的意义”或者“不乏警钟奏喊的价值”之类,可先生在此竟然一举略往那个零碎的宾语,乍一瞧匪夷所思,吟读三遍后,不由击节赞颂于其以简驭繁之高明。

  其二,《体裁的品级》阐述中国杂文演进的两股源流,总结曰:“各占山河半壁风骚领。”又是奇句。从一般语式看,应做“各占山河半壁领风骚”,以至应做“各占山河半壁,每残山剩水各领风骚。”然而,先生是住在文字里的人,其想落天外之运思,又岂是我辈俗人所可度之?

  (十)暗处押韵

  前已论及先生着意声口效果的为文特色,此处所述,仍是声口效果的一种表示。例多不堪举,也举三个。《文以辩洁为能》有句云:“‘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大凡文章高手‘意则期多,字唯求少。’”刘彦和句之“巧”,与李笠翁句之“少”,暗处押韵;《“曲线”变革及其它》抖擞文末曰:“(变革)好像跟着小小寰球弧度的幻化,旭日东升般灿烂绚烂。”“幻”与“烂”暗处押韵。《请君莫打政治牌》亦卒章显志曰:“学术问题不克不及政治处理,政治问题不克不及学术处理;稠浊了学术与政治的边界,前车可鉴在不远!”“限”与“远”不惟暗处押韵,并且平仄相衬。其益处是朗朗上口,收音声协调之美。

  需要指出的是,此种身手只可随兴为之,不成锐意雕琢,要在一念之间罢了。不然,“为文而造情”,文将不文矣。后学者亟当谨记。

  (十一)神来之笔

  《该找找原因了》先举天堂杭州西子湖游人削减之现状,再举四川鬼城“虽地区一般,可游人如云似织”之事实做比照,然后反问道:“为何‘天堂有路却不走,天堂无门偏进往’呢?”

  绝对的神来之笔!绝对的“脚踩西瓜皮”!可证灵感现象在为文过程中确实是客看存在的。

  (十二)妙喻解颐

  应该说,善用比方、善打例如是一小我伶俐的展示。先生恰是此道中人,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姑且就教导题材,先替先生立此存照三则。

  一、《立论》谈到一些为人师者的所谓教学论文立论不善立异,只称心于陈谷子烂芝麻,有绝妙比方曰:“食下往的饭菜消化后是会变肥料的。”此喻既间接摹状那些手不胜笔之为人师者之笔下文句,又间接描述其许人的为文做风,一箭双雕。

  二、《任尔工具南北“题”》一针见血剥往时下中学做文教学猜题押宝富贵假象之本色,有绝妙比方曰:“青楼艺术”。

  三、先生另有一文,惜忘其名,以柳子厚《小石潭记》之写鱼名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来比方使学生得到足够个性开展的抱负教导情况,栩栩然妙哉!余尝谓近世西哲(如海德格尔)好谈“此在在世”、“此在在世界中的存在”,实可与此喻相映发也。

  (十三)第三种视角

  一件工作,只要不是空穴来风,必有次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不外,一般报酬文时经常不是只重视次要矛盾(第一种视角),就是只重视次要矛盾(第二种视角)。先生则否则。以“滥竽凑数”那件工作为例,一般人议论时经常不是只从南郭之“欺世盗名”立论,就是只从齐宣王之“昏庸失察”立论,先生则别出手眼,从其余两百九十九名乐工之“苟且相安”立论,申出变革中同志间若何有效开展彼此责备与监视的话题,末于发前人所未发。此诚为先生擅长的一种运思视角,可谓“第三种视角”。更有意思的是,那种视角常常被先生用于各类争喊场所,可见其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二种”,而确实是“第三种”。那里举两例。

  其一,《爪牙》有感于七年前陕西某县颤动全国的“你娶县长女儿我要你爹人命”一事,针对老渔先生安身于“现代专造之询问”之祭文,另行偏取视角曰:“怎么就没人想一想那为虎做伥的县公安局在此事中饰演的爪牙角色呢?”那就是“第三种视角”。

  其二,《万书记来了,遗憾,遗憾……》有感于主旋律片子《存亡抉择》意味深长之情节:市长李高成在陈旧迂腐包抄中“双拳难敌四腿”,到了省委严副书记主持召开市委扩展会议时,已处于最求助紧急的时刻,会上,李的“错误事实”已被公布,其即将成为陈旧迂腐的牺牲品,此时,市委书记将刚刚回国的省委万书记请到会场,正因为万书记的到来,形势陡然逆转,李才气够颁发动听心弦的讲演,为洗刷委屈做出有力的反驳。针对孙道权先生“李高成来了,很好,很好……”之赞颂,另行偏取视角曰:“万书记来了,遗憾,遗憾……”那也是“第三种视角”。

