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必然的故工作节和首尾贯串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次要特征。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表演形式是先以群体合唱“四喜歌”收场,再引出正戏。道光二十年(1840年)后,农人以习蹦蹦戏谋生者日益增加,涌现出了多量唱蹦蹦戏的艺人。因为艺人们各自所操的乡土方言和活动地区的差别,遂构成了东、西、北三路蹦蹦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