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佛说看无量寿佛经》是伪经?(上)

1天前 (12-08 14:04)阅读1回复0
西柚
西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67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591
  • 回复0
楼主

  中国汉传释教“净土秘诀”中的“邪知邪见”由来已久!综其因源,次要来源于“伪经邪见”!今再辨伪《佛说看无量寿佛经》,将此中的部门“邪见”公布于世,以免其再迫害广阔释教信寡!

  下面列举辨伪所根据的实在大乘典范义理及修证次序递次:

  《华严经》曰:“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懒惰,以懒惰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金刚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克不及见如来”。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域经》曰:“自心做佛。离心无佛。甚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进初地。捐躯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

  《佛躲经》曰:“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难以想象不成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别离,诸佛无别离,以是故言,念无别离,便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多么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事实空无所有,以是事实空无所有法念佛”。

  《佛躲经》曰:“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别离。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成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实在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何以故?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别离,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成说、难以想象、无相。汝今莫乐取相!莫乐戏论!佛于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于佛犹尚不得,何况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常识”。

  《首楞严经》凡夫进菩萨位修证次序递次经文:“先了然二种世界寡生倒置因”,再以“三渐次”修行。即断五辛蔬菜,除其助因;又先执戒身,后执戒心,禁戒沉寂成就;再修沉寂行看(或禅定),消亡往昔甚至现世恶业,达“亁慧地”才气进进实在大乘菩萨位的修证“!

  《首楞严经》曰:“纯想即飞,兼福兼慧,具足净愿,可见十方佛国,随意往生”。

  《大势至菩萨念佛光滑油滑》曰:“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我本因地,以念佛心,进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回于净土”。“佛问光滑油滑。我无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往生论》曰:“若善须眉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事实得生安泰疆土。见彼阿弥陀佛。多么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颂门。三者做愿门。四者看察门。五者回向门”。“欲照实修行奢摩他故”。“欲照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依次序递次修五念门“次序递次成就应知”。

  依上述大乘经论义理及次序递次,比照辨伪《佛说看无量寿佛经》:

  请看第十四看、第十五看、第十六看之邪见。

  【经文】“上品上生者,如有寡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使往生。多么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寡生,当得往生。多么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典范;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具此好事,一日甚至七日,即得往生”。

  【辨伪】起首释教群众都晓得,净土诸经是大乘典范,那毫无疑问。即然是大乘佛法,天经地义就应该具足“无上菩提心”!《华严经》曰:“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假设没有“无上菩提心”,那当然修的就是魔业,绝不成能往生极乐净土。

  既然是“上品上生者”,就更应该具足“无上菩提心”!而此经文,竟然“没有菩提心之倡议”!而此中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其实不具有“无上菩提心”的广阔内含(可参阅《华严经》中“一百多条有关菩提心的经文”)!而汉传释教对菩提心的精华论述就是“普贤菩萨四弘誓愿”或“十大愿王”!此《看经》中的“回向发愿心”是“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心,仍然不是无上菩提心。

  此段经文也没有“信解第一义谛”的文字表述,反而将“解第一义谛”放到了“上品中生”经文里,实属倒置。

  再看那一品有四种往生者。

  (1)“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人不发菩提心;不持戒;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怎么可能往生净土!

  (2)“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就能往生。此人不求往生净土;不发菩提心;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回向,怎么可能往生净土!

  (3)“读诵大乘方等典范,”就能往生。此人不求往生净土;不发菩提心;不持戒;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回向,怎么可能往生净土!

  (4)“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具此好事,一日甚至七日,即得往生”。此人不发菩提心;不持戒;不信解第一义谛,怎么可能往生净土!

  如斯简单修行的“四种人”就能往生上品上生,可知“伪经义理”荒唐至极!根据华严经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而那四种人都没有倡议无上菩提心愿。所以说他们修的都是“魔业”。既然所修都是魔业,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呢?

  【经文】“上品中生者,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轰动,坚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好事,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汝行大乘,解第一义”。

  【辨伪】“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所谓“方等典范”是一切大乘典范的总称!当然包罗“净土诸经”。既然“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就等于“不受持净土诸经”,一个不修行净土秘诀的人,怎么可能往生极乐净土呢!何况仍是“上品中生”!

  既然“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又若何能“善解义趣”?又若何能“于第一义,心不轰动”?那不是自相矛盾吗!

  既然“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怎么又有“行此行者,命欲末时,阿弥陀佛与看世音,及大势至、无量群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驱逐汝。”一说呢?都没有受持大乘佛法,又若何“行”大乘佛法呢?又是自相矛盾!