  (十四)虚中蕴实

  先生立论说理,当然是以首创性为逃求的,但若认为先生“为首创而首创”,以致混淆于时下一些视逻辑如草芥的酷评家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窃认为,先生的看点往往是首创性的,而说理过程中常常捎带到的论据,却是普及性的,客看存在的,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虚中蕴实,以致立论在首创的同时获得了普及的包管,小而言之表现了思维之首创性与不变性的有机连系,大而言之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许说比力笼统,仍是仍来看下面三个例子。

  其一,《要程度仍是应试——由托福和爱普想到》由托福、爱普测验之热衷于四选一,联想到国内应试教学之原则化试题,并做出了锋利责备,那看点属于小我首创,是为“虚”;但在阐发美国为何对中国粹生设置种种语言关卡,而在国内“一个学生即便文化测验不及格,仅凭一篇做品就能敲开大学之门”之事实时,认为深条理的原因恰好在于:“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那论据属于客看存在,是为“实”。

  其二,《“生命的高度”之逆根究》针对动物寓言“老鼠掉进米缸里,乐而乐斯拼命食,不多日米尽底现”,逆来顺受曰:既然米缸是用来盛米的,春华秋实循环往复,就不大可能会有被老鼠食完的一天,那看点属于小我首创,是为“虚”;接下往笔锋一转立即辅以例证:“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巨贪惊世,可占国民消费总值沧海一粟罢了,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得很呦,虽然另有很多地域还没有离开温饱。”那论据属于客看存在,是为“实”。

  其三,《戏说汗青》对时下种种插科打诨、喜笑颜开之“戏说汗青”风予以迎头一击,那看点属于小我首创(虽然自谦“前人之述备矣”),是为“虚”;接下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怎么就没见那些名人的后代起来对抗呢?”那论据属于客看存在,是为“实”。此话怎讲?据2000年1月9日《文摘报》载:清朝道光皇帝勤亲王奕琮的曾孙女爱新觉罗•紫薇日前颁发声明说,电视剧《还珠格格》歪曲汗青,编造哗寡取宠的恋爱故事。“清王朝固然不存在了,但是皇族后代还在世,如许编造他们先祖的出身,无论从汗青、伦理道德仍是法令上对清朝皇室的后代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自从《还珠格格》退场,人们就把我同剧中的‘紫薇格格’相提并论,经常有人说‘她才是实正的紫薇格格’,那令我感应极大的愤慨与不公。莫非四十年来‘爱新觉罗•紫薇’的名字是假的吗?到今天还需向世人往申辩本身的实与假吗? “来自国内国外的德律风持续不竭,以至三更三更都不得平和平静,许多《还珠格格》的痴迷者把我当成紫薇格格……我们做为通俗的公民也有权力庇护本身的威严。”

  (十五)引文艺术

  先生学养丰赡,用前代诗文多不落窠臼。也仅举两例:或径曲,如《垅上不复旧日景》写满觉陇平静地杯盘狼藉,“此情此景不由想起了明人唐寅《落花诗》句‘富贵园林一洗贫’,悲秋之情油然而生。”或错落,如《名望•名实•名节》“(那些不学无术者)不胜为学之孤单之严谨,却深知‘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者,名望与现实之谓也。因而‘惧名实之不副,耻才气之无奇’,以致‘失其所业’,则四处或协做签名,或配合筹谋,文化揩油,智力抽剥。”“盖儒者”句出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惧名实”句则出自祢衡《鹦鹉赋》,信手摭拾,信笔拈来也。

  (十六)别史杂俎

  先生于野史外,每好读别史,于文中亦滴水折光。《“合理推论”未必合理》云:“据别史记载,明人洪承畴为清所俘,在狱中,他大义绝食,意在殉国。清太后躬亲急趋窥探,见其正拂拭蒙尘,衣冠楚楚,即‘合理推论’曰:‘惜一衣如斯,宁不吝命乎?’嗣后果若所云,狱中回降。”此事早有耳闻而不知所本。《文以辩洁为能》云:“据说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往世后,他的门生苏轼前去吊唁,祭文仅二十字:‘孟轲亚父父之教也,虽死犹生,惟其不成得矣,尚飨。’”此事则全不知所本。盼博学君子详考证之。

