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所说的评书可不是如今经常能在报纸上读到的评论册本的专栏,而是在我国传播了几百年,昌隆了几百年,现在却接近灭绝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评书大约呈现在宋元期间。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再加一把折扇,就在茶馆的场子里给茶客讲故事。讲仙人妖魔,讲民间传说,也讲侠客烈士和现实题材的战争故事。一篇故事少则几回,多则数百回,天天讲一回,是其时供人们消遣娱乐的最为时髦的体例之一。旧时,街头巷尾遍及大大小小的茶馆,平话人总能在此占据一席之地为茶客平话。人们在此中能找到诙谐、诙谐的笑声,让人气血澎湃、千军万马奔驰如虎的战争排场,也能找到柔声轻诉的多情儿女。苍生们能够借着那些故事高谈阔论,消遣休闲。有心人则把那些故事记下来,稍加润饰便成了不朽的名著。不信的话,翻一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至于《红楼梦》,是不是每回结尾都写着“欲知后事若何,且听下回合成”,评书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此也可见一斑。
评书以其特殊的形式吸引了几辈苍生,而平话人深挚的功底则会给评书增加无限的魅力。据说昔时评书各人柳敬亭凭着平话人三寸不烂之舌与书中气象万千的丰富体味,曾在军中出谋献策,也算是平话人中的俊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评书曾红极一时,几位评书各人陆续由市间卖艺步进了中心人民播送电台,一部书让全国人民耳熟能详,评书艺人成了全国人民皆知的明星,大大小小的表演、晚会,平话人也是更受欢迎的演员之一。比之现在的天王、天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昔时最颤动的一部书当属刘兰芳的《岳飞传》。刘兰芳原是学大鼓身世,后改说评书。说过《杨家将》,说过《赵匡胤演义》,可全都不及那部《岳飞传》。至今,里边的人物、故事,我们仍记忆犹新。听那部书时,我仍是未上学的小孩子。那部书其时是如斯颤动,一到中午十二点,万巷皆空,一家人边食午饭、边听书,其乐无限。据说电台播那部书的时间段,全国立功率下降了四成。
尔后,食午饭时听书便成了老苍生的一道大菜。电台也随民愿,紧接着推出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那部书实在让老苍生过足了瘾。那部《三国演义》边播边录,与路远那部边播边写的《普通的世界》在中心台同步瓜代播出,前前后后播了四、五年。书好,袁阔成说得更好,那位曾站在当阳桥上话说“张飞饮断当阳桥”的评书艺人将三国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后来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良多人嫌出缺憾,恐怕受此影响不小。大学时,处所台重播此书,全宿舍天天均听完此书再上晚自习。只可惜电台节目板块化以后不再重视评书,播放了一半就中断了,此事到现在也甚觉遗憾。
说起评书,还有一人要提,就是单田芳。单田芳也是一位评书各人,他嗓音沙哑,据说就是平话说的。七十年代末,《隋唐演艺》也曾风行一时,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却沉寂不见了。曲到八十年代后期,电台放了一部《胭脂》,才又听到了他的声音,也由此晓得评书本来也能够那么说。单田芳自此一发不成拾掇,数年间推出了《百年风云》、《天京血泪》等描写清末风云的系列评书,从头整理演出了大量的传统评书,象《大明英烈》、《薛刚反唐》以及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等等,让现代人从头端详评书艺人那一行当。但后期,单田芳的书虽多,却显粗拙。根据《三峡五义》演绎出的《白眉大侠》,由武侠小说改编的《铁伞怪侠》等等远不好像类的那些传统评书超卓,也不由让人慨叹近年评书的式微。
前些时电视上播了一个节目。昆明,一位老评书艺人走街串巷觅觅可以平话的小茶馆,因为如今的茶室会举办形形色色的沙龙,却不会给平话人一个能够天天平话,一部书要说好几十天的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