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进门(转载)

1年前 (2022-12-08)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4620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2402
  • 回复0
楼主

  参禅的先决前提

  一、参禅的目的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往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图固执,自性就是如来伶俐德相。如来伶俐德相,为诸佛寡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图固执,就证得本身的如来伶俐德相,就是佛;不然就是寡生。

  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存亡,染污久了,不克不及当下顿脱妄图,实见天性,所以要参禅。因而参禅的先决前提,就是除妄图。妄图若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得良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播送,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那两句话,其实是参禅的先决前提。那两句话假设不做到,参禅不单是说没有胜利,就是进门都不成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回目次

  二、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前提,我们既然晓得了,那么,若何才气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曲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哕唆。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原来寂静,懊恼菩提、存亡涅磐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关,事事物物皆是海市蜃楼,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该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天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覆灭,所有那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冷饱热、荣辱存亡、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求助紧急夷,一概置之度外,如许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喊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图自消,别离不起,固执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亮,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前提具备了,再用功实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回目次

  三、个个登时成佛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原来是佛,曲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曲指人心,见性成佛。明大白白指示,大地一切寡生都是佛,曲下认得此寂静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需专注用力,更不要有做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随便的事、最安适的事,并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寡生,假设不甜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能够登时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寡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鬼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斯,且经佛祖频频阐明,丁宁嘱咐,实语实语,并没有丝毫虚诳。无法大地一切寡生,从无量劫来,迷沦存亡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惘倒置,背觉合尘,似乎精金投进粪坑,不惟不得受用,并且染污不胜。佛以大慈善,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秘诀,俾各色各样根器区别的寡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弊端,似乎金染上了各类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能够了存亡、成佛道,只要当机不妥机的问题,没必要强分秘诀的高低。传播中国最通俗的秘诀为宗教律净密,那五种秘诀,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致,任行一门都能够。总在一门深进,历久稳定,就能够成就。回目次

  四、参禅与看心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本身的原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天性”。那个秘诀,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功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教授,不外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常日参问酬答,也不外随方解缚,因病与药罢了。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老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那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摘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以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与老鼠啃棺材类似,咬定一处,欠亨不行,目的在以一念反抗万念。那其实是不得已的方法,如狠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前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挈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若何是我原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那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通俗,并没有奇异。假设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食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谜底,就是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便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婉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晓得,看话头就是看心,父母未生以前的原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原来面目,就是看心。性便是心,“反闻闻自性”,便是反看看自心。“圆照寂静觉相”,寂静觉相便是心,照即看也。心便是佛,念佛便是看佛,看佛便是看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看心,便是看照自心寂静觉体,便是看照自性佛。

  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成得,寂静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进,无往无来,就是原来现成的寂静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往,赐顾帮衬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寂静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曲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日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顶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曲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衲头往。”同参们!那是过来人的话,是实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那是因为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前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成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大白,不知什么是话头,若何才算看话头,一生老是固执言句名相,在话尾上专注。看念佛是谁呀,赐顾帮衬话头呀,看来看往,参来参往,与话头工具背驰,哪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若何到得那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往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要瞎,哪里会放大光亮呀?同情啊,同情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意愿特殊,成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

0
回帖

禅修进门(转载) 相关回复(2)

临风听雨
临风听雨
沙发
放松内在的思想束缚,明确初心潜修在前程。
潜水4个月前 (01-05 20:54)回复00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2楼
初次禅修,静心是一种新的体验。
潜水4个月前 (01-05 20:55)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