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拼音是sù shā,根本阐明:
1、描述秋冬季树叶凋谢、寒气逼人的情景。
2、描述严格的气氛:尖利肃杀的诗。
3、凄凉,满目沧桑,常用来描述秋天的风光。
引证阐明:
1、严格萧瑟貌。
多用以描述深秋或冬季的气候和风光。
唐·杜甫《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清·曹寅《秋饮》诗:“寡鸟何啁啾,肃杀气相递。”
老舍《四世同堂》九十:“可是,突然间又来了冰冻,喊人想起肃杀的隆冬。
2、描述一种严格的气氛。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十二》:“沪案以后,周刊上常有极尖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
《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屋里一片肃杀气氛:侯主任坐在正中的沙发上,两旁陪坐着几个县社干部,门口站着两排荷枪实弹的民兵。
3、犹言严厉摧残。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盖六合之道,不克不及纯和,故青阳阐陶育之和,素秋厉肃杀之威。”
《隋书·炀帝纪下》:“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
《宣和遗事》前集:“君由天而臣由物,天能发作万物,亦可肃杀万物。
0