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试并非正式的科举考试,而是取得参 加科举考试资格的考试。其在唐宋时称县试, 明清时称郡试。清代的童试3年举行2次。。童试 总共分3个阶段,分别为县试、府试和院试。 其中,县试一般由本县知县主持,考试内容为 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方可参加府 试。
府试由知府或知州主持,考试内容与县试 差不多,合格者参加院试。院试由主管一省教 育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就是秀才了,也叫 “生员”,秀才便具有了到政府公立学校学习 和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乡试是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在各省 省城和京城举行,每3年举行一次,遇皇家有 喜事则加恩科。
考试通常在八月举行,因此又 名“秋闱”。由皇帝钦命正副考官主持,凡秀 才、贡生(生员中成绩优秀者)、监生(国子 监学生)均可参加,考试内容分3场,分别考四 书五经、策问、诗赋,每场考3天。在乡试中, 每个考生只是和本省内的考生展开竞争,类似 于现在的高考。
乡试考中,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便具有了做官的资格,并 且还可以进一步到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进士。 因此,考中举人,古人读书做官的梦想就算基 本实现了。但因举人名额有限,乡试这一关是 相当不容易过的,不知有多少读书人将一生耗 费在了这场考试上,写出了不朽名著《聊斋志 异》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就一直未能跨过这道 坎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