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曲调的分法大致有哪些?

2个月前 (10-05 13:55)阅读5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743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866
  • 回复0
楼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上对于曲调的分法大致有哪些。《唐六典》分唐燕乐乐曲为大曲、次曲和小曲三类。唐代崔令钦《教坊记》的曲名表有 “曲名”与“大曲名”,也就是大曲与杂曲两类。《宋史•乐志》分为大曲、曲 破、琵琶独弹曲破、小曲以及因旧曲造新声者五类。

  宋代戴埴《鼠璞》则分为大曲、小曲两类。宋代张炎在《词源•音谱》中,分为法曲、大曲、慢曲三类。《词源•拍眼》篇又分为法曲、大曲、慢曲、引、近、缠令、诸宫调、 序子、三台九类。这些分类所取角度不同,但也有可归并处。法曲与大曲体制相同,而曲破原为大曲的组成部分,因此二者可以归并为大曲一类。

  慢曲与引、近通称 “小唱”,可以归人小曲或杂曲一类。缠令、诸宫调、序子等则为金元曲体, 且极少转为词调。与唐宋词密切相关的,主要仍是大曲与杂曲两类。大曲以 外的单支曲,统称为曲子或杂曲子,又被称为“小唱”、“清音”、“细乐”。 《词源•音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

  ”这些小唱因音乐和体 段不同,分令、引、近、慢诸体。《碧鸡漫志》卷三:“凡大曲,就本宫调制 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这些诸体都是大曲中某些乐段的名 称,一套大曲往往兼备众体。当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区别在于音 乐而非文辞。

0
回帖

历史上对于曲调的分法大致有哪些?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