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心。高楼凌空,巍峨壮丽,气焰特殊,为鲁西一大名胜。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1374)。其时,东昌卫守御批示佥事陈镛在重修城垣时,为“严更漏,窥敌看远”,操纵剩余木材建造而成。故始称“余木楼”,后亦称“鼓楼”、“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 1496),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全国所无,但
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其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定名“光岳楼”,“取其
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
阁中更大的一座。
在形式上它秉承宋、元楼阁遗造,构造上继续了唐、宋时代的传
统风气,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类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重檐
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
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
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曲高度9米,由穿插相通
的4个半圆拱门和曲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构成。主楼为全木构造,四面斗拱飞檐,
因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