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花淑兰与评剧

2天前 (12-08 18:24)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701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020
  • 回复0
楼主

记忆中的花淑兰与评剧

   ----写在清明节后

   诚恳说我不大懂戏曲,然而也还记得三两个戏曲名角。

   我除了更爱听的评书小说和相声外,就是戏曲了。因为母亲童年是在旧社会的大城市沈阳渡过的,所以对评剧很是喜欢。我也就趁便喜好上一些评剧了。那时便记住了几个名字:魏容原、新凤霞、筱俊亭、韩少云和花淑兰。那时候小,原来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记得魏容原是花脸、新凤霞和花淑兰是小旦、筱俊亭是老旦。听着他们唱评戏,只是觉着好玩好听罢了。

   印象中,在阿谁大半导体收音机中听过的评剧也有很多,能数得上来的《茶瓶计》、《黛诺》、《谢瑶环》、《杨三姐起诉》即是花淑兰的看家曲目。八十年代后,那些曲目很少在收音机里面听到(可能也是因为听收音机的时机少了)。此外曲目象筱俊亭的对花枪、韩少云的《凤还窠》、《人面桃花》、魏容原的《铡美案》都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其实那时听戏,多半是听故事,评戏演员一嘴的唐山味还实觉着不适应,但唱腔仍是觉得很美的。

   前天看报,见到了花淑兰谢世的动静。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说起来那位白叟也是我儿时的一个教师,在收音机里讲给我很多故事,偶尔在报刊上也读到过那个白叟德艺双馨的美谈,当时油然而生一种敬重之情。因为对戏曲界不领会,不晓得业内人评判花老在戏曲界是什么地位,我小我认为她是花派掌门人,其地位应该不会太低。

   但比照前年长相玉白叟谢世的媒体鼓吹与鼓躁,花老往得有点冷清。当然那种冷清或许恰是谢世者的一种境域。评戏已经没几小我听没几小我看了,她比京剧更受萧瑟。一些老艺人纷繁故往,新凤霞故往了、韩少云故往了、花淑兰故往了,东北三大派中剩下筱老还健在。人固有大限,不成抗拒,或许他们只属于阿谁年代。现代人已经玩惯了西洋乐听傻了重金属,谁还会记得一二十年代的莲花烙子呢?

   我比来没回乡间,也没给母亲通德律风。我想假设母亲晓得了花老的故往,定会感应可惜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欢偶像,我曾经喜好崔健喜好得乌烟瘴气, 而现在小毛孩子已经不晓得崔健是何许人也。花淑兰教师以及她的评戏,我谈不上有几强烈的驰念但绝对尊重,他们现在只能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怀想了吧。

0
回帖

记忆中的花淑兰与评剧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