  (十七)透视素质

  透过现象熟悉素质,天然是熟悉事物的必由之路,但很多人立论往往把现象误当成素质,津津有味,浅尝辄行,浑不知欠缺剔骨还父、剔肉还母的“透视”功夫。先生有感于此,除了在理论上频频阐明外(如《“做文”断想》之《构想•桃花源•连理之木》一节),更在理论中“躬耕垄亩”身体力行。请看以下两例。

  其一,《信步岳庙情漫漫》由游杭州岳王庙、谒精忠岳武穆而想及史实,得出那件工作的素质其实不在于秦桧的阴险,而在于:实正的元凶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秦桧充其量只是一颗衔命的棋子,高宗才是总揽生杀大权的幕后批示者。一扫陈言,发人深思。

  其二,《“淑女绅士”看的底蕴是什么》针对南京某中学倡议做有“淑女气量、绅士风度”的学生,得出那件工作的素质其实不在于“那个标语反映了守旧的传统教导理念,有复古的倾向”那种被许多人习见的责备,而深挖一层提醒人们:“绅士淑女那一‘立人’原则确实立并非‘居高临下’全盘考虑的成果,竟然是缘于偶尔得之。”从而得出那件工作的素质其其实于:“那是一种典型的‘拍脑袋’教导思惟,欠缺深条理的思维框架。”慧眼独具,辞必己出。

  (十八)议论分寸

  议论自可生风,但须重视分寸。假使只顾颁发议论而不重视掌握分寸,便有过激之嫌,而过激之文是有违理性的。先生为文则高度严谨。也请看以下两例。

  其一,《博士与传授》举杨振宁对国人唤他博士而不以传授名之颇有微词一事,规戒时下重学历轻学力之风,有句云:“其实杨先生的情感并不是至关,值得存眷的却是职称是若何一步步变成福利与投契的象征的,虽然是在某种水平上、必然范畴内。”此处,假设少了“某种水平上、必然范畴内”十字,怕就因一棍子打死而走向绝对了。

  其二,《闲话“间隔”》之豹尾:“‘间隔’——人生不成或缺的动力源之一种。”此处,假设少了“之一种”三字,怕也就因以偏概全而流于决定论了。

  (十九)工对

  余尝谓先生为文得力于古文颇多,翰墨浸淫,常带工对风味。那既表现于先生虽不多见、偶而一睹字字珠玑的写景散文中,如《疾风骤雨赴玉屏》几乎通篇以工对句状摹黄山玉屏峰奇景,《五泄纪行》写诸暨五泄四时改变“春缓如婀娜的少女,夏促若怒吼的江河,秋慢似龙钟的老妪,冬急像奔驰的野马”,最是表现先生举重若轻的工对笔致。那也表现于先生大量的论说文中,例多不堪举,举一以反三:《远离风气》“业已成名成家以据有风气而傲傲然者有之,傍名人名家以仰视风气而憨憨然者有之,热衷发掘微言大义以宣扬风气而欣欣然者亦有之”,显然幽它一默。

  (二十)曲笔

  曲笔,实即我国传统之春秋笔法。先生对其颇推崇,屡屡抉发之,如《析理之角度与序列》云:“以叙代析之绝笔,谓‘春秋笔法’,孔子初创。……孔子之《春秋》的记事虽简短,一般每件事仅一两句话,却往往微言大义,有着很丰富的内涵。……一字批驳、笔削春秋之‘春秋笔法’躲析锋露叙端,每为杂文掇用,委婉者,不议一字,令善者击节而噫嘻,恶者顿足而呜乎。”先生恰是其中高手。兹举三例,供会心人鉴赏。

  一、《有关“知性”、“公民写做”与其它》指出笔者行文一面反对公民意气,一面又树立鲁迅做为标杆之弊,结尾曰:“鲁迅意气用事的情状还少吗?纵然我十分尊崇鲁迅先生,但我仍是要说,在意气用事那一点上,梁实秋可少多了!”那里,外表上说我们今天应该学梁多于学鲁,背后则喻笔者为鲁,喻本身为梁,谦虚而诙谐,尽在不言中。

