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村》

10小时前 (10:23:25)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745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4902
  • 回复0
楼主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往自来梁上燕, 相亲附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冲弱敲针做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那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颠末四年的亡命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那未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连结平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朋素交的帮助而辛勤运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流离失所的艰虞的诗人,末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盘曲,水木清华,一派温馨幽雅的田园气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能够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往,自在而安适;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斯清幽,人事的幽趣出格使诗人惬心称心: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看而可亲;冲弱敲针做钓钩的无邪无邪,弥觉心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履历持久离乱之后,从头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应欣喜和称心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固然外表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躲着很多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克不及包管必有;曰“更何求”,正阐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本身面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根底之上的。那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作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那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

  艰窭贫苦、依报酬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便透露如许悲酸的话语,其实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中联四句,从物态情面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置上,也有特殊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端方,颔、颈两联统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厉,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如今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飘逸的觉得,其实不觉得是犯复了。

  那情状,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填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别的两个叠字“事事”,如许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

  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颔联“自往自来梁上燕,相亲附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往”“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刚正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冲弱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甜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初结末的处所,也难免透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良多登临即兴感念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斯。

  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0
回帖

杜甫的《江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