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指魏晋期间呈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学术思潮,一般是特指魏晋形而上学,其 名得自《道德经》“玄之又玄,寡妙之门”之句。
魏晋形而上学以“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为次要研究典籍。争论的次要 问题有:一、“有无”问题。何晏、王弼“贵无”,即“无”做为世界的底子和世界 同一性的根底;裴颜“崇有”,即“有”是自生的;郭象“独化论”,即“有”是独 自存在的,不需要“无”做为本身的本体,而“独化”于“玄冥之境”;二、“名教 天然”问题。
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天然”;郭象主张“名教即天然”;嵇康主 张“越名教而任天然”;阮籍折中名教与天然。至于形而上学利用的办法则是“自得忘 言”、“辨名析理”。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 秀、王戎)潇洒、怪诞的思惟和行事都成为后人的美谈。
那种“玄谈”之风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起首是汉末儒家经学的陵夷,司马氏 政治上的摧残与压迫,其次是魏初正始年间何晏、夏侯玄倡导的改造运动。
魏晋形而上学在客看效果上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合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