  二、《“五元片子”的身价》由五元片子始做俑者赵国庆“何以登上赫赫有名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蓄疑发端,举丹尼尔•韦伯斯特少小善待土拨鼠之例切磋谜底,结尾曰:“存眷民生,应该说每个统治者都是晓得的,但却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者为的是人权,是高尚而伟大的;被动者为的是统治,是恶劣而细小的。”锐意内外,皮里阳秋。

  三、《由柳开食人肝想起》提出了“知人论世”的严重人生课题,但又无法于付诸施行之难,结尾曰:“应该认可,某种特定的情状下,出格是被差别的理论所证明的优胜的社会轨制里,信口雌黄也许是出于无法,而无法是难以熟悉抑或道德的砝码往权衡的。”不落言筌,韵似晚钟。

  (二十一)方言与音译

  先生对语言之把握,已趋大俗大雅、道在屎溺之境。以各处所言信手进文,便见一斑。尽显阅历之博识。之中,既不乏皇城根下之本埠语,如《“公民写做”与“臣民写做”》讥刺不学而好发怪论者某君曰:“老道失辟,盖在于‘欲速则不达’,因了棒杀与哗寡取宠之故,连书名都来不及细看。”此中“失辟”为杭州方言,意为犯过失,《程度无法应试何》记双休日新华书店购教辅之学生家长人满为患之状,“营业员不解地发牢骚:‘给学校送了征订单不理,喜好来轧闹猛。’”此中“轧闹猛”亦为杭州方言,意为凑热闹;又不乏十里洋场之外埠语,如《商海舞弊者十“鉴”》第六鉴仿犯警小贩杀猪价之口吻曰:“侬个种气派买勿起,廉价货要伐?”则是正宗上海方言。方言与通俗话恰如其分地揉以一体,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除此以外,先生偶尔之外国语音译亦极逗人,如《贺卡之忧》列举涉世不深之中学生之贺卡故做深邃语“I love you”,中译为“爱山君友”——起钱钟书先生于地下,闻此噱亦当捧腹矣。

  (二十二)文字禅机

  前已论及先生关于道家大旨有相当会心(“虚而不平”与“顺乎天然”),现实上先生关于佛家义理亦有相当会心。《垅上不复旧日景》不云乎:“境由心造。”《谨防文墨功用的矮化》更自况道:“虽谈不上一马平川会难解之义,悟最上禅机,倒亦囊中探物晓得冬读经以神专,夏读史以时久,秋读诸子以致别,春读诸集以机畅。”所以,由先生对西来意之参悟,延及先生对文字禅机之解会,实有其来自。我指的是如许的句子——如《想起了厨子解牛》一语道破十余年前从美国舶来、一度流行国内教导界之AB测试卷之先天短处:

  “A卷与B卷之间的有意反复不克不及填补AB卷与AB卷之间的无意反复。”

  说得多么睿智!再如《心灵的抉择》谈到做文教学猜题押宝之徒费精神,显示出:

  “‘命题’相对来说是笼统的,‘素材’与‘话题’相对来说是具象的。‘命题’转换成‘素材’或‘话题’只不外是笼统则具象之,换句话说大约就是把高度归纳综合化的意蕴相对详细化;反之则不外是具象则笼统之,换句话说大致就是将相对详细化的语义高度归纳综合化。”

  说得多么精到!复如《闲话“间隔”》阐述“间隔”关于人生在世之哲学意义:

  “‘间隔’不成无,无则是相对的;‘间隔’亦不成有,有却是绝对的。它在相对与绝对的矛盾转化中升华,求得高度的辩证同一:人的学识涵养日益增加,审好意识日趋强化,思惟境域日臻进步。”

  说得多么曲径通幽!像此类句子,皆有一股朦朦胧胧的伶俐风貌,牵人往参悟之,是所谓文字禅机。

  (二十二)欲擒故纵

  先生为文喜做反语,欲擒故纵,正话反说,曲线求生。仅举三例:《何必碰南墙》外表上死力为从教十八年却换了四所公办学校、在一些所谓名家眼里好像漏网之鱼的山东教师王泽沼感喟不值,《钱理群,快跑》外表上死力对北大中文系传授钱理群到南师附中上课拎一把汗,“萌发一种挽救钱先生于水火之中的强烈激动”,实则寄寓了对积重难返的中国应试教导现状的强烈愤慨,《与何满子先生书》外表上为提出拍一部关于张志新烈士之片子之定见之何先生忧心忡忡,“您说,假使张志新的片子拍完放映会形成如何的影响,您不是在挖苦我们的人民只要崇奉抑或理论的盲从,而没有本身的思惟吗?”担忧其一如唐玄宗时同名女史之下场,实则表达出对翻身碰头、自在难伸之处境之深切鞭笞。

