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论坛]俄国:穿行在历史的烟云中(转载)

2年前 (2022-12-08)阅读2回复1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677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3554
  • 回复0
楼主

俄国:穿行在汗青的烟云中

   2004-03-24 12:00:53 上海热线

   做为“中国青年记者代表团”一员,在俄罗斯参看拜候虽只短短十天,那灿烂的汗青,绚烂的文化,却给人留下了深入、美妙的印象。能够说,丰厚的汗青文化积淀,将俄罗斯凝铸成一个十分特殊的国家。行走在那国家,行走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似乎穿行在厚重的汗青烟云中。

    那是一个不愿忘怀汗青的民族。他们能够随口说出,某个处所果戈理或托尔斯泰曾悠闲漫步,某个处所赤军曾浴血奋战;他们能够指着一幢幢矮壮厚重的大楼,骄傲地说,那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他们能够指着此中的一栋说:那儿是以前的做家大楼,哪些做家在那里住过,他们也能够指着另一栋说:那儿曾是“契卡”(KGB)总部,许多人从大门进往,就永久消逝了背影……列宁说:“忘记过往就意味着变节。”俄罗斯人非但没忘,反而将过往视若瑰宝。他们为拥有如许的汗青而骄傲、骄傲。

    那是一个襟怀博大、记住了一切的民族。从莫斯科城的创建者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到圣彼得堡的创建者彼得大帝,以至像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一世,那些在我们的汗青书中,被做为“背面人物”提及的沙皇,他们的雕像或纪念物,也到处可见。在红场边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外,有一尊雕像,是为了纪念一个喊米宁的商人和一个喊波扎尔斯基的公爵,他们曾在17世纪波兰攻占莫斯科后,组织义勇军解放莫斯科,因而遭到爱崇和热爱。而在谢尔吉耶夫镇,那全俄罗斯最闻名的圣三一修道院,则是为他们的民族英雄和圣人谢尔吉而建造。俄罗斯人习惯以如许的体例,表达他们的荣耀和感恩。

    往过的人都说,俄罗斯有两多:教堂多,博物馆多。就博物馆而言,据说,仅莫斯科就有80多个,内容涉及我们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如军械库(那名称不切当,其实军械只占此中很少一部门)、莫斯科国度汗青博物馆、普希金外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东方各族人民艺术博物馆、中心列宁博物馆、卫国战争博物馆(以二战为主)、波罗的诺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全景画博物馆、综合手艺博物馆、农奴创做博物馆等等。我们看了此中几个,其馆躲量之丰富,令人咋舌;随意一个馆进往,不花个大半天时间,你就没法走出来。觉得里,似乎肆意给一个项目或点子,俄罗斯人就能够弄出一个博物馆,来证明他们的汗青和记忆。固然他们整个民族的汗青,也不外一千余年。实有些匪夷所思。

    对那些各色各样的汗青,似乎能够用老托尔斯泰的书名,“战争与和平”来归纳综合:战争的文化与和平的文化,磨难的文化和幸福的文化,一文一武,交相辉映而彼此渗入,构成了其血与火、诗与剑、痛苦与浪漫瓜代的文明史。

    到莫斯科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往了闻名已久的红场。在红场西面,沿克里姆林宫墙根,有一座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二战中的卫国兵士而建的。深红色的花岗石墓地上,卧放着一面军旗,两名持枪卫兵,持重地站立在墓地两侧。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晓得,你的功绩永垂不朽”的字样。墓地中间,则是一簇俄罗斯特有的长明火,永不熄灭地燃烧着。

    我们往时,正赶上换岗仪式。三名流兵远远地迈着正步过来,虽没有号乐,也没有口令,但他们全部武拆、程序一致、动做整洁,显得非分特别持重严厉。加上那一队队前来敬仰的人群,那一张张崇拜肃静的脸庞,折射着那个民族对英雄和汗青的敬重。

    导游伊戈尔告诉我们: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和村落,但凡履历过战火浩劫的处所,都有如许的烈士墓、纪念馆和英雄雕像,而在那些处所,也总有日夜燃烧、熊熊不熄的长明火,让世人永不忘怀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公然,第二天,在距莫斯科70公里的谢尔吉耶夫镇,几天后,在圣彼得堡市区,在闻名的皇村,我们都看到了那一簇簇似乎永不熄灭的火焰。

