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鼓,乃群乐之首,指导也。
记得有位艺术巨匠曾经讲过:司鼓什么程度,乐队就是什么程度。此话可见一斑。 可吕剧司鼓到底应该如何打法,持久以来无人研究也置之不理。多是司鼓者本人为所欲为,自成系统。究其根源,仍是我们吕剧剧种太年轻,还没有构成本身的程式和风气。
不象京剧有本身的程式,固定的套路。那就难怪吕剧司鼓杂乱无章了。可那也恰好是障碍一个剧种开展的极为倒霉的因素。要想使吕剧得一开展,成就一个大剧种,业界人士必需齐心协力,切磋研究,找出规率,使之构成吕剧司鼓本身的风气,力图同一。
本人自踏进山东省吕剧院后,就师承于闻名吕剧司鼓师刘锡光先生。
曾对刘先生司鼓的《李二嫂改嫁》《井台会》《姊妹易嫁》《小姑贤》等戏。做过潜心研究和进修。刘先生那细腻准确,情、实、意、深,阴阳顿挫的司鼓艺术,确实使我受益非浅。我想,我们若再拿出昔时的老唱片聆听一下老艺术家的吹奏及演唱,定能悟出很多事理增长很多常识。
也必然会使本身的司鼓程度有所进步。
可不要小看司鼓,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一出戏的胜利与否,与统帅人物有着间接关系。可不克不及因其司鼓者本人的艺术程度而影响一台戏障碍其乐队及演出者程度的展示及进步。必需不竭进修,向传统,向老艺术家进修借鉴利用。
有了那个根底,才气在理论中得心应手,开辟立异。切忌为所欲为,自成系统,另起炉灶,如许对我们吕剧事业的开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