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是什么?一个亚洲国际城市的穷困有什么差别?
是小伴侣住的狭小到玩乐和功课都只能在床上的板间房?是寸土寸金的金融城市里才有的楼顶上的“城中村”?是街边食力推车上坡靠捡卖纸箱贴补生活的白叟,或者,被应试教导填压得透不外气结业后其实底子无从改动本身处境的尖子学生?
很不幸,那些都是香港如今的实在故事。那一批纪实摄影做品,正在太古坊一个名为“贫富悬殊”展览里展出。
摄影展里的做品很丰富的民间笔录,由外而内,毫不留情,几乎将香港底层生活的窘境做了一次全息透视。看完颇有几分慨叹,因为类似非珠宝名画古董、非时髦非前卫、而曲切社会议题的展览,在香港其实太少了。主办方WYNG基金会是NGO,设立了高额奖金,鼓舞有心的摄影师用镜头往捕获香港社会的穷困问题。
印象最深入的,是那组由一群学生挤压身体、扭曲脸色,排成问号、金字塔、正方形的摄影做品。在照片里,他们挤破了头,踩上他人的肩膀,往金字塔的顶尖拼命向上爬,最初的成果却只是从学校的小框框跌进社会的大框框。刻板的教导体系体例和社会人才机造,却其实不能让他们成为实正有合作力的人才,只能在既定的社会体系体例下陆续摸爬滚打。
其实,影像的力量不只在于笔录,好的摄影做品也是会说话、有思惟的,以至是更会说话,更有启发性的,一击而中,有时候比巨细无遗的数字、天经地义的事理,更有说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