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开展大致履历了四个阶段:正始形而上学、竹林形而上学、西晋形而上学、东晋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惟,征服了汉代经学的弊端,创始了糅合儒、道的新场面,对其后的佛学甚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正始形而上学(约240年〜249年)。属形而上学的创始阶段。
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那时的玄 学以老学为主。他们“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无”是绝对静行的,“有”千变万化而回于“虚
静”;认为儒家的名教出于道家的天然,天然为本,名教为末,主张调和儒道两家的思惟,崇尚无 为而治。
2。 竹林形而上学(约249年~262年)。
代表人物为阮籍、稀康。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天然”、 “非汤武而薄周孔”,认为名教毁坏了天然,其思惟具有强烈的反儒倾向。别的一个代表向秀, 则认为天然与名教其实不矛盾,并且认可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做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
据,成为向崇有论过渡的中间环节。
3。 西晋形而上学(约263年〜316年)。代表人物是裴颜、郭象。裴颜责备“越名教而任天然” 的风气,从头必定名教的感化;做《崇有论》,认为“至无者无以能生,始生者自生也”,万物是“自
生而必有体”。郭象进一步开展贵无论,提出“无不克不及生有”、“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并在万物 “自生”说的根底上提出“独化”的概念,把崇有论推向了极端。
4。 东晋形而上学(约317年〜420年)。张湛是其代表。张湛综合崇有、贵无学说,把世界和人 生视为无常,主张摘取“肆情率性”的纵欲主义人生看。也有学者认为,东晋后期的玄佛合流为
形而上学的第四个阶段,称其为释教形而上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