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也喊“莲花乐”、“乐子”。起源很早,相传宋代已时髦,为乞丐行乞时所演唱,内容多为鼓吹释教思惟。南宋和元明杂剧、传奇中,也有“四时莲花落”的交叉。明末还有称为“文词说唱”的叙事性莲花落。清代才呈现专业演员的莲花落,演唱的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如今莲花落时髦各地,一般与本地方言和民歌小调连系,各具特征。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姚安莲花落,广西则称为“零寥落”,而以绍兴莲花落最为闻名。
绍兴莲花落,时髦于绍兴、宁波、杭州地域。起源于明末,演唱者大多化装为乞丐,沿街说唱一些鼓吹佛道、劝报酬善的曲调。
一般由二人构成,一人主唱,一人帮腔,演唱时手持串有铜钱的短竹竿,拍击胸、肚、臂、腿。后来逐步开展为说唱新闻,有说有唱有演出,改用三翘板击节,加以四胡伴奏,常以纸扇为道具,做一些诙谐的脸色。因为唱腔顺畅,委婉动听,擅长叙事,宜于抒情,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特殊遭到农人的喜欢,成为农闲时的一种娱乐活动。传统曲目常演的有《珍珠塔》、《何文秀》《稽山》、《游龙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