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祖师白玉蟾 (转载)

15小时前 (17:15:40)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681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621
  • 回复0
楼主

  宋代身兼上下茅山两派祖师的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原籍福州闽清县人氏。他的祖父葛有兴给朝廷派到琼州往做教官,从此落籍,到长庚出生便已是琼州第三代。那琼州,便是现在的海南岛,在宋代时是天边海角穷山恶水之地。葛家本非富有,流籍在此蛮荒,过得一代便已贫苦不胜。他父亲名喊葛振业,是个穷秀才,娶土着土偶女为妻,仗著教几个小小童蒙渡日。於宋光宗绍熙五年三月十五夜,突然得梦,有一道人以一枚白玉蟾蜍相授,梦醒,夫人已产下一子,因便名此子为长庚,乳名玉蟾。

  然而才过得四年,那葛有兴跟葛振业父子二人相继病逝,余下长庚母子两个,好不凄凉。那母亲便带著长庚往改嫁了,说也希罕,改嫁的那人家恰好姓白,因而便将葛长庚之名痛快改为白玉蟾。

  那白姓人家闻声白玉蟾应异梦而生,因而也肯培育提拔他,给他供书教学,到了他十岁那年,塾师说他读书出息,做的诗也熟知,主张送他到广州往应孺子科,白家也欢喜,便筹措盘缠,托行商的乡里带他往应试。端的是满怀期看,看子成龙。

  那时的测验轨制很讲究世族声看,师门来历,假设系出名门,或者是名儒的门生,便很容中式,如若否则,那就实要凭命运安放。

  且说那白玉蟾往应孺子试,试官一见那琼州乡间仔,心中已不兴奋,於是便以「织机」为题,命他赋诗。那标题问题已明欺他是小户人家乡间仔。白玉蟾得题,应声吟道──

  「大地山河做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疋,日月双梭天外飞。」

  试官一听,好大口气,日月都只是你的织梭,整个虚空都只是你织出来的一疋布,於是拍案饮道:「好一个狂生!」

  那白玉蟾给试官一饮,心知中式无看,便退出试场,随村夫回家了。白家一听测验不中,也不问情由便打了白玉蟾一顿,实的冤哉枉也。从此便不再教他诗书,只著他看牛耕田。

  到了十六岁,白玉蟾离家,带著老母给的三百文钱,白家的一柄雨伞,几件随身衣服,便渡海至漳州,从此在闽西粤北一带流离,还做过卑田院的乞儿,後来储得点川资,便上江西龙虎山往,想进张天师门下。那些知客道人见他衣衫破烂,随意给点冷饭,招待他住宿一夜,便赶他下山。

  本来在白玉蟾以前,上茅山并没有画符噀水、驱邪治鬼之法,只一味修实,及至白玉蟾之後,上茅山才有神霄派,跟龙虎山张天师平起平坐。接著,连上茅山本来的清微派也用雷法来画符做法了。当日龙虎山的知客道人如有慧眼,肯把白玉蟾收容,那么,那奇才便已进张天师门下。

  那白玉蟾公然短长,先学到上茅山的雷法,後来还拜南宗四祖陈泥丸为师,又学到丹法,不久也就名动帝都,遭到宋理宗的恩赐。据道门记载,他曾经在王公大臣面前,用雷法召来仙女。当时正做夜宴,各人正顾饮得兴奋,忽地庭前天际拥起祥云,只见四个仙姬正踏云而来,於是个个停杯,人人骇怪。

  他们目睹仙姬是朝著天井飘来,却忽地祥光一闪,仙姬却转一个弯又飘上天了。那时,却只闻声白玉蟾跌足唤道:「可惜可惜!」

  人们问他可惜甚么,他说:「列位大人中,有人对仙姬动了色心,所以她们就不来了。我原来请她们携来王母的仙酒,那还不可惜。」

  给他那么一说,席上的官员都不说话。可强人人抚心自问,谁都起过那么的一点色心。正为难间,云消雾散,仙姬都不见了。

  那一套仙术,依王亭之的观点,应该亦便是绳技戏法(後详)。白玉蟾演出时当然有助手,但纵然如斯,戏法的难度亦其实高也。如是,白玉蟾遂名震全国,神霄派亦确立其江湖地位。