  既然已经能“汝行大乘,解第一义”,还谈“不谤大乘”干什么?

  “坚信因果,不谤大乘。”应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轰动。”与“汝行大乘,解第一义”的根底!而此经文却将因和果倒置而说。如斯语义紊乱自相矛盾的经文,怎么可能是释迦牟尼如来所说!

  注:即便禅宗六祖惠能,是上上利根人,还得听闻、受持《金刚经》义理,才得开悟、见性。何况下根人,就更应当听闻、受持大乘佛法义理了!

  此一操行者,“没必要受、持、读诵方等典范”,就是“不受持净土诸经”;不持戒;不念佛;不发无上菩提心,那么所修都是“魔业”,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经文】“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好事,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辨伪】所谓“亦信因果”就是也相信因果,只要“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好事,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就能命末往生极乐净土。

  此一操行者,不持戒,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又无戒无修之人,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经文】“中品上生者,如有寡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寡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神仙世界”。

  【辨伪】此一段经文,又是互相矛盾。既然此人能受持“五戒、八戒斋、甚至修行其他诸戒”,行者已经有沉寂戒行,就绝不成能还有“造不造五逆”的问题?那么自相矛盾的经文,怎么可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

  此一操行者,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发无上菩提心,因而所修都是魔业,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经文】“中品中生者,如有寡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好事,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辨伪】那一品就愈加“离奇”了!只要行者“一日一夜持戒”,行、住、坐、卧四威仪无缺,只是“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就能往生。

  那一操行者,不念佛;不消通俗持戒;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发无上菩提心;因而所修都是魔业,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呢!

  【经文】“中品下生者,如有善须眉、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末时,遇善常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疆土乐事,亦说法躲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觅即命末,譬如勇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神仙世界”

  【辨伪】此一品往生者,只行世间善,临命末时遇善常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疆土乐事,亦说法躲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觅即命末,譬如勇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神仙世界。

  此一操行者,不发无上菩提心,不持戒,不求生神仙世界,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回向,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经文】“下品上生者,或有寡生,做寡恶业,虽不离间方等典范,如斯愚人多造恶法,无有羞愧。命欲末时,遇善常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落款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存亡之功”。

  【辨伪】那一品经文,就愈加离奇!是人造做浩瀚恶业,又多造恶法,无有羞愧。只是临欲命末,遇善常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名,又能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除却千劫极重恶业”。“五十亿劫存亡之功”。就能往生。

  那一操行者,不可善;不发无上菩提心;不求生神仙世界;不持戒;不信解第一义谛;不回向,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与此看经“三福”都相违!

  【经文】“下品中生者,或有寡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斯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羞愧,以诸恶法而自持重。如斯功人,以恶业故,应堕天堂。命欲末时,天堂寡火一时俱至,遇善常识,以大慈善,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亮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存亡之功,天堂烈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驱逐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辨伪】那一品经文就愈加恶劣。偷僧祇物者命末堕无间天堂(见《地躲经》)!而不净说法、毁犯具足戒、毁犯其他戒、盗现前僧物亦是天堂功!那种人日常平凡都不相信戒律因果,无有羞愧,命末闻善常识广赞佛光亮神力好事,甚至戒律好事,就能除八十亿劫存亡之功,而得往生!

  那一品人,不可善;不求生极乐净土;不发无上菩提心;不持戒;不念佛;不信解第一义谛,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经文】“下品下生者,或有寡生,做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斯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履历多劫,受苦无限。如斯愚人,临命末时,遇善常识,种种安抚,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克不及念彼佛者,应称回命无量寿佛。’如是诚意,令声不停,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存亡之功。命末之时,见金莲华好像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神仙世界”。

  【辨伪】那一品,是人造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就是“世间的恶贯充斥”,当堕无间天堂,无有出期!那种人在临命末时,遇善常识,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就是说此人苦逼无暇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克不及念彼佛者,应称回命无量寿佛”。此处说“不克不及念彼佛者”,就是不克不及称念佛号了。既然不克不及称念佛号,又怎么能称念“回命无量寿佛”呢?

  既然不克不及称念佛号,怎么又能“如是诚意,令声不停,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语义紊乱,自相矛盾!怎么可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

  所谓“如是诚意”,就是“一心稳定”。即便念佛几十年的行者,都很难到达!别说一个“恶贯充斥,苦逼无瑕念佛”之人。连“不成以少善根、福德、人缘得生彼国。”都不契合!

