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有其表”出自唐玄宗之口吗?

12小时前 (04:51:56)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718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363
  • 回复0
楼主

色厉内荏,望文生义,意思就是空有华贵的外表,却没有本色内涵。那个成语经常用

来挖苦那些没有不学无术的人。鲜为人知的是,此词本来出自唐玄宗之口。

唐人郑处诲所著《明皇杂录》记载了一则趣事:“玄宗尝重视苏颞,欲倚认为相,礼

遇参谋,与群臣特异。

  欲命相前一日,上奥秘不欲令摆布知,迨夜将艾,乃令草沼,访 于侍臣曰:‘外廷曲宿谁?’遂命秉烛召来,至则中书舍人萧嵩。上即以颞姓名授嵩,令 草造书。”

苏颞和张说都以文章显名,张说封燕国公,苏颞封许国公,因而时人并称二人

为“燕许大手笔”,极为唐玄宗所倚仗,欲拜苏颞为相,恰逢值夜班的为中书舍人萧嵩,就 命他草拟诏书。

  中书舍人掌造诰,职责就是为皇帝草拟诏书,萧嵩可谓最安妥的人选。

“既成,其词曰‘国之瑰宝’。上觅读三四,谓嵩曰:‘颞,瑰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

卿为刊削之。’上仍命撤帐中屏风与嵩,嵩渐惧流汗,笔不克不及下者久之。上以嵩抒思移时, 必当精巧,不觉前席以看,唯改曰‘国之瑰宝’,他无更易。

  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曰:

‘色厉内荏耳。’摆布失笑。上闻,遽起掩其口曰:‘嵩虽才艺非长,人臣之贵,亦无与比, 媒介戏耳。’”

萧嵩第一次草诏,内有“国之瑰宝”一语,苏颞的父亲名喊苏瑰,按理应当避忌,因

此唐玄宗命他从头草拟。那一下萧嵩大为严重,以致于“惭惧流汗,笔不克不及下者久之”。

  第 二次草诏,唐玄宗一看,萧嵩仅仅把“国之瑰宝”改成了 “国之瑰宝”,其余一仍其旧,因

此等他退下后,唐玄宗才评判他“色厉内荏”。

萧嵩,《旧唐书》称他“美须鬂,仪形伟丽”,《新唐书》称他“貌伟秀,美须髯”,可

见是一位长髯高峻的美须眉。

  唐玄宗实属有感而发,看到他具备如斯“伟秀”的外表,却 连一通诏书都草拟欠好,脱口而出的评判就产生了“色厉内荏”那个成语。不外,唐玄宗

立即醒悟过来,不克不及如许赤裸裸地评判。萧嵩身世权贵,一门三拜相,因而唐玄宗才说他 “人臣之贵,亦无与比”,那也是唐玄宗隆重之处。

0
回帖

“虚有其表”出自唐玄宗之口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