  南宗五祖白玉蟾祖师传——鹤翔整理做者:鹤翔九天

  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公元1194~?),字紫清,南宋道士,为道教南宗丹鼎派五祖。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以阅、象甫、老人,其号甚多:海琼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繽庵,鹤奴等。海南琼州人,本籍福建闽清,出生时,母梦一蟾蜍白物,父早殁,母改嫁雷州白姓人家,故改名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过目成诵。12岁举孺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篆刻。少小落发,拜陈泥丸为师。据其门生彭耜《海南玉蟾先惹事实》载,白祖在广东罗浮山拜陈楠(字泥丸,南宗丹鼎派四祖)为师,学道九年,得其丹诀。白祖宏儒硕学,悟性甚高,深得陈楠重视,将其携往福建武夷山中,悉心教授其内丹术。

  四祖陈楠成仙后,白祖沿长江一带云游,西至巴蜀,东到广闽。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气清新,与弱冠少年无异。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人称其进水不濡,逢兵不害。喜饮酒,不见其醒。曾在杭州游西湖时堕进水中,同船的人绕湖觅觅不见,第二天早上,见白祖在湖上悠然自得,飘立水上,见者无不惊异。曾做诗:“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一派仙家气宇!

  嘉定五年白祖得四祖陈楠丹法。成道后,在武夷山行行庵传布金丹大道,并仿天师道,设立“靖”的教区组织,从此南宗丹鼎派正式有了本身的教团、宫看。行行庵也由此成为道教南宗祖庭。丹鼎派到五祖白玉蟾时为最昌隆期间,

  跟白祖同时代的宋代大儒墨熹其时也在武夷山讲学,两人师门徒子间互有往来。墨熹曾数次向白祖探问金丹道法的奥秘,均被婉言谢绝。后墨熹化名崆峒道人注解《周易参同契》,穷其一生,末不克不及解。后来虽得到白祖的启迪,但碍于一代儒学巨匠的身份,始末未能折节下问。名之所累,盖至于此。

  嘉定年间,应宋宁宗赵括之召,赴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赵括向其请教摄生之道,白祖应对如流。宁宗感其道学深邃,令修太乙宫,钦命白祖为太乙宫主事,撰述丹道之做。惟白祖道心清澈,冷淡荣禄,不多,便不辞而别,重返武夷并浪游江南名山,拜见道教圣地,往来于罗浮、武夷、龙虎、露台、金华诸山间,所过之处,均题咏。

  嘉定十一年(1218年),宋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白祖“为国升座”;后又在九宫山瑞庆宫主持国醮。

  做为金丹道法的传人,白祖努力于传布丹道,组织教团,成为南宗丹鼎派的现实开创人。当时,因为白祖的勤奋,南宗丹鼎派人才辈出,教团组织也初具规模。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彭耜曾语其徒林伯谦曰:“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成不奏请靖额也。”立“靖”认为香火之地,内丹修炼、行诸神通、传道讲授之用。那也标记着南宗至此构成道教社团。

  白祖才调横溢,熟知玄理,七步之才,文不加点!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是有名的仙家才子。生平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擅草书,兼篆隶。台北故宫博物院躲《天朗气清诗贴》就是白祖的传世之做,行笔气焰非凡,感情淋漓尽致,显张旭、怀素之墨韵。

  白祖仍是画家、诗人。其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其诗文自南宋至近代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屡次刻印。有《宋白实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祖著有《道德经章句注》,学者评其“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令媛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元代闻名书法家赵孟钜钥宄迹杖搿端目馊椤贰

