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将军是谁

1年前 (2022-12-12)阅读2回复1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4571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1432
  • 回复0
楼主

  假设你说的是卢纶的《塞下曲》的话,那么那位将军应该是李广将军。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黎明觅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别离写发号出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因为是和张仆射之做(诗题一做“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誉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认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往了。通过那一典型情节,表示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

  李将军传记》。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如许一次富于戏剧性的履历:“广出猎,见草中石,认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末不克不及复进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合是幽暗的深林;其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那不单交代了详细的时间、地点,并且造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域,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躲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只令人天然联想到此中有虎,唤之欲出,衬着出一片严重反常的气氛,并且也表示将军是多么警惕,为下文“引弓”做了展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那不只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并且因为“引”是“发”的预备动做,如许写能启迪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多么沉着自如,不迟不疾。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做灵敏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焰,而形象也益明显。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观,把时间推延到翌日清晨(“黎明”),将军搜觅猎物,发现中箭者并不是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本来箭杆尾部安装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进石三分。如许写不只更为盘曲,有时间、场景改变,并且富于戏剧性。

  “石棱”为石的突起部门,箭头要钻进殊不成想象。神话般的夸饰,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殊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认为非。

0
回帖

塞下曲 将军是谁 相关回复(1)

琴瑟和鸣
琴瑟和鸣
沙发
英勇无畏的将军,披挂上阵奋力抗敌。
潜水3个月前 (01-17 15:01)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