  (二十四)立场改变

  认真看察,会发如今一段时间中,先生的前后立场取向有所微妙改变。改变有二途。一者为正向,指立场较之畴前有了拓深,如稍前之《三旨相公》借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圭持禄、“取圣旨”、“领圣旨”、“传圣旨”如斯罢了之渎职状,联想到当下“慢悠悠看报,笃悠悠品茶,何乐而不为”之“踢皮球”之官场类似现状,予以规戒,稍后之《另一种“三旨相公”》则进而联想到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界一些不思立异、陈陈相因的人,显然有了拓深,那其实不难理解;另一者为负向,指立场存在一百八十度转弯,如《远离风气》必定韩冷:“才子文章往应试,狗屎不如,鼓噪一时的韩冷现象即为明证。”《任尔工具南北“题”》亦必定韩冷:“关于‘擅长’写文章的人一般来说标题问题是无所谓好坏的。韩冷就一团纸丢进半杯水中的简单行为,不是写出了他的成名做《杯中窥人》吗?”但《与韩冷书》却转而否认韩冷,认为:“应该说,韩冷是中国语文教导的悲剧!韩冷是受害者!”若何理解先生那种立场上的朝此夕彼,笔者至今仍未找到合理的阐明。

  (二十五)探幽索隐

  先生才智超群,常常见常人之所未见,破译文坛高级微言大义,其视力吾侪弗及远甚。《懦弱的文坛》记有张中行先生昔年与某文坛耋宿笔讼一事,行公“竟然自责学问不深”,仅于文末施以春秋笔法一击:“今岁此地不冷,室内尤热,而肥猪出后门之际,狡鼠则必来,应时,从吾乡美俗,祝恭喜发家。”(拜见《张中行做品集》第六卷)认为曰“猪”曰“鼠”,正合“应时”(猪年事后是鼠年),置之中国常识分子的特定国情语境,言外大有不屑同流之深层意在焉。类此等等,所在多有,表现了先生“暴虐”的阅世目光。

  (二十六)词性移换

  前已论及先生在锻打句子方面的不俗功力,句子由词语构成,其实先生也擅长锻打词语,一个重要的表示就是(广义上的)词性移换,详细而言,兼指修辞意义上的词性(色彩)转移和语法意义上的词性(功用)转换,两者常交错在一路,亟需灵心妙悟之。仅举五例。《说“标准从政行为”》描述当前城市道路屡屡无方案开挖之状,形同“开膛破肚”,将一般用于人的“开膛破肚”一词移而施之于物,惊人悸人;《商海舞弊者十“鉴”》描画犯警商贩灌水欺世,“鸡爪浸以福尔马林不染纤尘”,将一般颂扬人的“不染纤尘”一词移而施之于物,诱人吓人;《文坛登龙捷径说》描摹情面世态,“有不吃烟火食友,询问现在文坛亮丽更佳路子,答之曰:做一个评论家。”将描述词性的“亮丽”一词创造性地换成动词性;至若《求深与厚实》之“灿烂文学创做”与《体裁的品级》之“再造现代灿烂”,则别离将描述词性的“灿烂”一词别离创造性地换成动词性与名词性。曲尽其妙,妙趣横生。

  (二十七)析理如拳击

  窃谓先生为文析理,娴熟于形式逻辑,似有一条根本原则:“A不是B。因为,B是C,而C不是A,故A不是B。”如《博士与传授》驳“杨振宁是博士”那种论调,有曰:“(杨)培育提拔出来的学生才是博士,以此谓之,岂有崇拜之意?”因为杨的学生不是杨本人,所以不克不及说“杨振宁是博士”。又如《体裁的品级》驳“体裁有品级,杂文比小说低等”那种论调,有曰:“查一查中国文学史,平心而论,吴先生的话也有必然事理,体裁确实有品级,只不外受贬者恰好是其所宠嬖之小说罢了。”因为体裁的品级只是汗青演变过程培养的暂时性间隔,“一旦构成,岂有好坏之分?”而从汗青演变看,恰好是小说比杂文低等,所以不克不及说“体裁有品级,杂文比小说低等”。那启迪我们,析理就像是一场拳击,针对靶子,应当瞄准头部,迎头一击,而不该游离靶子,王顾摆布,好比泰森,咬了对方的耳朵。

