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啊,就讲究个说学逗唱(驰念马三立先生)
文:新街边
各人常说,感触感染音乐,要一小我在深夜关了灯,躺在床上静静的听,如许的气氛更好,对音乐感触感染也最逼真,孤单的,或者标致的气息,将整个黑夜里的屋子都填满,又溢出来,好象整个世界都如斯标致和孤单一样。
话虽没有错,但关于如今的我却很不合适,一小我的夜里,我更想闻声人的说话声,比那夜温热一点点的,热流般烫过耳边,不觉中能笑出声来。
没错,我是要说马三立,马三立马老的相声,我要为他白叟家饮彩了,在夜里,在面临那冰凉紊乱的生活中。
“您,您饭量怎么样?”“饭量?我。。。我也不晓得本身能食几碗干饭。”
那是《相声的魅力》里的一段,也算是最早吸引我的段子,说相声讲究‘抖负担’,而马三立的负担最能让我发笑,击掌喊好。
因为他的‘负担’是更具挖苦意味的,马三立把相声称做是表示人民生活的通俗挖苦喜剧,‘挖苦’,多么伟大的艺术名词,诙谐源于挖苦,源于对一切一般生活、崇高生活、伟大生活的解构并升华,对丑恶的或媚俗的小市民保存形态的一笑了之,马三立相声的精华就在其挖苦,他创造了大量的可供挖苦的人物形象,供我们对号进座,一群‘似曾了解的人’,马大善人,马大学问,马大哈,开会迷,说瞎话,等等等等。
‘伟大的喜剧皆可看做悲剧’,出格关于那些伟大喜剧的创造者,喜剧巨匠可以带给我们欢笑,只是因为他把本身的痛苦用轻描淡写自我解嘲的体例抒发出来,用语言,用动做,或者用文字表达出来。马三立一生坎坷,1914年出生,1929年15岁就起头登台卖艺,说是登台,其实就是撂地(在庙会、集市、船埠等处的空地上表演)或者串小路(到倡寮给嫖客和妓女表演),曲到1940年才有时机在正式的杂耍园子(类似于戏园)表态,1947到1948年起头走红,其演出风气也是在那个阶段得以构成。建国初年,马三立更是一帆风顺,那可是新国度、重生活、新轨制啊,马三立翻身了,昔日臭卖艺的一夜之间戴上了大红花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工做者,喜气洋洋、风风火火、众志成城搞建立,大步迈向共产主义,马三立心绪的阿谁绚烂,假设说解放前十年是马三立艺术上的‘黄金时代’的话,那接下来的一往不复返的十年该是马三立生活上的‘白银时代’了吧,1958年,‘反右派运动’起头,马三立很快被打垮成‘右派’,11年的四次下放劳动,5年的‘牛棚’生活,曲至1977年的秋天。
所以我们可以听到的多是马三立老年期间的声音。
挖苦就是冒险,出格是在那仍在陆续的黑又亮时代,做为食‘俸禄’的高级常识分子,马三立没有学会跟着各人歌功颂德大唱社会主义主旋律,而是仍然‘口无遮拦’。
挖苦国营企业指导造假帐蒙骗国度的‘说瞎话’,责备曲艺团指导贪污受贿的‘似曾了解的人’,马三立‘艺术’的胆子,大的不要命。
马三立生活上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那是我们上两代爸爸妈妈爷爷姥姥的通病,被‘运动’‘文革’吓破了胆子的老苍生,深知‘祸从口出’的实理,就象我爸妈经常骂我的一样,‘小心,别乱说话。。。成天乱说八道那些有什么益处。。。’,嘿嘿,孰不知我正在享受着奴隶的自在。
事实也证明了乱说八道确实是没有益处的,就象马三立,遭到浩瀚老苍生喜欢的同时,又不能不遭受圈内人的排斥,和萧瑟,马三立的晚年,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外,常日里大都一小我呆在本身的房间里,点上一只烟,枯坐半日,一言不发。他当然不是在安享晚年,那是一生坎坷之后的平静,一个生活上的同情虫,他的同情谁人知?
又是深夜,写那篇草草的文字来驰念马三立马老先生,感激他的声音,感激他的勇气,感激他的诙谐,生活上的同情虫们,彼此温热着,眼睛里都闪着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