  白祖为人豪宕侠义,狂饮而不醒,常乘兴即席挥毫,所做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飘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即源于此。著有《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紫清指玄集》、《海琼白实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十几种修实专著,闻名朝野。

  白祖的从学门生良多,除闻名的彭耜、留元长外,还有叶古熙、赵汝渠,詹继端、陈守默、潘常吉、王金蟾等。二传门生有赵牧夫、萧廷芝(即了实子)、李道纯等。此中萧廷之著有《金丹大成集》。

  白祖的传人里以王金蟾一系尤为昌隆,此中尤以李道纯为重。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都梁(今湖北武冈)人。又自号莹蟾子,或云仪实人、盱眙人。常住扬州仪实长生看。其学得王金蟾授受,并兼取北宗,道成后,精研道意,广授门人。《玄教大公案序》曰:“清庵李君得玉蟾白实人门生王金蟾实人授受,为道教宗匠,继道统正传,以袭实明,亦多籍见行于世。”其《中和集》卷五亦有“密意参同白玉蟾”句,可知李道纯为南宗丹鼎派之嫡派。其功法融汇三教,主张中和。谓丹道之玄关即“中”,能“致中和”则“四大咸安,百骸俱理”,由此成为“中”派的创始者。在丹法上主张三教合一,大量吸收佛家思惟,提出以性兼命的说法。指出最上一乘丹法即顿悟法,可间接修性而不消修命,就可天然了命。还摘用禅宗打坐、参禅、参究、棒饮、圆相、看话头等手段停止修炼。那使他成为元初道教中合成三教更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因为李道纯做为南宗传人常兼修北宗丹法,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被称为中派丹法之祖。李道纯著作甚丰,次要有《护命经注》、《大通经注》、《洞古经注》、《平静经注》、《清庵莹蟾子语录》、《中和集》、《周易尚占》等。

  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明,夜静姻冷,因思存亡事大,无常敏捷,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此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玉蟾曰:不避威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鄙意如玉石之未分,愿与一言点化。

  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改变飞升也,上士能够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能够凝聚,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进隐显者也,中士能够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能够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能够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能够融结,九年胜利,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灵魂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平静天然为运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侯,以抱元守一为运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起落为运用。大致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岸,至老无成矣。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回一,包万幻以回实,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

  陈泥丸云:善哉问也!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危坐习定为摘取,以筹划赐顾帮衬为行火,以做行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实气熏蒸为洗澡,以息念为养火,以造伏身心为野战,以凝思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回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实空,以突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往来无碍,逍远天然矣。

  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末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

  陈泥九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醒,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炽热,行步如飞,口中能够干汞,吹气能够炙内,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唤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进天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但恐世人固执药物、火候之说,认为有形有为,而不克不及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丰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实可也,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六合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与禅学稍同。殊不知整天谈演问答,乃是干慧,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天然圆陀陀、光烁烁。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成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全国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

  玉蟾曰:全国学仙者纷繁,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可,行而不勒,甚至老来甜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

  泥丸云:吾将点化全国仙人,苟获功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

  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害,何也?

  泥九云:彼一时自无目力眼光,又况运心不普乎!噫!师在天边,门生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今但刊此散行全国,使修仙之士,能够觅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时间地道,打成-片,整天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回气复,天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摘取先天一气,认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能够与钟、吕并驾矣!此乃己试之效验,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辨惑论》云

  09章 必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仙人,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世逼真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满眼且见存亡俱,死生存亡相循旋。

  翠虚实人与我言,他所常识大否则。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回鬼域。

  人身只要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唤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比拟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本日动行间,一物相处常团聚。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岂知此精此神情,根于父母末生前。

  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人之存亡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是我将有可受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偶尔行持三两日,六合日月软如绵。

  突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吾之少年早留意,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未来翩翩。

  05章 阴阳起落论

  夫以乾道轻清而在上,地以坤道重浊而鄙人,元气则运行乎中而不息。在上者以阳为用,故冬至后一阳之气自地而升,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天,阳极而阴生;鄙人者以阴为用,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地,阴极而阳生。

  一升一降,往来无限。人受冲和之气,以生于六合之间,与六合初无二体,六合之气,一年一周,人身之气,一日一周。自子至巳,阳升之时,故以子时为日中之冬至,在易为复;自午至亥,阴降之时,故以午时为日中之夏至,在易为?ァ?

