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的称谓是怎样来的?

14小时前 (02:49:50)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701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035
  • 回复0
楼主

在宋代之前,“

丫鬟”历来没有被当做梅香的代称。“ 丫鬟”原来写做“鸦鬟”,是古代 女子的一种发式,李白有诗《酬张司马赠墨》:“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 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往,兴来洒笔会稽山。

  ”王

绮注:“双鸦鬟,谓头上双髻,色黑如鸦也。”头上双髻很像“丫”的外形,因而又写做 “丫鬟”。因为是头上的发式,故又称“丫头”。刘禹锡《寄赠小樊》:“花面丫头十三四,春

来绰约向人时。”《乐天寄忆旧游因做报白君以答》:“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

  ” 可见唐代时“ 丫头”是对青春少女的美称,没有任何贬义成分。

李商隐《柳枝诗序》冯浩注引陈启源曰:“丫鬟谓头上梳双髻,未适人之妆也。”那里

就说得更大白了,“丫鬟”乃是对还没有嫁人的少女的称唤。“丫鬟”一词即出自李商隐 《柳枝》一诗的诗序。

  那篇诗序很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恋爱故事。

十七岁的洛阳美女柳枝,有一次偶尔听到邻人李让山吟诵堂弟李商隐的诗做《燕台

诗》,不觉为之倾倒,惊问李让山:“那首诗是谁写的? ”李让山据实以告。柳枝姑娘伸手 拽断了一根衣带,央求李让山转赠李商隐乞诗。

第二天,李商隐来到柳枝姑娘住的小路里,只见“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

袖”。柳枝说本身三天后要往河边洗裙子,邀请李商隐在河边约会。李商隐当然满口容许下 来。可能李商隐回往后对狐朋狗友们吹嘘了一番,有一个伴侣竟然把他的行李偷走,先跑到

长安往了。

  没了行李连觉都睡不成,李商隐随后追逐伴侣,就此错过了和柳枝姑娘的约会。

冬天的时候,李让山赶到长安城,告知李商隐,柳枝姑娘被东部某地的封疆大吏娶走

了。于是李商隐写了五首《柳枝诗》,纪念那段如烟飘散的未遂恋爱。

后来有人考证说,柳枝因为和李商隐有约在先,执意不从封疆大吏,被卖到湖楚之地

当了烟花女子,李商隐还曾两次往江浙一带觅访,最末无果。

宋代人王洋为本身的诗做的注解中说:“吴楚之人,谓梅香为丫头。”梅香大多都是年

轻姑娘,因而,“丫头” “丫鬟”从宋代起头就成为了梅香的代称,不断沿用到民国期间。 《红楼梦》中就描写了许许多多令人印象深入的丫鬟。

0
回帖

“丫鬟”的称谓是怎样来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