  (二十八)先声夺人

  意犹帅也。题犹眼也。综看先生做品的标题问题,也颇可玩味。大致以类型论,有并列式,如《学术与权谋》、《“护官符”与“升官符”》、《“逆天”与“顺天”》、《“公民写做”与“臣民写做”》、《“弱势群体”与“群体弱势”》、《博士与传授》、《螃蟹•西红柿•程度教导》、《“下台阶”与“展台阶”》等,在比力中凸显内涵的反差;有偏正式,如《迟到的公允》、《爱心的误区》、《个性的错位》、《愚民的产生》、《教导的荒地》、《标致的谎话》、《名著的哀痛》、《心灵的抉择》、《春天的联想》、《提出问题的问题》等,润色切当,倾向了了;有发扬式,如《从“鱼+羊=鲜”说开往》、《“曲线”变革及其它》、《“唤拉圈热”及其它》、《“县长亲身出庭”的新闻根究》、《想像•联想及其扩大》等,连类触及,极尽赐与深度;有嵌套式,如《程度无法应试何》套用白叟家“华陀无法小虫何”,《任尔工具南北“题”》袭用郑板桥“任尔工具南冬风”,《垅上不复旧日景》借用陆放翁“沈园无复旧池台”等,别有一番盎然意味;有谐音式,如《一衣三十不了情》,“一衣”谐音“依依”,大有古色古香之风,《同志的身体,幼稚的思维》,“同志”谐音“幼稚”,大有文字游戏之趣;有曲陈式,如《大勇若怯》、《程度教导的舌头没骨头》、《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恋爱无须婚礼》等,看点明显;有设问式,如《鱼目何以能混珠》、《“泛责任”是一种如何的责任》、《为什么生活》、《我算老几》等,悬念人;还有昭雪式,前已论及先生付与成语新意,此正斯类之集大成,如《且说“独树一帜”》针对“独树一帜”那个不断来被阐明成贬义的成语,举伽利略殉身科学之例指出“科学的开展在于创造创造,而创造创造就是不同凡响,就是独树一帜”;《且说“进乡随俗”》针对“进乡随俗”那小我们习焉不察的成语,举王力“我们晒太阳”之例,责备了其所包罗着的思维上的从寡性;《“见风使舵”刍议》针对“见风使舵”那个不断来也被阐明成贬义的成语,举变革之例指出其所包罗着的乖巧性、改变性因素(与时俱进),认为“一个优良的指导者,就应当在变革海潮中见准风、使稳舵”,均在八十年代振聋发聩。

  (二十九)无我与有我

  我频频苦心比力吴非(生肖属虎)与先生行文笔致异同,试图“一睹龙虎斗之壮看气象”(先生《懦弱的文坛》语),所得总体印象是:吴非之文重体验,几乎每篇都有“我”;而先生之文重说理,几乎每篇都无“我”。确实,先生宏文甚少呈现“我”,所睹不外寥寥几处,已足令人珍爱。如《恋爱无须婚礼》回忆而立之年别人结缡、己身一叶落而知秋之朦胧微妙心境,有云:“然而,我是弱者,无法抗拒世海俗流,只能让心灵的小船深深地维系在心里的港湾,偶尔,小船冲樊笼,我决定测验考试一次小小的改进。”此等颇带今日“小资”、“伤少”(墨伯荣先生语)情调的句子出自先生笔下,使人惊异欣喜复赞颂!又如《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提到:“不瞒读者诸君,我是一个双重人格者,我曾经义愤填膺地报复一位家长深受“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国都不怕”的影响,硬逼有文学先天的儿子往报考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化学系;可我的儿子本年将参与高考,我同样会掉臂他的喜好迫使他往报考我所期看的专业。”实脾气跃然纸上,实块垒涌于笔端。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先生文中亦甚少呈现“你”字(大量呈现的则是“君不见”、“君不闻”之类),所睹可能只要一处,即《学术著做一大抄》次段:“你无妨留意眼下有些所谓的学术著做,其常常子曰诗云,旁征博,一旦穷形极相则无任何新意,以至无本身看点。”总的说来,先生仍喜好且擅长说理,旨近无我之境。在豪宕与婉约之间,先生更属于前者,字里行间每有一种张扬之气,一股高蹈之象,颜延之评嵇中散所谓“龙性不成驯”是也(先生恰属龙!)。

0
回帖

管锥新编——金新杂文读记(1—50)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