  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日夜往来,亦犹六合之起落。人能效六合橐会之用,冲虚湛寂,一气周流于百骸,开则气出,阖则气进,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进则如气候之下降,自可与六合齐其长久。 若也奔骤乎纷华之域,驰骋乎长短之场,则实气耗散,而不为吾之有矣,不若虚静守中以养也。

  中者,六合玄牝之气会聚之处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则实精自朝,元气自聚,谷神自栖,三尸自往,九虫自灭,此乃长生久视之道也。以是知实息元气,乃人身人命之根。深根固蒂,乃长生久视之道。人之有生,禀大道一元之气,在母胞胎,与母同唤吸,及乎降诞之后,剪往脐蒂,一点元阳,栖于丹田之中,其息出进,通于天门,与天相接,长进泥九,长于元神,下进丹田,通于元气。

  庄子云:世人之气为喉,圣人之息为踵。踵也者,深根固蒂之道。人能屏往诸念,实息自定,身进无形,与道为一,在世长年。由是看之,道之在身,岂不尊乎?岂不贵乎?牝之门又将何以名之?此皆不克不及造其妙,非大圣人安能究是理哉!

  又问曰:老氏所谓金丹,与大道相往几何?道无形,安得有所谓龙虎?道无名,安得有所谓铅汞?如金丹者,术耶?道耶?答曰:魏伯阳《参同契》云,金往返性初,乃得称还丹。夫金丹者,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谓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又能专气致柔,含光默默,养正持盈,守雌抱一,一心不动,万缘俱寂,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一,万法回一。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万象得一以生,圣人得一而全国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一之体,一者道之用,人抱道以生,与六合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则后天而死,失其一,与物俱腐。子守之以一认为基,摘之以一认为药,炼之以一认为火,结之以一认为丹,养之以一认为圣胎,运之以一认为抽添,持之以一认为固济,澄之以一认为洗澡。由一而一,一至于极,谓之脱胎;极其无极,一无所一,与道合实,与天长存,谓之实一。圣人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道非欲虚,虚自回之,人能虚心,道自回之。子欲得衣,一与之裳;子欲得食,一与之粮;子欲得饮,一与之浆;子欲得居,一与之堂;子欲得冷,一与之霜;子欲得热,一与之汤。虚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灵,故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逐个于一,能够长生。先圣有云: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此诚有以也。

  又问曰:愚夙昔夤幸,天假其逢,极荷大慈,剖示玄旨,如所问道,则示之以心,如所问金丹大药,则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惟心矣,恍然如有所得,虽欲喻之而无物可喻,虽欲言之而无语可言,但天机深远,道要玄微,虽知药物如斯清楚,而于火候则犹有疑焉。答曰: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此乃六合推移,阴阳度运如是也,夫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时,总计百刻,其间六阳六阴,无非一气起落,在乎人身,则何以异于六合哉!此炼丹之法,所以攒簇五行,会合八卦,法天象地,准日测月,分排卦数,布位星辰,以时易日,内修外应,上水下火,一文一武,故有进退之符,抽添之候,固济之门,洗澡之时,卦象之变,造化之妙,谓之火候,一如月魄之盈亏,潮候之消长,此却简易,不容轻传,以其夺六合之造化,盗日月之灵魂故也。夜三更,吾将盟天以告子矣。先圣有云:虽知药物,而不知神室,则不成结胎;虽知神室,而不知火候,则不成成丹。非子其孰能与于此?鹤林彭耜稽首再拜而言曰:耜虽不敏,愿受教焉。

0
回帖

茅山祖师白玉蟾 (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