    伊戈尔还告诉我们,在红场举行婚礼,几乎成了莫斯科年轻人的传统。每当那时,新人们城市到烈士墓前拜见,献一束鲜花,祭一杯香槟,留一张合影。红场婚礼,可说是俄罗斯人自觉自愿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生动写照。

    荣誉、祖国、责任,已构成了俄罗斯的社会气氛和民族传统。在克里姆林宫参看时,我们看到列队买票的人,如赶集一样,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从那持重、热诚的神气里,不难感悟到他们对过往的记忆和驰念。在刀兵馆外面,在成功广场,一门门熏有战争硝烟的火炮,一辆辆留着累累弹痕的战车和坦克(那些都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手里夺来的战利品),静静地讲述着那个民族不平抗争的汗青。而俄罗斯城市的雕塑,也多以汗青画面、英雄人物为题材。坦克、战车、大炮,以至报废的飞机,都成了他们的特殊饰品,成了纪念和感念汗青的凭证。

    那是一个擅长铭刻的民族。在我们所到的两座城市中,四处屹立着民族精英的雕像。人们深深地缅怀那些给整个民族带来荣光的名字。他们以至将那些富贵的地段,大方地交给一些诗人和做家。好比闻名的高尔基大街、马雅可夫斯基广场、普希金广场,都在城市中心夺目处。据权势巨子部分查询拜访,1999年,普希金的名字,在俄罗斯媒体上的呈现率,高居榜首。而在俄罗斯,以普希金为名的广场、街道、建筑、纪念馆和博物馆,也能够说是难以数计。连普希金昔时读书的皇村,也被改成了“普希金城”。由此可见,他们对本身的文化名人,是多么引为骄傲和崇拜。我想,也许是俄罗斯人深知,欠缺文学和文化的国家,会在国民的内心里,生长出西伯利亚一样的空阔、萧条和孤单来。

    那是很耐人觅味的。我们也有过伟大的诗人和做家。早在普希金千年以前,就呈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子、被誉为“谪仙诗人”的李白、“诗中圣哲”的杜甫;到了近现代,也还有伟大的曹雪芹、被称做“民族魂”的鲁迅、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巴金。他们的诗篇固然如普希金的一样到处颂扬,传播千载,成为贯串民族文化心理的血液,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富贵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高文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定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也许,在俄罗斯人心里,记住战争,是为了制止再发作如许的战争,正如记住灾难和痛苦,是为了制止再呈现类似的灾难和痛苦。而记住幸福,记住诗意,记住曾经有过的浪漫,则是为了脱节或忘却那些磨难,创造更多的幸福、诗意和浪漫。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家上,在那广袤国家上生活的人们心里,磨难也许永久也无法回避,但诗意和浪漫,却像“伏特加”一样不成或缺。那是他们抵御严冷、脱节磨难的又一种体例。

    一个不愿忘怀过往的民族是有底蕴的民族。一个珍爱本身荣誉的民族是有威严的民族。而一个垂青汗青和文化的民族,则是可以创造将来的民族。或许就因如斯,无论处于如何的境地,俄罗斯都能显得沉稳淡定,气宇雍容。

    而将民族的荣誉感,建筑在汗青之上,建筑在过往的文化和文明之上,那是最明智的抉择。对汗青的回忆和驰念,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向心力、向上力和凝聚力,将成为他们不竭前进的动力。能够说,厚重的汗青记忆,浓重的文化气氛,深广的精神积淀,将是俄罗斯“战舰”上马力浩荡的策动机。在那永不衰竭的动力面前,任何困难险阻,都只要在那底气充沛的轰喊声中,俯首臣服的份儿。

    爱伦堡在他的伟大著做《人·岁月·回想》开篇即说:“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应繁重。”在俄罗斯厚重的汗青烟云中穿行,我也因而有了多么的收获。

0
回帖

[亚洲论坛]俄国:穿行在历史的烟云中(转载) 相关回复(1)

静默时光里
静默时光里
沙发
俄国篇揭示历史烟云中的俄罗斯,文化厚重且影响深远。
话唠2周前 (06-05 06:27)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