  此人恶贯充斥;不可善;不持戒;不求生极乐净土;不发无上菩提心;日常平凡不念佛;不回向;不信解第一义谛,怎么可能往生沉寂佛土!

  综上所述:

  一、释迦牟尼如来正遍知,所说一切实在大乘佛法,皆不离“佛说戒、定、慧的修证次序递次;不离六度修证次序递次;不离发无上菩提心;信解灵通第一义谛;沉寂行看增上的修证次序递次”。不然不成能消亡定业,也不成能“违其现业”!戒律不沉寂,怎么可能生起沉寂心,怎么可能到达“诚意信乐”!更勿论其他了!而此经义严峻的毁坏了佛说的因果律。例如,按此经文说“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存亡之功”。现代有良多“精进念佛末生”的法师,若按此经所说,已经“消亡了太多的无量无边劫的存亡重功”,临末却不克不及往生!又若何阐明?!

  二、经文第十四、十五、十六看,严峻与此“看经”的“净业三福”相违犯!“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回,具足寡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坚信因果,读诵大乘,劝停止者。如斯三事,名为净业。”此经文前后义理都自相违犯,可见伪造经文之拙劣!

  三、此经文中的“邪见”,极其严峻地毁坏了释迦牟尼如来的大乘教法及修证次序递次!此经中言:恶贯充斥也能成就;不可善也能成就;不持戒也能成就;不信解大乘义理也能成就;不发无上菩提心也能成就;不念佛也能成就;不回向也能成就;不求往生极乐也能成就。所有那些邪见,极其严峻地掩盖、违犯、毁坏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光滑油滑章》、《往生论》中实在净土秘诀的修学次序递次,甚至其它大乘典范中的实在大乘修行次序递次教理!

  实在净土秘诀修学次序递次是“执持五戒沉寂;不成以少善根、福德、人缘;倡议相续无上菩提心愿;以‘如母忆子’之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便利,自得心开”“得无生忍”,证“念佛三昧”,才气于临命末时由自心中的无上菩提心愿扶引往生极乐净土!

  而世亲菩萨《往生论》中的修行次序递次,才是实在极乐净土秘诀的修行次序递次!

  四,此伪经之恶劣影响和感化极其严峻!!!

  (1)在汉传释教地域,它极大地遮障毁坏了“释教其他七宗”的弘传!

  (2)给世间人、初信释教者、甚至久信释教者,带来了不重视因果、不重视戒律、不重视发无上菩提心、不重视实在修行的恶果!

  (3)是形成汉地僧团普及不停止“如理如法半月半月诵戒还净”的底子原因之一!

  (4)同时又给广阔释教信寡种下了即便恶贯充斥,临末念佛十声,也能往生极乐净土的邪见毒种!此“毒种”将会给广阔信寡和寡生带来无量无边大劫的“大衰恼”!

  《首楞严经》曰:“纯想即飞,兼福兼慧,具足净愿,可见十方佛国,随意往生”。就是说,如有寡生命末时,已经没有了情欲心及情欲业,因具足“纯想”就能飞升天上,若再具足福慧二资粮,具足无上菩提心净愿,自得心开,才能够见十方佛国,随意往生。所以要想往生神仙世界,就不成能心中存留任何情欲心及情欲业!

  而《楞严经》中又说,佛如来不克不及“惠给”寡生修行好事!就是不克不及替代寡生“消弭身心中的‘情欲诸业’;不克不及替代寡生行善;不克不及替代寡生持戒;不克不及替代寡生发无上菩提心;不克不及替代寡生信解第一义谛;不克不及替代寡生念佛修行;不克不及替代寡生回向;甚至不克不及替代寡生求生沉寂佛国”!

  正如虚云老僧人曰:“《楞严经》阿难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落发,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意天良。’岂释迦佛威神不成恃,不克不及惠我三昧,而弥陀佛威神却可恃,却能惠我三昧耶!念佛决定比妄图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美梦,醒来精神愉快,做恶梦醒来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图,不如一心念佛”。

  虚云老僧人根据《首楞严经》义理,否认了“阿弥陀佛能够替代寡生修行,甚至惠给寡生修行好事”的邪见!假设念佛修行者,念佛达不到“六度波罗蜜”境域,只能说比“妄图三毒五欲等事好”,好像“做美梦”,而不是实修实证!所以说“如能法法皆通,则是更高贵的修行”。

  所谓“法法皆通”:就是“解悟事实,大开圆解”,甚至“自得心开”,“明心见性”!

  (未完待续)

0
回帖

为什么说《佛说看无量寿佛经》是伪经?(上)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